打翻的那瓶牛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无忧之年

在林若初的记忆里,她的童年像一幅柔和的水彩画,每一抹色彩都充满温暖与生机。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父亲是国企的工程师,母亲是全职主妇。家住在一座四季分明的小城,春天的杨柳随风飘舞,夏天的蝉鸣不绝于耳,秋天桂花香甜扑鼻,冬天则是厚厚的雪将大地覆盖。林若初总爱趴在窗边,看雪花如羽毛般轻轻飘落,心里充满一种说不出的欢喜。

若初是个十分活泼的孩子。小时候,她常常被邻居们称为“小太阳”。她喜欢在人群里跑来跑去,给谁都能带去笑容。院子里的爷爷奶奶们每次看到她,都会笑着说:“这丫头真是可爱得不得了,眼睛亮亮的,像两颗黑葡萄。”若初听到这些话,总会咯咯地笑,然后故意装作严肃地纠正:“是黑珍珠,不是葡萄!”

她的父亲林建国是个严谨的人,少言寡语,总是穿着整齐的西装出门上班。他有点不善表达,但对女儿却极其宠爱。林建国会在冬天早上为若初送上一杯热牛奶,也会在中秋节时带她到屋顶看满月。“若初,做人要正直,要善良。”每次月光洒下时,他总会这么说。这些话,若初小的时候不太懂,但觉得父亲的声音温暖得像被窝里的棉被。

相比之下,母亲李玉芳则截然不同。李玉芳是个非常精明能干的人,但也是个急性子。家里的账单、菜市场的讨价还价,还有若初的学业规划,全都由她一手操办。她对若初的期望很高,总希望女儿能成为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看隔壁的玲玲,才五岁就会背《三字经》了,你也要争气点!”李玉芳常常说这句话,声音里带着不容反驳的坚定。

但若初却是个极有主意的小孩。她喜欢在院子里追逐蝴蝶,而不是在书桌前死记硬背;喜欢把画笔挥洒在空白的画纸上,而不是乖乖练习字帖。她想不通,为什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会让母亲皱起眉头。

尽管如此,若初的童年还是无忧的。家里的小院子是她的秘密乐园。她在这里养了一只名叫“花生”的橘猫,还种了一小片向日葵。每当向日葵开花时,她就会兴奋地摘下几朵,把它们插在厨房的玻璃瓶里。她说,这样爸爸妈妈做饭时,也会看到阳光。

可是,这样的无忧日子并不总是一成不变。

有一年冬天,若初的外婆生了重病。母亲为了照顾外婆,经常半个月都不回家。家里的气氛开始变得冷清,父亲的脸色也变得更加严肃。年仅七岁的若初第一次感受到生活的阴影。她想努力让父亲开心起来,于是画了一幅一家三口的全家福,还特意给父亲画了一个大大的笑脸。

“爸爸,你看,这是你!”她小心翼翼地把画递过去。林建国低头看了看,轻轻摸了摸她的头,低声说:“画得不错,去把书包收拾好吧,明天去学校别迟到了。”虽然得到了父亲的夸奖,若初却感到一种隐约的失落——她期待的,是父亲脸上的笑容。

她从此开始学会观察别人的情绪,并努力去取悦身边的人。可她并不知道,这样的“讨好”会成为未来生活中她难以挣脱的枷锁。

若初八岁时,学校组织了一场合唱比赛。她兴冲冲地报了名,成了领唱。那是她第一次站在大舞台上,穿着母亲为她精心挑选的白裙子,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台下的掌声和欢呼声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骄傲。

可比赛结束后,母亲却拉着她,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满:“你今天的声音怎么这么小?站在台上就要自信一点,别像个小老鼠似的!”若初愣住了,她明明已经尽了全力,为什么母亲还不满意?她低头看着自己手里的奖状,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那一天,她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努力似乎永远无法满足母亲的期望。

无忧的日子渐渐被一些细碎的失望所取代。若初开始学会掩饰自己的情绪。她不再轻易表达自己的不满,而是选择默默承受。家人们却以为她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注意到她内心深处的小伤口。

直到多年后,若初回想起这些童年的片段,才意识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瞬间,早已在她的生命中埋下了深深的影响。

她的无忧之年,并不全然无忧。那些阳光下的欢笑和阴影里的泪水,共同塑造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