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平南之议
丞相幕府议事厅内,诸葛亮正从南中送来的奏报传阅于众幕僚。
而幕僚们亦悄声议论,此时所议之事自然是南中叛乱。
所谓‘南中’通常是指,越巂郡、建宁郡、牂牁郡和永昌郡。而聚居在南中的人口大多为少数民族,被统称为‘西南夷’,也称南蛮。
其实自刘璋时代,南中便不安宁,时常叛乱。早在十余年前,诸葛亮与刘备‘隆中对’中,便提出统一天下的战略路线。
即‘跨有荆益,东好孙权,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在这种战略思想指引下,蜀汉集团对南中一直施行安抚政策,尽量避免汉夷矛盾激化。
这从任命建宁郡望族出身的李恢为庲降都督,便可看出一切。
如今蜀汉战略方向,虽然从跨有荆益转变为断陇吞凉跨有凉益,但其余东好孙权,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等方略依旧未变。
而南中一些本地豪强、夷族首领却并不领情,他们为了割据一方,做自己的土皇帝,经常挟持百姓,煽动夷人武装叛乱。
其中建宁郡豪族雍闿最为嚣张跋扈,其乃西汉什邡侯雍齿的后人,在当地颇有权势,一向不服朝廷管制,实想割据自治。
前年蜀汉东征大胜,南中不稳的局势本在李恢安抚之下有所好转,但自从先帝刘备去世,加之曹魏暗中煽动许以雍闿益州刺史,以及诸豪强夷帅太守等高官厚禄,并许诺一旦南中割据北上攻打成都,曹魏将出兵南下攻汉中!届时南北夹击蜀汉必灭。
当然这不过是曹魏的煽动南中势力反叛的说辞,因为蜀汉的汉中防线稳固,占据地利优势,极难图谋,且曹魏的目标依旧是先灭吴再灭蜀。
不过对于利欲熏心的南中反叛势力来说,曹魏大国承诺无疑叫他们自信心迅速膨胀,他们相信一旦益州南部彻底割据糜烂,魏国一定不会放过南下灭蜀的天赐良机。
于是,南中便再难安抚。
而有了强大的曹魏在背后撑腰,叛军声势日益壮大,过去被李严打退的夷族首领高定,竟再次纠集部众攻占越巂郡,越巂太守焦璜被杀。
建宁郡蛮王孟获也在雍闿煽动下起兵作乱。
牂牁太守朱褒更是胆大包天,竟杀死前来巡视的益州从事常颀,以此响应雍闿。
一时间,整个南中地区除却偏远西南的永昌郡外,几乎全部脱离了蜀汉的统治。
而据南中送来的消息,永昌郡太守本就空缺,于是功曹吕凯与府丞王伉发动郡中军民闭守边境,抵抗叛军。雍闿曾数次发布檄文至永昌,想要劝降吕凯王伉,但皆为二人严词拒绝。
据闻吕凯还回复雍闿‘将军世受汉恩,何以不思报,反向逆曹称臣焉?今丞相受先帝托孤重任,一心兴复汉室,望将军迷途知返......’
雍闿自号益州刺史,气焰又是何等嚣张?在见得吕凯答复后,当即勃然大怒,但吕凯乃永昌郡大族出身,于郡中威信很高,雍闿见久攻不下,也只得作罢。
而为了遏制叛军北上可能,丞相府已奏鸣天子,加封尚书令李严为镇南将军,负责坐镇僰道封锁南中各处北上关口道路,同时命李恢广派斥候,深入南中查探敌情以为后用。
其实诸葛寿比谁都清楚,得益于曹丕的骚操作,如今南中之乱只怕不比历史上差到哪去。
有时他也不得不感叹,历史的车轮该来还是会来,该跳出的小丑依旧忍不住上蹿下跳。不过也好,正好可以将这些不安定因素在北伐之前一举斩除。
当众人将南中送来的奏报一一观看后,诸葛亮便伸手拿起羽扇,轻摇了起来,显得气定神闲。
显然,如今蜀汉局势相对于历史上的夷陵惨败后,要强上不知多少,区区南中叛乱看似声势浩大,实则根本撬动不了大汉根基,自然也不可能叫诸葛亮失色。
“先帝在时,常以仁安抚南中,以免激化汉夷矛盾,然前有建宁豪强雍闿劫杀太守正昂,囚我汉使。今朱褒、高定又相继反叛,攻杀官吏劫掠百姓,吾以为当宜早伐之。故亮欲亲提三军征讨,以绝后患,诸卿以为若何?”
谁曾想此言一出,众人纷纷面露疑虑之色。
不是他们不同意征讨南中,而是对诸葛亮亲自征讨之说,感到深深的担忧。
因为在他们的印象里,诸葛亮一直是在后方搞治理、后勤、和大的谋划与治军上,而这征战嘛......
若他们知道诸葛丞相有一州打九州的本事,估计也不会如此显露忧色。
一时间许多人的目光都期许的投向了场中一人,一个敢在幕府堂内公然‘闭目养神’的狠人——诸葛寿。
而众人之所以看向他诸葛寿,自然是希望诸葛寿劝说诸葛亮不要亲自冒险征讨,毕竟儿劝父,总比他们开口的要好。
另一点则是诸葛寿在东征之役中大放异彩,几乎靠一己之力扭转危局从而反败为胜。若是能由诸葛寿挂帅出征,他们倒是颇为赞同,顺便还能跟着去混些功劳也说不定。
但显然,他们的期望落空了,因为某人明显不是闭目养神,而是在打瞌睡!
此刻诸葛寿的确在瞌睡,因为最近瑜人与柔甲见后入门的青女先有了一女,于是为诸葛家的香火考虑,二女便义正言辞的夜夜邀战。
加之黄氏不停疯狂暗示想抱孙儿......所以最近他确实有些劳累困顿。
这时,丞相长史王连见诸葛寿竟然能在这节骨眼打瞌睡!立时愁叹一声,忍不住的向诸葛亮行礼劝谏:“丞相万万不可!南中自古乃不毛之地,瘟疫盛行、瘴气横生。丞相身系我大汉之望,乃陛下辅弼之股肱,实不宜亲举大兵冒险征讨也。”
显然这话的意思就是,丞相国中政务他不繁忙吗?丞相您带过兵吗?这万一要有个意外您觉得对得起先帝与陛下吗?
众人没想到这王长史说得这么直接,诸葛寿其实也没想到,不由得睁眼瞅了瞅这王连。
王连,本为荆州南阳人,刘璋时期,王连为了躲避战火寻求庇护进入蜀地,被任命为梓潼县令。
刘备起兵葭萌,领军南来,王连则闭紧城门拒不投降。当时刘备十分看重他,以为王连在守义,故敬而不强攻。
后来,刘璋投降刘备,待成都平定后,刘备任命王连为什邡县令,又转任广都县令,所治理的地方皆政绩显著。后升为司盐校尉,负责蜀汉盐铁的经营调度,为国获利甚多,并有效的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促进蜀汉经济发展。
同时,王连还大力选拔优秀人才作为部属,如吕乂、杜祺、刘干等。这些人,后来都做上大官要职,全部始自王连提拔,足可见王连知人之明,用人之能。
王连经营有道,治盐有功,故被拜为蜀郡太守、兴业将军,兼管盐府政务,可以说是蜀汉的财神爷。其先后管理盐业数十年,积累蜀汉富足银资,壮大国力充沛,实在劳苦功高。
今年刘禅登基,升任王连为屯骑校尉,兼任丞相长史,加封平阳亭侯。
按历史上来看,王连也确实曾再三进谏,劝说诸葛亮不要亲讨伐南中,但那时主要是因为当时的蜀汉刚经历夷陵大败,刘备驾崩,正是兵困国危,急需休养生息之时。可如今局势完全不同,蜀汉精锐尚在,人才亦未凋零断层,却不曾想这王长史还是反对!
不过想想也是正常,正因为如今蜀汉人才相比历史上充裕许多,而在王连看来区区南中三郡叛乱,完全没必要一国之丞相亲往犯险征讨,难道派一员大将不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