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袁盎晁错传 1.因谏刘长名重朝廷
汉景帝时有一对冤家,他们就是名士袁盎和晁错。无论是人品还是才学,两人都非常杰出,都被后世称为君子,可是君子也有掐架的时候,甚至有互相残杀的时候,袁盎和晁错就是这样,到最后竟然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这场历史悲剧的胜利者是袁盎,但最终他却成了皇权之争的牺牲品。袁盎,有人说他是害死晁错的元凶,有人说他是贪腐之臣,也有人说他是仗义执言的忠臣,更有人说他是工于心计的馋臣,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很多个面具,只不过在不同的环境下,会选择其中的一张。历史上的袁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袁盎,字丝,楚国人。袁盎的父亲曾经做过强盗,后来搬迁到安陵。吕后执政时,袁盎曾做过吕后侄子吕禄的家臣。汉文帝即位以后,由他的的哥哥袁哙保举,在宫中做了郎中。
绛侯周勃诛灭吕氏有功,文帝任命他为丞相。周勃因此甚为得意,下朝后步出朝堂,趾高气扬。而文帝对周勃非常恭敬,经常亲自目送他下朝。袁盎看不下去,问文帝:“陛下以为丞相是怎样的人呢?”文帝回答说:“丞相是匡扶社稷之臣。”袁盎说:“丞相只是功臣而已,哪里称得上社稷之臣!社稷之臣是能够同君王共存共亡的人。在吕后掌权时,吕氏胡作非为,擅自称王,刘氏的局势危急万分。当时,周勃担任太尉,掌握兵权,却不能制止。等到吕后去世,群臣共同讨伐吕氏,周勃掌握兵权,顺势而为,取得成功。所以他只是个功臣,不能称为社稷之臣。现在丞相脸上常露出娇纵之色,陛下对丞相却谦让有加,这样会失去君臣之礼,我私下认为,陛下不应该这样做。”
文帝接受了袁盎的建议,朝会时变得庄重威严起来,周勃也注意到这一点,态度变得恭敬起来。不久之后,周勃得知了内情,责备袁盎说:“我跟你哥哥要好,你小子却在朝廷上诽谤我!”袁盎觉得自己有理,始终不肯赔礼道歉。
后来周勃被免去丞相职务,灰溜溜回到封国,虎落平川被犬欺,有人趁机上书诬告他谋反。周勃被逮捕,关押在牢狱里,朝中大臣没有人敢站出来为周勃讲话,只有袁盎站出来,声称周勃没有罪。最终周勃获释,袁盎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周勃此后与袁盎结为挚友。
文帝三年,淮南王刘长进京朝见,擅自杀了辟阳侯审食其,袁盎对文帝说:“诸侯王太骄横霸道,必生祸患,应当适当削减他们的封地。”文帝觉得他言重了,没有采纳。于是刘长越加骄横,最后竟然发展到要谋反,被发觉。文帝将刘长贬到蜀郡,用囚车押送。袁盎当时任中郎将,便劝谏说:“陛下向来骄纵刘长,不加以限制,以致到了这个地步,如今又以这样的方式折磨羞辱他。刘长为人刚烈,如果在路上遇到风寒或其他意外,死在途中,人们就会议论陛下连亲弟弟都不能容忍,就会背负杀弟的骂名,到时怎么办呢?”文帝不听,还是这样做了。
果然刘长刚走到雍县就绝食而死,文帝听到消息,难过得吃不下饭,哭得很伤心。袁盎前来拜见,一进门就叩头请罪。文帝说:“都是因为没有采纳您的意见,落下这样的结果。”袁盎安慰他说:“陛下请放宽心,事情已经过去,后悔又有何用。况且陛下做了三件高于世人的大事,这件小事不足以败坏您的名声。”文帝忙问是哪三件事。
袁盎回答:“当初陛下身为代国诸侯王,在太后患病的整整三年里,寝不解衣,亲尝汤药。古时的曾参作为平民尚且难以做到这样,而陛下却以君王的身份做到了,孝顺远远超过了曾参;诛灭诸吕,天下动荡,您不避艰险,从代国进入福祸难料的京城,即使是勇士孟贲、夏育也比不上您;入京以后,群臣拥戴陛下继位为帝,您推辞了五次,以贤名享誉天下的许由也只推辞了一次,您超过许由四次。再说陛下贬谪刘长,本意是想让他吃吃苦头,以后改过自新,是护送官员未能尽职,导致刘长意外离世。”文帝听了这些话,心情稍微宽慰些。从此以后,袁盎在朝中名声大振,文帝从此开始重用袁盎。
由此可见,袁盎有正直仁厚的一面,也有圆滑世故的一面。其实每个人都是矛盾的集合体,人性是复杂的。袁盎有较浓厚的儒家思想,强调等级名分、按“礼”行事,不能有僭越行为。他也因敢言直谏触怒了文帝,那他都做了些什么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