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我可以很棒
经过前期的训练,东东的认知、语言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他对社交场景,尤其是人多的社交场合还是比较排斥、胆怯,不敢说话,这也导致东东除了和个训治疗师、家人接触外,对于其他陌生人和同龄儿童都难以进行社会活动或建立社交关系。因此,我考虑要想提升东东的社交能力,先要从东东熟悉的环境开始,再逐步拓展到其他环境。
1.熟悉社交场景
在个训中,东东已经和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可以很好地和我互动和游戏,但集体课对他而言还是比较困难,因为那里有很多的小朋友和家长,嘈杂的环境、陌生的面孔、全新的游戏内容,对他而言都是巨大的刺激。为此,我在个训课上提前让他熟悉游戏规则,当他能很好地完成游戏时,及时给予强化和鼓励。再上集体课时,由于游戏已是个训课上玩儿过的,再加上有他喜欢的新零食,东东往往能很好地完成游戏,也会得到大家一致的鼓掌和赞扬。
几周下来,东东似乎感觉到集体课的游戏环节并不是那么可怕,他接受了集体课的游戏环节,也能很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实力”,每次都很好地参与和完成游戏。当东东逐步习惯适应了集体课的游戏环节,有信心去进行游戏后,我减少了“预习”的次数,再到后来彻底不“预习”。他也逐步能接受游戏环节,并且参与和尝试新游戏。如果实在是比较困难的游戏,我也会建议东东妈妈在家先和东东进行类似的练习,让他理解游戏内容,从而更好地参与游戏。
2.感觉统合训练
集体课里,除了游戏还有一些舞蹈活动,东东开始时基本是不参与的。我分析了东东的各种能力,考虑到一方面和东东的大肌肉协调能力差有关,另一方面他尚且难以适应人多的环境。我建议东东妈妈对他加强感觉统合方面的训练,安排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大肌肉训练项目,并要求东东妈妈在家时也要配合进行若干感觉统合项目的练习。同时,在集体课时我会安排东东坐在距离音响最远的座位,而在跳舞时我会让他站到最前面,背对众人,减少视觉方面过多的信息刺激……
这样进行一段时间后,东东的感觉统合能力明显得到了提高,他在集体课上的情绪行为也有所改善,稳定性有所提升,安坐的时间越来越长,但参与舞蹈活动的兴趣仍然不高。在个训课上,我开始和他练习模仿舞蹈动作。我把动作拆分成单独的一个个小动作,让他跟随模仿。模仿练习是孤独症儿童的基础学习内容,东东在早期的训练中已经学习过了,也具备了一定的模仿意识。东东按照我的示范进行模仿,从一个动作开始,直到能模仿五六个动作时,他就有些不耐烦了。于是,我停下来,把模仿练习只作为个训时穿插的游戏内容进行。
在集体课跳舞时,我把东东拉到最前面,与我距离很近,我看着他,夸张地示范着每个动作。几周后,东东能看着我的动作,偶尔会伸伸手、伸伸脚,做一两个动作。每次他做出动作时,我都会给予表扬和鼓励。我也请东东妈妈下载集体课上所学舞蹈的音乐,在家里和东东一起练习。随着东东模仿能力越来越强,专注力越来越好,他能跟随模仿舞蹈的动作也有所增加。当站在前列,看不到众人时,他似乎没有那么排斥舞蹈了,高兴时能跟着跳一段,不高兴时就挥挥手、动动脚,象征性地动一动。
3.歌词游戏
为了让东东熟悉集体课所学舞蹈的音乐,我安排和东东进行歌词游戏。集体课上的舞蹈都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儿歌,歌词不多,朗朗上口。东东的语言表达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可以说一些简单句子。我和他一起玩儿歌词接龙的游戏,我唱“小公……”,他接“鸡”,我唱“真……”,他接“美丽”。开始时,因为我会有较多的提示,他很容易就能接一两个字。后来,我逐步减少提示,变成我唱一句长的,他接一句简短的,最后变成我们轮流唱,我一句,他一句,直到把一首儿歌唱完。
东东很喜欢玩儿歌词接龙的游戏,我们利用个训的休息时间来回地玩儿,后来伴着音乐玩儿,直到唱完整首儿歌。就这样玩儿着玩儿着,他熟悉了儿歌的歌词,也熟悉了儿歌的旋律。之后再来到集体课上,他不再排斥儿歌的音乐,有时候还会跟着音乐摇摆身体,晃来晃去。有几次课间,我听到他一个人唱着儿歌,还一边摇晃着身体,或者蹦蹦跳跳,一副很陶醉的样子。东东妈妈悄悄高兴地告诉我,东东在回家的路上或在家里,有时候会自己哼唱儿歌,偶尔还会做几个舞蹈动作,蹦蹦跳跳几下。儿歌和舞蹈似乎变成了他的自娱自乐,而不是抵触和回避。
当东东接受了儿歌的音乐,能进行一定的舞蹈动作模仿后,我开始寻找机会让他能面对大众,适应人多的环境。集体课的歌舞环节,我邀请几个对歌舞比较熟悉的孩子上前做小老师,请他们带领小朋友一起跳舞。然而,面对着前面的小朋友时,东东显然很不喜欢,他呆呆地站着,眼神四处飘移。我请各位“小老师”的父母一起上台,站在小朋友身边,陪着小朋友一起舞蹈。同时,我站在东东的对面,用眼神对视和做舞蹈动作、丰富的表情吸引他的注意,让他跟随模仿我的动作。慢慢地,东东在妈妈的陪伴和我的示范下,情绪稳定了下来,加上已经熟悉的音乐,他逐渐适应了当众唱歌跳舞。
看到他渐渐能适应对面人群的活动,我逐步减少了对他的示范和关注。当东东能够大部分时间完成人前舞蹈,而不需要我特别的关注时,我请东东的妈妈站到东东的身后。当东东寻找妈妈时,他回头就可以看到妈妈。然后妈妈逐渐拉开距离。一天天地练习,东东终于可以淡定地独自站立在小朋友面前跳舞,不需要我的示范和关注,也不需要妈妈的陪伴。随着多次的锻炼,东东也逐步适应了上前当众表演。
4.同伴游戏
当东东适应了集体环境,可以当众完成舞蹈后,我调整了他在集体课的游戏环节安排。以前都是安排他背对其他小朋友进行游戏操作,现在我要求他侧对众人进行游戏操作。随后,我加入了同伴游戏,邀请其他孩子和东东一起做游戏。开始时是两人平行游戏,各自做各自的内容,直到完成游戏。然后调整为接龙游戏,一个孩子完成游戏后,另一个孩子接替继续,两人需要有一个简短的交接,可以是一个玩具,也可以是一张卡片,或者一个小筐子。最后是轮流协同游戏,一个孩子完成游戏的一半,另一个孩子根据前面完成游戏的内容继续后面一半,或者由两个人协同完成一个游戏。
平行游戏还好,接龙游戏时他会表情平静地做自己的内容,往往忽视了两人的交接过程,不时地需要我或妈妈的提醒或辅助。轮流协同游戏时,东东基本“目中无人”,只做自己面前的或觉得应该做的内容,而无视和其他孩子的配合协作。
对于孤独症儿童而言,最困难的就是社交能力。所以在集体课环节,我给东东设立的目标之一是适应集体环节,能参与集体活动;目标之二是接受其他孩子的存在,能和其他孩子一起参与游戏。就东东而言,在第一期为期6个月的训练中,我只要求他能做到和其他孩子一起游戏,能理解游戏规则,和其他小朋友进行适当的接触。所以,我要求他做到接龙游戏就可以了,如果可以继续,再去尝试部分的轮流协同游戏,并没有硬性要求他必须与其他孩子进行互动,那样的要求也是不切实际的。
东东社交能力的提升,从“金口难开”到能和治疗师交流,再到能参与同龄小朋友的游戏,说明这类孩子要想达到和他人进行顺畅的社交互动、交流,需要打好基础,逐步提升能力。比如,能关注他人、有社交意愿、有一定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能理解和遵守基本的社交规则……具备这些能力后,在治疗师的辅助下,可以从熟悉的双人情境(治疗师和孩子,或者家长和孩子)开始练习社交互动,再过渡到集体情境,以及其他情境,最后达到可以在各种环境下与不同人进行社交互动的终极目标。
训练方案
提升孤独症儿童的社交能力,需要从基础开始,一步一步地进行。先从基本的目光对视、关注他人言行开始,再提升其主动表达的意愿。通过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学习,能理解当前情境和他人的简单语言、能进行一定语言表达后,逐步练习和他人进行简单的社交互动。从一对一的情境开始进行社交练习,再慢慢进入同龄儿童的集体环境,学习理解和遵守社交规则,和同龄儿童进行社交互动,后续可以尝试在社区、学校等更复杂的社交环境中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