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虫草研究及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蛹虫草与冬虫夏草的渊源

蛹虫草和冬虫夏草都属虫草属,它们的关系可以理解为近亲。虽然虫草的种类有许多种,但是明确具有药用价值的主要有冬虫夏草和蛹虫草。

虫草素是第一个从真菌中分离出来的核苷类抗生素,目前已经实现了全化学合成,不过还不能规模化生产,所以目前市场上的虫草素主要是通过人工栽培蛹虫草获得的。

据《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北虫草的子实体及虫体可作为冬虫夏草入药。”研究表明,蛹虫草在药理作用及临床效果方面与野生冬虫夏草基本是一致的。蛹虫草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量为39.37%,分别是猪肉、牛肉、羊肉蛋白质含量的1.8倍、1.5倍、1.9倍)和氨基酸,而且含有30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其中磷(P)的含量是冬虫夏草的3.5倍,锌(Zn)、铜(Cu)、铁(Fe)的含量亦很高,硒(Se)的含量与黄芪的含量相当。所以,蛹虫草具有催眠镇静、益肝肾、补虚损、抗癌、止血、化痰、平喘等多种功效。

“冬天是虫,夏天是草,冬虫夏草是个宝。”冬虫夏草因冬季真菌寄生于蝙蝠蛾幼虫体内,到了夏季发育而成而得名。冬虫夏草究竟是虫还是草?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副研究员、多年从事冬虫夏草人工栽培研究的王宏生介绍说,从它的形成过程来看,就是蝙蝠科许多种类的蝙蝠蛾为繁衍后代,产卵于土壤中,卵之后转变为幼虫,在此前后,冬虫夏草菌侵入幼虫体内,吸收幼虫体内的物质作为生存的营养,并在幼虫体内不断繁殖,致使幼虫体内充满菌丝,在翌年5—7月天气转暖时,自幼虫头部长出黄色或浅褐色的菌座,生长后冒出地面,呈草梗状,就形成我们平时见到的冬虫夏草。因此,冬虫夏草虽然兼有虫和草的外形,却非虫非草,属于菌类生物。从外形上看,冬虫夏草虫体呈金黄色、淡黄色或黄棕色,又因价格昂贵而有“黄金草”之称。其药用价值高,功效好,在国内外被视为珍品,市场需求量大,但因其天然资源稀少,故价格十分昂贵。

蛹虫草与冬虫夏草的区别如下。

1.产地不同

野生蛹虫草一般产于吉林、河北、陕西等省;而被视为传统珍贵滋补品的冬虫夏草只生长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两者产地不同,注定了功效的区别是非常大的,这是因为生长环境不同导致功效也不同。

2.寄生体不同

通常蛹虫草的食用部分主要是其子实体。虽然两者都属于麦角菌科虫草属,但是蛹虫草主要寄生在蚕蛹上面,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幼虫上面,两者成分有着些许相似。

3.形成过程不同

人工养殖冬虫夏草十分困难,其形成过程是蝙蝠蛾幼虫被虫草菌感染,死后尸体、组织与菌丝结成坚硬的假菌核,在冬季低温干燥土壤内保持虫形不变达数月之久(冬虫),待夏季温湿适宜时从菌核长出棒状子实体(子囊座)并露出地面(夏草)。而蛹虫草的形成过程是,一种无性型的蛹草拟青霉的菌体成熟后,孢子散发,随风传播,落在适宜的蛹体上,并开始萌发菌丝体,菌丝体一边不断地发育,一边开始向蛹体内蔓延,于是蛹体就会被真菌感染,分解蛹体内的组织。所以两者的生长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4.外形不同

两者辨别起来非常简单,外形完全不一样。

下图所示为冬虫夏草。

下图所示为蛹虫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