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巅之三兴大汉](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943/48149943/b_48149943.jpg)
第248章 讨董之战正式打响
刘备、袁绍、曹操、孙坚等一众豪杰,在血与火的洗礼后,踏着重重的步履返回大营,各自心怀忧虑,凝重的神情犹如乌云压顶,难以遮掩。
刘备端坐于帅帐之中,眉头紧蹙,手中紧握一柄寒光闪闪的长剑,剑尖犹自滴落着未干的血珠,那是他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铁证,每一滴都承载着胜利的代价与未来的憧憬。
他凝视着帐外那如墨般深沉的夜色,心中波澜壮阔,思绪万千。
“此战虽未决出胜负,但李世民之才能,真乃吾生平罕见。”刘备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语气中既有不甘,又饱含着对对手的深深敬佩。
那是一种英雄相惜的情感,是对强者之间无言的尊重。
关羽、张飞立于一侧,闻言亦是神色复杂,目光闪烁。
关羽轻抚着长髯,目光深邃如潭,仿佛能洞察人心:“兄长勿忧,待吾等养精蓄锐,再与那李世民一较高下!”
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透露出无比的自信与决心。
张飞则性情急躁,拍得案几震响,豪气干云:“怕他何来!待俺老张再带上千八百儿郎,直取那李世民项上人头,以泄心头之恨!”
他的声音如雷鸣般回荡在帅帐之中,激荡起一股不屈的斗志。
刘备轻轻摇头,嘴角勾起一抹苦笑:“二位贤弟勇猛无双,然则战场之事,非匹夫之勇所能决定。
李世民此人,智勇双全,且麾下能人异士众多,实乃劲敌,不可小觑啊。”
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忧虑与睿智的思考。
正当众人沉思之际,军师张良轻摇羽扇,缓步踏入帅帐。
他目光睿智如炬,仿佛能洞察天机,一眼便看穿了战局的本质:“主公勿虑,今日之战,虽未能取胜,但亦让李世民知晓我军之威。
且观李世民能力虽强,却亦有其限制。
我军只需耐心等待时机,寻其破绽,必可一战而胜之。”
他的声音平和而坚定,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智慧与从容。
刘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他轻轻点头,语气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与信任:“子房所言极是。
吾等当徐徐图之,以待天时。
待到时机成熟之时,便是我们一举击溃敌军之日。”
而在另一边,李世民的军营之中,同样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他立于营前,仰望满天星辰,心中思绪如潮,难以平息。
此战虽平,但他深知,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很艰难。
“世民,今日之战,你之表现,真乃惊世骇俗,令人叹为观止。”长孙无忌走上前来,语气中带着几分由衷的赞叹。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敬佩与期待,仿佛看到了李世民未来的辉煌。
李世民微微一笑,神色却并未放松:“无忌兄过誉了。
此战平局,实乃双方皆已力竭。
且刘备此人,亦非等闲之辈,其麾下将士勇猛善战,不可不防。”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谦逊与谨慎,那是一种智者特有的品质。
他转而看向身旁的一众将领,目光如炬,声音坚定:“诸位,今日之战,虽未能取胜,但亦让我军看到了自身的不足。
吾等当以此为鉴,加紧训练,提升战力,以待来日再战。
唯有如此,方能在未来的战斗中立于不败之地。”
众将领闻言,皆是神色坚定,齐声应诺。
他们深知李世民所言非虚,唯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方能在未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
李世民望着他们,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他知道,只要军民一心,上下同欲,他未来的辉煌必将照耀这片大地。
夜色渐深,两军的帅帐中灯火依旧明亮。
刘备与李世民两位雄主各自在心中盘算着未来的战略与布局。
他们深知此战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很艰难。
但他们同样坚信自己能够带领麾下将士走向胜利走向辉煌。
次日清晨,刘备将各路诸侯全部召集起来,共同商议攻破虎牢关进军洛阳的大计。
他的声音在议事厅中回荡着:“诸位可知?昨日一战之后董卓军在虎牢关一带仅剩三万余骑兵,再无余力东出反击。
而接下来便是我们联军发起总攻的时刻到了!”
刘备话音刚落作为生死兄弟的公孙瓒便第一个响应:“盟主说得对!这些日子以来我们一直被凉军骚扰粮道,老子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没处发呢!现在终于轮到我们去攻打西凉那帮杂碎了!”
他的声音激昂而坚定,透露出一种不屈的斗志与豪情。
“西凉铁骑一灭凉军便如同无牙之虎只能被动挨打,又岂是我七十万联军的对手?”
曹操也笑了起来随即问道:“盟主说说该如何进兵吧?”
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戏谑与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刘备眼中闪过一丝异色淡笑道:“本盟主认为若想将伤亡降到最低,应兵分三路进军洛阳。”
他的话语简短而有力,透露出一种深谋远虑与睿智的思考。
“本盟主之意是从东、东南、南三个方向同时进军洛阳。”刘备补充道。他的语气坚定而果断,仿佛已经成竹在胸。
刘备兵分三路的提议刚一说出口,现场瞬间变得寂静无比。
所有人都不禁露出了沉思之色,仿佛都在权衡利弊思考着这一战略的可行性与风险。
就在大部分人都在沉思之际,刘虞却率先想通了其中的关联。
他站起身来进言道:“盟主我军此战虽灭掉了凉军五万人马,但凉军剩余的兵力依旧充裕。
我军若是兵分三路的话兵力不就分散了吗?如此一来恐怕难以形成有效的攻势啊!”
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忧虑与担忧,仿佛已经看到了失败的阴影。
刘备走到一面简易的大地图前,手指轻轻划过地图上的山川河流,仿佛将整个战局都尽收眼底。
他淡笑道:“本盟主当然知道分兵会造成兵力分散。
但是诸位要知道凉军还有二十五万兵力之众,难道我们要在虎牢关和凉军打消耗战吗?
那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啊!”
刘备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激昂与悲壮,仿佛已经看到了战场上的惨烈与悲壮。
他继续说道:“诸位请看,随着昨日的李世民的五万人马战死,而三万铁骑从洛阳调往虎牢关,目前东线的虎牢关虽只有十五万大军坐镇,但洛阳却还有董卓统领的二十万大军虎视眈眈。
一旦虎牢关兵力不足洛阳的董卓必定会加派增援。而要是洛阳的兵力也不够了,其余四关也肯定会分兵支援。
如此一来这场攻坚战便成了无意义的消耗战了。”
说道这时刘备故意停了下来,环视一下各大诸侯。
他发现果然大部分人都在沉思,毕竟他说的一点都没错,真打成了消耗战的话,消耗的还是他们的兵力啊。
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凝重与忧虑,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艰难与困苦。
很快众诸侯就想通了其中关键。
袁绍叹了口气沉声道:“盟主所言有理,不能打成消耗战否则伤亡就太大了。
我们必须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战略来击败凉军。”
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与忧虑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艰难与挑战。
然而袁术却反驳道:“可是兵分三路的话,我联军就要同时进攻三座雄关。
如此一来伤亡岂不是更大吗?”
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质疑与担忧仿佛对刘备的战略持怀疑态度。
“公路兄此言差矣。”曹操眼中闪过一道精光一脸笑意的解释道:“我军就算兵分三路,也并不意味着兵力会分散得无影无踪。
相反我们可以利用多路进攻的战术,来迷惑敌人打乱他们的部署。
这样一来敌人就难以判断我们的真实意图和主攻方向了。
而且我们还可以利用地形和天气等自然条件来发挥我们的优势打击敌人的弱点。
如此一来我们就有可能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胜利了。”
曹操此言一出,众诸侯仿佛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诚然,只需联军将兵马部署于其他关隘之前,驻守的凉军自然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届时,联军仅需应对虎牢与洛阳的凉军,便可稳操胜券。
眼见诸侯们果然被自己的一番言论所引导,刘备心中暗自窃喜,面上却不动声色,继续侃侃而谈:“孟德将军所言,正合吾心。
再者,单论虎牢关一隅,其地势之险要,五十余万大军施展不开,犹如蛟龙困于浅滩。
不如分兵以震慑凉军于四方,如此方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伤亡,降低损耗。”
此番言论一出,众诸侯终于如梦初醒,恍然大悟。
是啊,虎牢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以其地形之狭隘,每次能容纳万名勇士冲锋已是极限,五十万大军在此地,无疑英雄无用武之地。
而除了少部分冲锋陷阵的勇士外,其余士兵总不能坐以待毙吧?故而,分兵之策,方能最大化联军之利益。
念及此处,众诸侯无不心生敬佩,皆认为刘备此计,确是真心为联军着想,对联军而言,无疑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诸位,分兵之策势在必行,现在还有谁持反对意见吗?”刘备环视四周,朗声问道。
“我等愿听盟主调遣!”众诸侯异口同声,齐声响应。
“好!”刘备满意地点了点头,嘴角勾勒出一抹淡然的微笑,缓缓言道,“现命袁绍为东南一路主将,袁术为副将,王莽、韩馥、袁遗、孔伷、王匡、张扬、张超诸位亦加入东南路军,领军二十万,循东南一线,直取轩辕关。”
袁绍显然未曾料到,自己竟会被委以三路主将之一的重任,但这份惊喜并未影响他内心的雀跃。
他当即挺身而出,大声应承:“谢盟主信任!”
“刘秀,现命你为南路军主将,孙坚、刘季为副将,领秦温、刘繇、陆康、李密、乔瑁、鲍信等八路诸侯,共计二十万大军,誓破广成关。”刘备目光如炬,言辞铿锵。
刘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挺身而出,大声应命:“刘秀领命!”
其余六路诸侯亦相继挺身而出,除了刘季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外,其余众人皆无异议,齐声应承:“谨遵盟主之令!”
广成关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乃连接南阳与司州之咽喉要道,故而这一路必须由信得过之人统领。
刘秀身为刘虞之子,与刘备交情匪浅,在利益未发生冲突之前,他断不会做出不利于刘备之事。
况且,刘备还特意派遣刘季前去制衡孙坚,以防万一。
其实,刘备心中更属意韩信为主将,但韩信此时仍是刘季麾下一名籍籍无名之辈,与刘秀相比,只能怪他姓氏不符。
随后,刘备目光如炬,扫视众诸侯,沉声道:“明日拔营起寨,兵分三路,不破洛阳,誓不收兵!”
“不破洛阳,誓不收兵!”众诸侯齐声响应,气势如虹。
刘备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豪言道:“诸位,让我们在洛阳城下会师吧!”
“会师洛阳!会师洛阳!……”众诸侯的呐喊声,响彻云霄。
就这样,关东联军一分为三,共计十三路诸侯,四十万兵马,从东路大军中分流而出,化作东南、南两路大军。
即便如此,东路大军仍拥有二十三路诸侯,近三十万兵马,其声势之浩大,仍为三路兵马之首。
次日,刘备率领众诸侯举行誓师大会后,关东诸侯联军正式一分为三。
刘备、袁绍、孙坚各领一部,分别向虎牢、轩辕、广成三关进发。
至此,讨董之战正式拉开序幕,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大戏,就此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