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7章 宋濂求救
“娘娘,皇后娘娘……”
坤宁宫内,朱雄英正陪着马皇后和太子妃一起有说有笑地吃着午膳,就见到宋濂踉踉跄跄地走了进来,扑通一声跪伏在了地上慌忙求救道。
马皇后见状顿时就被吓了一跳,赶忙上前相扶道:“怎么了,宋先生?出什么事了?来来来,快起来说话!”
说着,便将宋濂扶到了椅子上坐了下来。
宋濂这才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解释道:“娘娘啊,本届恩科,老臣蒙恩担任主考,可是万万没想到,取录的三十六名学子,竟然全部是南方学子。”
“有这等事?”饶是马皇后听了也不由得为之一惊,但是很快便又想到了问题的关键,“可是据本宫所知,这考生的姓名,籍贯,年龄不都还在贡院里封存的吗?宋先生是如何得知的?”
“这个……老臣也是刚刚才知道的,不知是谁走漏了消息透露给了学子们,搞得那些北方学子盛怒之下围了国子监不说,就连登闻鼓都快被敲破了。”
“这件事情,太子知道了吗?”马皇后又问。
“知道了,得知此事之后,老臣便第一时间禀告给了太子殿下,不瞒娘娘老臣此番正是受了太子殿下的指点,才赶来像您求救的。还望娘娘您念在老臣这么多年为朝廷尽心尽力的份上,搭救一二啊!”
听到这,马皇后并没有立即表态,而是沉吟了片刻,才缓缓开口问道:“本宫明白了,宋先生,你跟我交个实底,你们到底有没有徇私舞弊?”
“老臣向孔圣起誓,绝对没有!臣也万万不敢哪!”
“既然没有徇私舞弊,那你还怕什么?”
“娘娘啊,皇上的脾气您最清楚了。那马南山,不过是贪了点石材木料,皇上就让他跪缚在聚贤堂的龙道之上,受天下士子的唾弃,而老臣这次犯下了这么大的错,皇上还能饶得了我吗?”
“你们既是取仕公道,那又何罪之有啊?”
“话是这么说没错,可……可要是北方的学子们闹得凶了,这北方数省必要然闹起事来,万一要是激起民变,到了那个时候,朝廷为了平息民愤,总要找一个替罪羊吧?娘娘,您就当是可怜老臣这一大把年纪,救老臣一命吧!”
马皇后听了再次陷入了沉默,良久,才终于开口问道:“宋先生,你怕死吗?”
“老臣不怕死,娘娘,老臣活到这把年纪了,早就已经不怕死了,只是不愿意带着污点去死。更不愿意一生清名惨遭污损啊!臣身败名裂不说,我的后人更是抬不起头来,永远不得入仕啊!”
“娘娘!不好了,出大事了!”正说着,玉儿便慌慌张张地从外面跑了进来禀报道,“外面人来人往,都说皇上发了雷霆之怒,急令三品以上文臣全部到奉天殿议事呢!”
此话一出,宋濂当即便如遭雷击一般,差点没当场昏死过去,好半晌才缓缓起身,冲着马皇后深深地鞠了一躬,道:“娘娘,老臣……去了。您多保重!”
说完转身就朝外走,不想却被马皇后给叫住了,“你等等,把你的眼泪擦干净了再去!”
“是!”
而趁着宋濂擦泪之际,马皇后终于表态道:“宋先生啊,你教过好几个皇子,也是雄英的开蒙恩师,是个好人,放心好了,本宫不会让你死的。”
马皇后的这一番话,犹如一颗定心丸,顿时便让宋濂那颗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这才千恩万谢地离开了坤宁宫,快步向奉天殿走去……
“岂有此理!这可是我大明开国以来头一次恩科,就被你们两个搞成这个样子,录取的三十六个学子竟然全都是南方人,淮河以北的学子一个都没有!难道咱大明,就只有半边天下吗?”说着,盛怒之下的朱元璋便将手上的那份录取名册狠狠地甩在在了跪在御台之下的宋濂和汪广洋的身上,“有句话,咱一直不想问,不过现在,咱得问一问了。宋濂,汪广洋!”
“臣在!”宋、汪二人齐声回道。
“你们两个分别是这次恩科会试的主副考官,现在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问你们,会试期间到底有没有徇私舞弊的行为呀?”
此话一出,汪广洋便连忙叩首自辩道:“禀皇上,臣等二人深受皇恩,绝无徇私舞弊,此次恩科,只以文章取士,阅卷官根本看不到考生的年龄、出身、籍贯等信息,臣叩请皇上派重臣严查!如查出任何舞弊事端,臣立即自刎谢罪!”
一旁的宋濂也急忙开口,“臣宋濂,也绝无舞弊行为,并且也愿意以自个儿的脑袋为各阅卷官担保,如若那位阅卷官游舞弊行为,臣也愿意自刎谢罪!”
“哼!好一个自刎谢罪!可这祸事已经出来了,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朝廷如何善后。”
话音未落,开济便上前禀报道:“禀皇上,臣进宫时在路上看见,许多刁蛮学子已经群聚在酒馆,茶楼,客栈,正在那里蜚短流长,蜚议恩科取仕不公,更有甚者还带头将国子监围了起来,讨要说法。为维护朝廷威严,臣建议,立刻将他们逮捕关押,以免事态扩大……”
“不可!万万不可呀皇上!”话音未落,吕昶便立即站出来反对道,“恩科乃皇上陛下之恩典,如若激起血案,那才是真正有损朝廷的威严哪!故而臣建议迅速派人进行抚慰,并将那些闹事的学子们集中封闭在客栈之中。暂不准其归乡,也不使之与百姓接触,以免谬言误传哪!”
然而那开济却依旧不依不饶,“禀皇上,全国举员共有三百七十八人,皆为各省才俊,为何偏是这三十六人入仕?而不是另外的三十六人,为何入仕者又全是江南学子,臣万不敢相信这事即是偶然。故臣以为,这其中定有弊端,请皇上明察!”
这下就连一向沉默寡言的铁铉也忍不住说道:“禀皇上,臣相信宋先生和汪大人的品德操守,绝不会徇私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