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与公共治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本书的立论依据

从国家(政府)、社会(党派和社团)、公民三者的角度进行研究,是网络社会与公共治理研究的基本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我们研究的方法指导,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是我们的重要参考,大量的网络社会与公共治理活动是我们研究的实践基础。

1.网络社会与公共治理理论

海内外专家学者对网络社会与公共治理理论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的深刻研究,为社交媒体时代的网络社会公共治理理论研究提供了扎实的基础。美国耶鲁大学史蒂芬·B.斯密什教授认为:“政治哲学所特有的主题就是政治行动。一切行动的目标,要么是保守,要么是变革。当我们追求变革时,为的是让某种事物变得更好;当我们追求保守时,为的是避免某种事物变得更坏。”[1]社交媒体时代的社会科学研究,应该是一种追求变革的研究,目的是使得社会活动更加美好。

哈佛大学关于公共治理的理论模型无疑也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通过开发数字技术来建立影响民主政治的六个理论模型:被授权的公共领域、取代传统组织的数字自组织、数字直接民主、基于事实的宣传、组织动员、来自人群的社会监督。从政治激励和制度约束的特征推理,我们认为前三个革命性的变革和模式,不太可能比描述技术对政治有增量贡献的后三个理论模型更容易发生。”[2]

2.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划时代的进步,使人类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农牧业、工业到现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网络社会迅速崛起,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也在不断调整。虽然马克思恩格斯的年代还没有互联网,更没有现代的社交媒体,但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和阐释,对于我们认识当今社会的发展规律,仍然有很大的帮助。随着人类从游牧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发展到了当今的网络社会,在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开发、运用与发展中,人类将进入“智慧社会”。此外,马克思主义对认识活动作用的阐释,对于深刻认识和把握网络社会之间的三层关系也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3.网络社会与公共治理的有关研究成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社会与公共治理的概念和研究越来越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也出现了很多有影响的著作,例如:《网络政治学》[3]、《虚拟政治学》[4]、《互联网政治学》[5]、《媒介化政治》[6]、《网络政治》[7]等,以及《网络民主》[8]、《数字民主》[9]、《电子民主》[10]、《数字政府》[11]、《智慧政府》[12]等。在世界范围内,网络社会治理的研究方兴未艾,虽然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处于领先水平,但是世界其他国家也都有很多新的建树。本书涉猎了国际上最新出版的英文版网络社会与公共治理方面的理论书籍70余本、国内最新翻译出版的网络社会治理理论书籍130余本,国内学者最新著作70余本,还有大量的国内外学者的学术论文。

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国外的专家学者对社交媒体时代的网络社会与公共治理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世界顶尖大学的专家也撰写了很多论文专著,组织召开了多次国际会议进行专门研究。国外网络社会与公共治理的最新研究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系列化研究。比较典型的有“牛津数字政治研究”(Oxford Studies in Digital Politics)丛书、“公共管理和信息技术”(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系列丛书、“政治、社会与文化的话语方式”(Discourse Approaches to Politics,Society & Culture)丛书等。

二是综合化研究。2008年,劳特利奇出版社出版了《劳特利奇网络政治手册》。2009年,信息科学参考出版公司出版了《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信息和服务交换的电子政府准备研究手册》[13]。2014年,塞奇出版公司出版了乔治华盛顿大学克里克·哈维教授主编的《社交媒体和政治百科全书》[14],该书共三卷600个条目,分为16个主题。

三是多样性研究。这几年,网络社会与公共治理研究在国外取得了高速发展,不仅体现在研究的深度上,还体现在研究的广度上,其对世界各地网络社会与公共治理的研究都有所涉猎,世界各地的学者也对网络社会治理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4.网络社会与公共治理活动的大量实践

社会进入Web2.0阶段,社交媒体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为公共领域建构、网络自组织发展、网络民主参与、网络社会监督提供了大量研究案例。


注释:

[1][美]史蒂芬·B.斯密什.政治哲学[M].贺晴川,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5.

[2]ARCHON FUNG,HOLLIE RUSSON GILMAN,JENNIFER SHKABATUR.Six Models for the Internet+ Politics.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2013(15).

[3]KEVIN A HILL,JOHN E HUGHES.Cyberpolitics:Citizen Activism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People,Passions,and Power).Rowman & Littlefield,1998.

[4]DAVID HOLMES.Virtual Politics:Identity and Community in Cyberspace.SAGE publication,London,1998.

[5]ANDREW CHADWICK.Internet Politic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6][美]W.兰斯·本奈特,罗伯特·M.恩特曼.媒介化政治:政治传播新论[M].董关鹏,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7]WYENE RASH.Politics on the Nets:Wiring the Political Process.W.H.Freeman & Co.,1997.

[8]ROZA TSAGAROUSIANOU.Cyberdemocracy:Technology,Cities and Civic Networks.Routledge,1998.

[9]CYNTHIA ALEXANDER.Digital Democracy:Policy and Politics in the Wired World.Oxford Univ.Press,1998.

[10]GRAEME BROWNING.Electronic Democracy:Using the Internet to Transform American Politics,2 ed.Independent Pub Group,2000.

[11]DARRELL M WEST.Digital Government:Technology and Public Sector Performanc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5.

[12]徐继华,等.智慧政府:大数据治国时代的来临[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4.

[13]HAKIKUR RAHMAN.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government Readiness for Information and Service Exchange:Utilizing Progressiv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Information Science Reference,2009.

[14]KERRIC HARVEY.Encyclopedia of Social Media and Politics(3 Volume set).SAGE Publications,In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