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保健有一套(全三册)](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14/47632214/b_47632214.jpg)
掉尾、运尾的“性命功”
这个“归势”归到哪里了?归到虚静、松空上了。这不正是老子说的“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在功法中的体现吗?这不正是“性命双修”的过程吗?
在易筋经当中,有一个功法叫“掉尾势”,它是易筋经十二式当中的最后一式,就相当于一台好戏的压轴。
“掉尾势”是一个全身性的功法,它可以将全身的经络梳理一遍,同时将前面功法的功效“收集”起来。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71B9/27033992402384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069.jpg?sign=1738927175-yo0UOfjgdXolpEZSI9UzcTdGdSvsToRU-0-3e4d9b445dfcd24e6a04828e984641e0)
而在瑜伽的体式当中,也有一个类似的功法——鸵鸟式,它能够将你的整个脊椎一节一节地“打开”,这样就会将气血注入每一节脊椎的椎管里,滋养你的神经根,激活神经递质的传导功能,这样自然也就调节了你的内分泌和脏腑功能,因为内分泌系统是受到自主神经支配的,所以,“锻炼”了神经也就调节了内分泌功能。
鸵鸟式: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71B9/27033992402384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070.jpg?sign=1738927175-xazShjuRJI7S1gzAGtCXDnzpspnfm5AW-0-5803b26044b3ef48b1275262d89504d6)
步骤1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71B9/27033992402384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071.jpg?sign=1738927175-uwPCbbF32VfH0vz3c5cZP7ruZQun9Z95-0-2ed38c62412c5613a5db1b547395b023)
步骤2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71B9/27033992402384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072.jpg?sign=1738927175-crgQ3KRxqysSNbTnAJHsXiSjuXPXwU01-0-8ad8879c76539d84946ad5b70eabac0b)
步骤3
第一,从导引术的角度来讲,这个功法所起的作用是“开脊”,要想通督脉,开脊是基础。
第二,在此基础上,打开长强穴、尾闾关。尾闾关是通督脉的第一个关卡,而打通了督脉就打通了人体的这条“生命线”,因此这也是各种传统功法修炼的重点。
既然任督二脉是人体生命的“通道”,那肾这个先天之本就是生命的源泉了,而这个功法还有气化补肾的作用。不仅如此,在中医当中,肾还与人的生殖系统有直接关系,因此练习这个功法无论对调理男士的前列腺,还是对女性的子宫、卵巢、月经等的调理,都有很好的作用,它还可以起到“暖宫”和温通肾经的作用。
鸵鸟式还可以与蹲功组合,调养筋骨、肝肾的效果更佳。先练习蹲功,后练习鸵鸟式(或者掉尾势)。
但是有两个重点,这在演示图上是看不出来的。它的焦点就集中在这个“势”字上,掉尾势的“势”,它不是“式”,也不是“功”字,为什么?我们中国的古人用字是非常考究的,一个字的应用往往就像一个人的手所指的方向,不用说太多的话,甚至不用说话,你只要随着这个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就心知肚明、了然于心了。这个“势”,就是在明确地告诉你“掉尾”也罢,什么“倒拽九牛尾”也罢,“青龙探爪”也罢,都不要忘了它的两个重点:走势和趋势。啥意思?就是套路和归路。所以说汉字通心法。
我们就通过这两个瑜伽功法来看看它的“归路”(也就是归势),看看这蹲功和鸵鸟式的“功力”最终要归于何处?
蹲功:
![074-1](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71B9/27033992402384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073.jpg?sign=1738927175-cHnIXjZbsMSXzvENsol0xQKCrpXBIPvI-0-98478a9e38fc53451865d858a730ca5a)
先说蹲功。下蹲到位以后,身体不要上下乱动,要静止不动。这个“静止不动”并不是身体僵直,而是要渐渐练出一种“虚空”感,导引术称其为“松空”。
沉肩坠肘,让自己的身、心渐渐松下来,气息沉降下去;脊椎、头顶要正直,但不是强直;嘴角有一丝上咧的感觉。好,身正以后,这时初学者在心里反复默念“松……松……松……”;当你天长日久练成“老手”以后,就不要再念了,就必须在心里把这个“松”字放下了,这叫无念而念。眼神平视前方,专注于一个点,静静地呼吸。
这不正应了《易筋经》中的那句口诀“心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吗?
再说鸵鸟式。弯腰的时候,从颈椎、胸椎、腰椎直到尾椎,从上到下一节节地向下放松,而不是用力下压后背。松到你的极限再抓脚趾头或者脚腕子,抓住以后慢慢抬头,要在塌腰的同时向上顶尾闾,就是让你的头和尾向上翘,而腰椎命门却要往下塌陷,手臂和肩膀还不能松弛耷拉下来(两头都要拉紧)。
![075-1](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71B9/27033992402384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074.jpg?sign=1738927175-W4ld4gwR0aGrxbDuDstuvpIzK4d4tlxU-0-98e7be9f90cece253a5c3128f878e202)
鸵鸟式的关键也是紧中带松、刚中带柔,虽然颈椎、命门、尾闾形成一定压力,在这几处形成压力的同时,前胸、腹部以及脏腑却必须是“松空”的,自然呼吸,气沉丹田。
两个功法这样练习下来,身体的气脉才会自然打通,气机会自动升上来。这就是身心同修了,固精、守神,易筋、洗髓,身法、心法就同时完成了,这才叫“身心合一”,这才算在体式练习中完成了“瑜伽(yoga)”一词的真正内涵——自我和原始动因的结合、一致。
这才算是开始真正练习瑜伽了,否则您就白摆造型了,只能“犹如两个自己在打架”,这叫“纠结”,不叫“一致”,身心更不会“和谐”,当然也不能叫练“瑜伽”。
这个“归势”归到哪里了?归到虚静、松空上了。这不正是老子说的“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在功法中的体现吗?这不正是“性命双修”的过程吗?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71B9/27033992402384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075.jpg?sign=1738927175-gkdAg4DISm5Qo9FUTrjInqFqxIafmZkL-0-c2249964df3c007d6c798f45c1a844cf)
江苏卫视《万家灯火》栏目文道老师讲座视频——瑜伽“整脊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