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朝天门
在这里,文化与自然风光完美结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宁静而雅致的读书和交流空间。
渝州书院藏书丰富,拥有3000多册图书,涵盖了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扬等方面的专著。
书院的藏书涉及地方志、专业志、会馆文化、文物考古、历史地理、城市更新,以及经济、法律、社会民俗、文学艺术、名人传记、书画雕刻技艺等众多领域。
尤其是《重庆历代方志集成》《ZG会馆志》《ZG戏曲文物志》等大部头典籍,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为书院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书院以传承、创新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建院初衷,致力于挖掘和传承中国古代书院文化的民族精神、求实精神和包容精神,从中吸取智慧、挖掘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重庆YZ区母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柯苇如是说。
渝州书院不仅是一个藏书和阅读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书院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文化沙龙、名家讲座、读书会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YZ区文化旅游委主任李嘉婧表示,该委不仅向渝州书院赠送了1500册图书,还将与书院联合设立YZ区图书漂流站,并共同举办高品质的公益性文化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让阅读走进景区,让旅途浸润书香,让市民游客真正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渝州书院的愿景是成为“书香重庆”的地标和巴渝文化的窗口。
宁华和苏夏脱离古建筑后,时针悄然指向了五点过后。
他们接着去了位于渝中半岛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朝天门。
重庆以前的十七座古城门之一,属于沿江九门中的一座。
现为两江枢纽,也是重庆最大的水路客运码头。
相传,朝天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16年,秦国灭掉了巴国,为了巩固对这一新占领地区的统治,秦将张仪于公元前314年在古巴国的国都江州(今重庆渝中半岛)开始修筑城墙。
城墙的建立意味着城市防御体系的初步形成,而城门作为城市的重要出入口,其命名和设置自然备受关注。
然而,关于当时城门的具体名称,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只留下了后人无尽的遐想和猜测。
相传,张仪在筑城完成后,便在当时的城门上题名“古渝雄关”,这不仅彰显了重庆作为军事重镇的地位,也寄托了对这座城市未来繁荣的期望。
随着历史的演进,三国时期蜀汉政权偏居西南一隅,江州城(今重庆)的战略地位愈发重要。
到了建兴四年(公元220年),李严从永安回到江州,开始主持建设大城。
这座大城的城圈周长达16里,拥有苍龙、白虎两个东西城门。根据地理位置推测,朝天门一带正好位于其东方苍龙之位,应是李严大城的苍龙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