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环境受挑战,需全方位安全合作
(一)地缘政治充满风险,疫情暴发加剧隐患
“一带一路”海外建设项目不断释放积极信号、接连传来利好消息,吸引了更多国内企业“走出去”开工建厂、拓展海外市场。“一带一路”贯穿中亚、中东、南海等地缘政治热点地区,以及朝鲜半岛、中亚阿富汗、西亚叙利亚等地缘政治环境复杂、隐藏着潜在冲突的地区,影响当地生存与发展,是“一带一路”合作的最大挑战和障碍。领土争端、军事摩擦、恐怖主义、经济安全、战略价值等多重因素叠加,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地区成为“必争之地”,而政治危机、战略冲突、战争暴乱等引发的政局动荡、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是不可逆的,如西亚北非、俄乌交界地区由于战争冲突,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几乎陷入停滞。有部分“一带一路”铁路项目作为联通各国间的交通枢纽,位于经济相对落后、政治环境不稳定、治安环境复杂、恐怖主义滋生和蔓延的高风险地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环境下安全形势更加严峻而复杂,经济低迷、失业频发而引发的盗窃抢劫、恐吓勒索、寻衅滋事等不法侵害社会事件增长,导致社会、治安形势严峻,隐患突出,致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防控风险压力较大。从宏观层面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各异,当今世界格局在发生深刻变革,在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同时,采取务实、灵活的外交政策,成为应对时局变化的新常态。
(二)建设周期引发顾虑,流通受阻削减意愿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对一些抵御风险能力薄弱的中小企业,无疑是场严峻的考验。目前,部分“一带一路”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品质和市场等方面多少存在缺陷,有少数企业由于融通资金等困难面临被供应链剔除的局面,融资难问题将是供应链切入“一带一路”的最大瓶颈。对于海外建设项目,出于贷款安全收回方面的考虑,商业银行的贷款期限最长只有15年,政策性银行也仅能提供20年的金融贷款。多数“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周期长,存在持续建设20年时长的情况,而沿线大部分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产业体系和金融市场尚未健全,外债负担稍显严重,如遇到不可抗力因素或其他突发情况,往往匆忙应对、被动反应,给海外投资带来很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人员往来与物资流通受阻,相互采取旅行限制等抗疫措施,有的建设人员无法及时返回项目国,或返回后需接受长时间隔离的现象,拖延和影响了项目进度。据外交部估计,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约20%的“一带一路”在建项目受到严重影响,30%~40%的项目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40%的项目几乎未受负面影响。但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员流动受阻,新建项目也有所推迟,企业进一步的投资态度会更加审慎。与此同时,海、空、陆运受阻,生产和项目所需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等难以及时到位,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和挑战。2020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加剧了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的生存风险,长远来看还将削弱大型企业原有的配套支持。
(三)新兴业态集中孕育,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当今世界,全球各行各业都处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之中,基于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产业变革突破的加速、融合应用的空前活跃,越发成为产业合作的新动力,推动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的强劲引擎。网络空间已成为继陆地、海洋、天空、太空之外的“第五空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蔓延给世界经贸格局、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各国在协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集中孕育了大量新兴业态,持续加深了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智慧医疗、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无接触配送等新型模式的兴起,也为产业创新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需求驱动力。但机遇与风险并存,网络安全的地位日益凸显,已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任务。从国家角度来看,一国既会受到来自国外的网络攻击,也需要对国内的网络环境进行治理。从社会角度来看,个人信息被泄露与网络诈骗严重影响人们对信息技术的信任,也导致诸多社会问题与不良风气。从生产角度来看,设备安全、信息安全、商业秘密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都离不开安全技术的运用。从流通角度来看,商品与服务的流通效率都受到网络安全环境的影响,同时金融安全也需要网络技术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