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精进需要长期主义
在学习写作过程中,有的人渴望成长的心情过于迫切,巴不得写个一年半载,三五个稿子就炼成如椽巨笔。
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不符合文字工作的规律。因为,文字工作本来就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如果不调匀呼吸,遵循规律,是很难坚持跑下来的。
我读过同行一篇文章,作者提到一个观点:文字工作者的成长,需要经过"写得像""写得是""写得好"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循序渐进、逐步迭代的,从这个角度看,我的成长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追求"写得像",花了大概五年时间。这个期间,我主要在街道办事处工作,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依葫芦画瓢",关键就是写得像,有公文该有的"范儿"。这一阶段,是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通常能做到写像就行了,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才会由浅入深,从本质上去理解文稿。
第二阶段,追求"写得是",花了大概六年时间。2008年,我从街道调入区委办公室工作,这也成为我写作的转折期。这一时期,接触面广了,思考问题的尺度也大了,写作的要求自然要跟着提高。记得领导跟我们说:只有熟悉工作、理解工作,才能写到点子上。所以,在这几年中,我花大量功夫研究工作,抓住陪同领导下基层调研的机会,掌握工作情况,听一线的同志讲。时间一长,我看待问题更深刻了,基本能够抓住问题的核心和关键。这样,我写的稿子就更能贴近实际、反映规律性,把问题说清楚。"写得是"这个阶段,是文字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境界。你想想,如果一篇文章脱离了实际,歪曲了事实,如何能够得出正确的观点?又如何能够把问题解决掉?显然不行。但我知道,真正的高手,还有更高的境界。
第三阶段,追求"写得好",这个可能要花我一辈子的时间。写得好为什么是最高境界呢?因为它有不同的考量维度,它可以是美学的,可以是科学的,也可以是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的,不同的维度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写好一篇稿子容易,写好所有的稿子难。所以,我虽然在提升,但离"写得好"还有一段走不完的路。
古人说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笔杆子也不是一天炼成的,它需要一个人在这条路上持之以恒,永不停步地往前走! 既然上了路,就不要怕遥远,慢慢向前走,迟早都会到达。有道是"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字空",文字工作这场马拉松赛跑,拼的是耐力、是时间,万万急不得,唯有久久为功、绵绵发力、心平气和的人,才有"撞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