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月杂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1章 《红楼梦》舞剧观感

《红楼梦》一听名字大家都知道是我们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四大名著之一。我记得是在去年冬天,我意外刷到江苏大剧院对于《红楼梦》以舞蹈形式呈现出来,不禁让我心生欢喜与钦佩。那段时间我怀着好奇刷了许久的视频,想着舞蹈结合又会是一番如何的巧妙呢?

很幸运,今年暑假在朋友的手速下,有幸能在厦门一观民族舞蹈下的《红楼梦》,圆了去年陪跑的小遗憾。一开始的暖场,让我感受到舞蹈下的轻盈与丝滑,每一朵花都在诉说着十二金钗的宿命,悄悄地来,正如悄悄地走,雁过无痕,是旧时代将相王侯的兴盛衰败与封建枷锁下普通女子的缩影……每一帧都是美景,整体来说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震撼但我相信可以更好。

第一幕:入府。这一场对应书中百看不厌的是黛玉初入贾府,是喜是悲交杂之感。在与贾母相见那一刻相聚的情绪瞬间感染到我,而后以轻快地配乐带我看到了从纸上跃然而出的王熙凤,还有众星拱月般捧着的宝玉,这里不得一提是定晴之下宝黛相视的镜头,那种一见钟情,有着宿命纠葛的感觉,我好喜欢。

第二幕:幻境。舞蹈的丝滑之处,剧情衔接流畅,宝玉一卧入梦。在幻境里似梦非梦,似真似假,谁能说得清?薄纱云雾中隐喻着每个人的命运,是书中字,是命中定。也有宝玉的好奇与恍然,是触摸不到的幻,是爱恨交加的欲念……(这里感觉有点我个人主观色彩了哈哈哈,因为书中标题,所以莫名想到这个点。)

第三幕:含酸。这一幕给我的感觉似有千言说,却一语不得尽。性格使然,一杯入肠酒,讲不开的言语,敬的是情也是酸意。虽不解全意,但在我的视角看来是黛玉的心酸与无奈,酒入愁肠,心中百味,心中不愤离席而去的决然。

第四幕:省亲。这幕从我的观感来说,有些难以理解,虽然知道元春身上有解不开的身份枷锁,但通过服装来体现,有些浮于表面。其实可以更多的礼仪方面来体现或尊卑之分的细节,再慢些会让我更有感觉,她独自在深宫里思念家人,以为归家相聚会是如幼时的亲切感,但被一次次繁琐的礼仪拒之于外,形于设,立而伤。这一场傀儡舞,有些中式恐怖,就像那会吃人的封建礼教。如果能换个角度,来打开省亲的大门,也许会有不一定的效果。

第五幕:游园。这一幕是我最喜欢的一幕,欢快的配乐下,刘姥姥游园,宝黛之间的甜蜜互动、众人与刘姥姥的嬉笑,在浑然不知前景地享受当下的快乐。虽然我的关注点都在识别刘姥姥中,错过了宝黛,但这一幕的觥筹交映,欢喜十分,倒也为后来做了悲凉铺垫。

第六幕:葬花。这一幕是大家很熟悉的,只要提起葬花,我第一个就会想起黛玉背着小锄头,准备去葬花的画面。(不知道出自哪位画家之手来着的。)在共读西厢记那边,我比较能体会到宝黛之间的情谊,以及花瓣散落的那一刻更具浪漫色彩,要是能往前些就好啦,受到位置的限制,很希望花瓣飘落可以看得更清晰些。里面黛玉悲从中来的感悟与一寸芳心,与宝玉之间的心心相惜。感觉不需要过多的舞蹈,但很可贵,虽然我离得远,更多的是爱慕俏皮的情愫,若是有更多的心境方面与情境间的变换,也很不错。

第七幕:元宵。大厦将倾,乐中有悲,千树万树烟花不是滋味。这一场连接了游园的乐与丢玉的悲。些许有些晚,我记得不大真切,有杯中酒,有签中文,有谜之语,有欢中笑,与别离……散落的十二金钗,三春嫁为人妇,渐行渐远,说不出的命定。

第八、九幕:丢玉、冲喜。这两幕加起来还是挺震撼的,是情境中的高潮,丢玉大部分是为了冲喜做铺垫,在红轿子的不断拉扯,我倒是有些不解,四人之间究竟是如何纠葛,道不尽又有些荒唐。要是有宝玉独舞的丢玉的心境,我想我更能更好地理解接下来的冲喜。后面,我看了别人的解读,好像理解一些,在混沌之中,有所迟疑,又心生欢喜,红轿子交错转换,换的是人,但看的是情。我觉得罗宝玉把这部分演绎得淋漓尽致,是我心目中的感觉。而在红绸之下,是欣喜是悲凉,一面痛不欲生,一面喜结良缘,是圆不是缘,是人不是情。离别是绕不开的话题,后半段黛玉离开那段,个人感觉get到了我心中的点,满地诗书,病痛缠身,柔软又决然。我想若黛玉生活在如今,定也是独立自主的女性代表,绝不会在深闺里香消玉殒。那散落一地的诗篇,不知贾母捡起的是不舍还是悔。而在宝玉得知真相的疯狂,与梦境中恰与黛玉相见,再也摸不到的痛苦,我感觉还不错,是撕心裂肺,无可奈何的,破碎感到手帕盖下去那刻。

第十幕:团圆。这一幕似梦非梦,是念欲念,唯独宝钗一人在帘幕下对着嫁衣出神。这一份团圆落在宝玉是欣喜不已,与黛玉相见,是颤抖中的执手相望,而后离去的是幻想的破灭。

第十一幕:花葬。这一幕,是我最难以理解的。有些网友说:“看得懂的人是懂艺术的造诣。”但对于外行人的我看不出这一幕的深意,感觉不需要外衣的装饰,散落的头发,碑中椅,若是能跳出金陵十二钗独特的一生,让每一次掉落有了深意,让每一次舞起有生命的翩然而至,会让我有感触比较多。但后续我翻看了一些解读,发现有些网友还是很喜欢,她们跳跃出深深庭院,跳出自我,是现代与古代的梦幻联动,不过红楼梦对我们而言太熟悉了,突然的跳跃免不了有些割裂感。

我感觉《红楼梦》的深意想要读透不易,不同年龄下每个人的观感不同,少时是少女情怀,如今再读非情字一言,在世在人言之,更别说每个人的心里是如何看待的。最后一幕是宝玉看着她们缓缓离去,倒也是不错,因为每个女性绚丽的一生在他的角度都是亲眼目睹,是惋惜是悲痛。正如泰戈尔所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而对于十二钗而言,遗憾不言,也曾绚烂多彩。

谢幕之后,百感交集。一言不可评价,世人褒贬不一,演员的敬业,与观众相互欣赏的敬意,是优于创新与传承,但有深可究,红楼一梦终究是归彼大荒,沧海一粟。

红楼有感

十二金钗盈步轻,花开花落命中情。

境随梦迁心涟漪,万艳飘零南柯醒。

流转轮回情意浓,不破相思不识愁。

错把姻缘当成宝,诗稿成千散尽来。

梦来缘去同悲切,无言共度梦一场。

且以入瓮记此意,不枉此行欢喜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