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太郎的诞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 童话的起源

《桃太郎》在日本扎根已久,其传承之树已经数次换代生长,最初的母株早已枯萎。因此,与《蛇郎》不同,关于神话时代的《桃太郎》,我们已经找不到其原型了。但它又不同于《糠子米子》,《桃太郎》在近代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多种形式与其他相近的民间叙事共存,我们据此可以推测《桃太郎》多年来的变迁过程。在我个人看来,民间叙事在其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以下三种变化:

(一)民间叙事在上古时代完全被艺术化,以较成熟的形式广泛流传,如“死尸感激”型故事、《红皿缺皿》等;

(二)由于民间叙事的信仰基础相对稳定,不用说那些依附于民间信仰的传说,就连其正式的原始内容都依稀保留了下来,如《蛇郎》等部分异类婚型故事;

(三)民间叙事在近世以惊人的速度成熟起来,已经无人记得最原始的母株在何处,但其果实依然新鲜美味,如《桃太郎》《瓜子姬》等。

在我国,传说和民间故事两种叙事以上述三种形式彼此交叠、同时被人讲述,这对比较研究者来说,再方便不过了。虽然格林兄弟也收集过传说,但他们国家的传说已经失传,而且与他们所关注的家庭童话也没有太多关系。在西方的一些海岛上,人们直到最近还相信民间叙事的内容,但自白人靠近这些海岛时起,民间叙事就逐渐成为一种娱乐。将来人们一定会意识到,除了日本,世界上没有多少国家保留了如此丰富多样的标本。

日本就是这样一个国家。特别是近两百年的近世文明也为塑造这样的状态提供了有利条件。自江户时代至明治时代中期,城乡生活水平差距明显扩大,而且只有一部分城市人识字,农村的识字人口甚少。当时,在众人眼中读书人仿佛属于其他种族,所谓新时代的普通教育,不过是让更多人模仿他们的生活。大多数民众依然作为“被遗漏的人”生活。人们对于文艺的态度也截然不同。例如,在我国,与戏剧史有关的文字资料保留得甚少,且这些资料基本上都出自个别鉴赏能力高的文人笔下,而过去广大民众却没有这样的鉴赏能力。据记载,曾经有一位乡下武士看武戏看得太激动,结果跳上舞台,差点要砍死红脸演员。在城市里演戏,也有观众手持大量纸巾,准备大哭大叫。由于观众过于入戏,井泽蟠龙还在《广益俗说辩》[14]中提到了中古以后的众多剧本和民间叙事,特意提醒人们这些都是虚构文艺,不能相信。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样的训诫,当时很多人是难以辨别虚实的。这种差异也许就是自足利时代起读书人和广大百姓之间形成的鸿沟。不管怎样,在上一个时代,日本人分两种。一种是品味高雅的文化人,另一种是看见什么都会信以为真、认真过头的百姓。这两种人相互对立地生活在一起,但只有前者的观察内容作为古文献流传至今,而农民艺术则取得了截然不同的发展。一个是文献记录,一个是用口头语言代代相传的民间叙事,这两种资料的融合引发了种种混乱,就像冷暖两种潮流汇合的大海上出现浓雾一样。

最近人们多用“童话”一词,但只从词面上看并不知道童话指的是什么。无论怎么想,日本民间故事的童话化都不可能有太久的历史。至少可以说,日本农村原本没有什么面向孩子的故事或者适合儿童的文学。儿童游戏全靠自己,小孩们要发挥自己的能力,来发明和传承种种娱乐活动,但他们更常做的是模仿。过去的大众教育是旁观旁听主义的,与现在完全相反。小孩观察成年人说什么做什么,依据自己的年龄从中选择他们能够学得来的东西。正因如此,过去的孩子才比现在的孩子更加成熟。当然,过去也会有孩子缠着家人给他讲故事。如果孩子耍脾气,爷爷奶奶就会讲故事来哄他。也许有些读者认为,大人们给孩子讲故事时语言自然要简单易懂,那不就是“童话”吗?但更重要的是,成年人绝不会为孩子随便编故事。对一个普通的讲述人来说,故事就是听说过的几则故事,而他本人并没有特殊技能去编出新的故事。总而言之,童话的起源不外乎是一种选择。讲述人所能做的,不过是从众多民间故事中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听的故事,比起教育效果的大小,语言是否简单易懂更是他们的选择标准。这大概就是今人所说的童话的起源。

不过,那些对民间故事加以选择的人们,在心理上还受到了另外三种外部因素的影响。首先,是促使讲述技巧提高的力量之变化,即人们在只有儿童听众的情况下,不仅要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而且需要对故事情节加以概括。当然,这种情况并不限于儿童,讲述人的讲述技巧本就容易受听众脸色影响。一般来说,风流故事都讲得有声有色,军事传奇都讲得振奋人心,这些都是听众的嗜好和反应对讲述人施加影响的结果。其次,过去的讲述人没有现代作者一般的知识储备,他们始终凭借自然的印象和记忆力来行动。一般而言,在一个家庭中,民间故事的传承人往往都是女性。家里的小孩有了点智慧的萌芽后,他的母亲或者奶奶就会自然想起她们在二十多年前或者五十多年前美好的记忆。对她们来说,那就是唯一的、仅有的故事资料。因此,随着讲述人和听众的更新换代,故事的趣味逐渐从成年人转向儿童,其内容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最后,拿《桃太郎》来说,如今“大桃裂开,从中跳出个婴儿”或者“大桃从河上‘一沉一浮’地飘过来”这些细节似乎已经变成了这个故事的重点。也就是说,随着时代发展,成年人或年轻人觉得传统的民间故事无聊、没什么意思,于是民间故事难免染上了儿童色彩,尽管讲述人并没有刻意把民间故事变为童话。这便是有着一定历史的民间故事在孩子们之间流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