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密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走出大山

几子有了爱情的甜蜜和满足,向母亲叙述试探山子之事时说得兴高采烈,桂珍待女儿一说完,趁机将自己与凳子好上了的事也告诉了女儿。

几子微微一笑道:“娘哎,这事我早就知道了哩。”

“咋知道的?你不会怪罪母亲吧?”桂珍心里一惊。

“怪什么呀?您也不容易,凳子叔是个好人,女儿从心底里支持呢!”

几子就将那日拿毛巾时看到的情形告诉了母亲。

桂珍掠过一丝羞涩,顿时心情舒畅起来,一块石头落了地,母女俩高兴得抱成一团。

几子提议道:“母亲,我们四个不如坐到一块挑明这事,以后相处都方便。”桂珍觉得女儿说得在理,若能男女两两结合,平常生活也就顺理成章了,尤其是晚上睡觉,大同大小跟小,各得其所,这多好啊!于是连声应道:“要得,要得,这是个好主意!”

晚上,两男两女就坐在一起,将配对的事摆上了桌,四个人都很兴奋,皆大欢喜。

山里的爱情,无需“非诚勿扰”的忠告,没有“我们约会吧”的浪漫,更不需要“中国新相亲”的铺垫,就直接上演了一出“爱情连连看”的好戏。

大山里的婚礼更为简约,没有婚纱,没有仪式,没有婚宴,摊了牌就入了洞房。

且说凳子的姑妈,当年因为逃离陈家庄,嫁到小镇子上来了。镇子相对陈家庄可是两重天地,人来人往,好做生意。姑妈嫁的就是一个生意人,在镇子里做点小买卖。丈夫是个老实人,小本买卖能赚点稳当钱,虽然没发大财,但维持生活没大问题。姑妈年轻时一腔心血都放在操持家务、生儿育女上,四个儿女都靠自己一手带大,着实吃了不少苦,没有精力顾及娘家。但姑妈心里一直挂欠着娘家侄儿,眼见娘家单传到凳子这一代,香火即将熄灭,姑妈心里很着急。

凳子刚成年时,她就张罗过替凳子说亲的事,可人家不是看不中凳子就是看不中陈家庄这地方,东难西不就,凳子的青春时光一晃就过去了。

这事在姑妈心里打着死结,却又无力解决。自从家里盖了新房后,姑妈就将这事提上了议事日程,孝顺儿子听娘的话,住进新屋后将旧房子腾出来给表哥。可凳子不理解姑妈的苦心,不愿意到镇子上生活。尤其有了山子,凳子就很少与姑妈联系,特别是桂珍与几子的到来,他更没向姑妈透露半点风声。

几年过去,姑妈没有了侄儿的消息,日思夜想,时常与儿子念及侄儿,她怕有生之年见不到娘家人了,就催着儿子去找凳子,要儿子霸蛮将表哥弄到镇子上来。

这一日,凳子的表弟抽出时间,带着佘太君的令箭来到陈家庄,却见表哥家铁将军把门,向庄上人打听,得到一个意外消息:凳子已经做了上门女婿,住在鲤鱼冲,现在已经是一个四口之家的户主了。

这消息令表弟十分震惊,将信将疑。信的是表哥几年没到镇子上去了,结婚成家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疑的是怎么就成了四口之家,哪有这么快就有一双儿女呢?

表弟在想,若真是这种情况,是不是还要将表哥接到镇子上去住呢?他拿不定主意了:不接吧,未了却母亲心愿;接吧,又不好叨扰人家。他犹豫了半天,做不了主,便无功而返,回到家中将消息告诉了母亲。

母亲听儿子一说,一百二十个不信。前不久她还见到过娘家一个熟人,并没有透露凳子成家的事,若有这等重大消息,人家一定会告诉她,更不要说生儿育女了。当然,若真如此,她自然是求之不得。再说,这等大事,凳子应该会告诉她,她是凳子的唯一亲人。

儿子听母亲这么一分析,责备自己长着个猪脑袋,怎么不仔细一点想想呢?母亲的分析合情合理,表哥几十岁了结不到婚,怎么可能突然一下子就不显山不露水结了婚,连姑妈都不让知道?听说还有一双儿女,这变戏法也弄不出来呀!那么,陈家庄人反映的情况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母亲想弄个明白,自己也想弄个明白。于是他又第二次来到陈家庄。这一次,他一要弄个水落石出。

在陈家庄人的指点之下,凳子的表弟就往大山里走去。

事有凑巧,这天凳子正好带着桂珍到陈家庄来。因为几子怀孕了,桂珍想到陈家庄买点鸡鸭补品回去,让几子补补身子。

半路上,表兄表弟撞上了,两人都吃了一惊。凳子没想到表弟突然进山来,表弟也不相信表哥还真的结了婚,带着个女人出山来了。

凳子将表弟带回陈家庄,本想瞒着姑妈收义子与结婚的事,不得不原原本本告诉了表弟。

表弟就将母亲的心愿告诉表哥。凳子很感动,觉得姑妈对自己太注心血了,也十分感谢表弟孝敬姑妈,对表哥情深意重。

凳子要表弟先回去将自己的特殊情况告诉姑妈,自己回山里与山子几子商量。

表弟临走时对凳子道:“我建议你们都搬到镇子上去,镇上比山里要好得多,不仅仅能改善你们的生活现状,更主要的是对养育后代有利。”

凳子道:“弟弟与姑妈的心意我领了,弟弟说得在理,只是这事重大,要征得他们同意才好。”

表弟回到家中将一切情况告诉了母亲,一家人等待着凳子的最后决定。

凳子与桂珍返回山里,就立即商讨这事。

凳子说了自己的想法:“按照我个人来讲,我是不愿意到镇子上去的。在陈家庄,在山里,生活已经习惯了。但从长远来看,我还是同意到镇子上去的,几子已经怀孕,有了孩子,那里对于孩子的培养教育,增长见识,各个方面都会好得多。”

山子道:“这里是我生长的地方,我不愿走。”

桂珍道:“其实我也不愿去,这里空气新鲜生活安逸,我也习惯住在这里了。”

几子道:“去有去的好处,不去有不去的好处,看凳子叔怎么决定,我没意见。”

凳子又道:“我的想法是,我与桂珍在这里很安逸,去不去无所谓。但山子与几子应该去,你们要为后代着想。孙子今后要读书,不能再重复我们这辈人的生活。这样吧,我去同姑妈和表弟商量,看他们有何想法。姑妈家的老屋,我知道并不宽敞,四个人都去住,比这里还拥挤,他们的新屋,我们不能去挤着他们。我想是不是让山子带着几子出山去,我与桂珍就住在这里或陈家庄。”

四个人议论来讨论去,最后同意了凳子的意见。

第二天,凳子就直奔镇上姑妈家。凳子一去,姑妈将自己的心声反复吐露给凳子。凳子知道表弟将自己的情况说了,但他还是重复了一遍。姑妈虽然觉得山子和几子没有血缘关系,但也只能如此了,娘家总算又将这根藤儿牵起来了。

凳子知道姑妈的安排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问姑妈是否同意让山子带几子来住。姑妈愣了一下,心里不太情愿,她的想法是给凳子住的,而给这两个突然冒出来又没有亲缘关系的孙辈住,自然有些想不通。

凳子反复做姑妈的工作,说山子是个孤儿,现在就是自己的儿子。自己今后老了,还是要靠他来养老。他来这里住是一样的,自己老了还是会给山子,只不过提早了一点而已。再说,儿子儿媳住在这里,自己也会时常过来住住,看姑妈也就方便多了。自己在山里已经习惯了,这样分开住,大家都宽敞。

姑妈的工作终于做通了,凳子高高兴兴地返回了大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