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个性化教师培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几年前,因为冯小刚的一部电影,“私人订制”的概念被炒得火热。而在教师培训领域,与“私人订制”相似,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定制”培训也将引领着教师培训的未来。因为从互联网教师培训一诞生,就为个性化教师培训注入了势不可当的新血液,甚至可以说使个性化教师培训拥有了所向披靡的潜力,所以有学者称互联网时代是教师个性化培训的最好时代。

当互联网引领时代,当“互联网+教育”为全民所接受,当互联网教师培训成为一种趋势,个性化教师培训势必会上升为国培计划战略层面,“互联网+”背景下个性化教师培训的时机就成熟了。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互联网+’背景下个性化教师培训研究”(BCA150024)的成果之一。

本书首先从教师培训的个性化诉求出发,通过调研教师培训实效性不高的原因,以分析当前教师培训的弊端所在,进而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建构个性化教师培训的理论、内容、模式、技术手段等。

与教师共性化培训的社会本位培训思想不同,本书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在个性化教师培训中。“互联网+”背景下的个性化教师培训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服务至上培训理论,是对参训教师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是对参训教师体验的敬畏,是对参训教师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

与教师共性化培训的社会本位培训目标不同,个性化教师培训旨在促进参训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学实践的反思者、专业发展的行动者,最终拥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与教师共性化培训的社会本位培训内容不同,个性化教师培训旨在促进参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个性化提升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个性化养成。

与教师培训社会本位的培训路径不同,个性化教师培训旨在规避班级授课制的不足与局限,在模式上采取项目菜单模式、课程超市模式、课证融合模式、在线社区模式、师徒模式、“影子教师”模式、私人定制模式与个人成长空间等。在师资培训方法上强调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基于P2P的自主协作学习以及基于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导师制。

一言以蔽之,本书是个性化思维与互联网思维融合的实践成果。“互联网+”背景下个性化教师培训研究,与“互联网+”只是教师培训的工具与手段的观点不同,不是简单的互联网和教师培训两者相加,而是个性化教师培训借助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教师培训的深度融合,满足参训教师个性化的培训需求,通过培训思想、内容、模式、方法、技术手段的变革,进而创造教师专业发展新的生态。

值得声明的是,教师个性化培训与教师共性化培训是教师培训相互补充的两种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共性化培训虽然不会退出时代的舞台,但其必将面临着转型的挑战,而个性化教师培训初现端倪,必然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