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知行合一,通天大道。
王阳明,大明成化八年出生,父亲便是状元,自己从小便立下了大志向——成圣!
格了七天七夜竹子,终究知晓朱熹所说并不完全正确。
而后遭到太监刘瑾迫害,被贬到贵州龙场,而后终于悟道!
成就阳明心学,
也成了圣人。
这是一位圣人,同样也是一位全才,文武双全,样样精通。
甚至关于这位圣人还有传说,相传王阳明还未出生时,王家上空便飘荡着赤云。
赤云中吐出一个幼子,这便是王守仁,王阳明。
苏文塘这辈子若是活的长久一点,到是有机会和这位未来的圣人产生交集。
但是现在就把阳明心学给搬出来,苏文塘感觉有些不地道。
这是剥夺了别人成圣的道路啊。
苏文塘于心不安。
可是转念一想,圣人既然是圣人,那不正说明他们的心中的信念强大嘛。
信念如此强大,那也不是不能找出另一条成圣路的嘛。
那自己借鉴一下,应该也没事吧?
苏文塘眉头一挑,心中的底线灵活了起来。
解缙看着自己的弟子,开始教导起来。
“相比起推陈出新,还是认真研究朱子的学问更容易一些,毕竟古往今来只有一位圣人,而超越朱子,那是圣人要去做的事。”
解缙年轻时也想过要超越古时圣贤,但在诏狱呆了两年后,这方面的心思就淡了很多。
超越朱子太难,自己还是多为当今的朝廷贡献一下吧,著书立学这种东西就不奢求了。
“朱学或者说程朱理学,最重要的便是对“理”的理解,若是能理解,通过童试就是轻而易举了。”
解缙说到最后,终于说了点实用的。
“那老师,什么是“理”呢?”苏文塘问道。
““理”嘛,就是天理,就是万事万物的道理咯,君王管理国家要依“理”而治,臣子身处朝廷也要依“理”而为,为人更要尊从“理”而活。”
解缙说的玄而又玄,让人双眼迷离。
苏文塘听到一半就听不下去了,因为解缙说了和没说一样。
简直和老子的道德经一样,道可道非常道,玄的不得了。
“老师您这说了和没说一样嘛。”苏文塘无奈。
“怎么算是没说呢,我都已经教了你这么多了。”解缙摸着鼻子强撑。
对于程朱理学一派的东西,解缙了解,但他并不精通。
因为解缙骨子里学的还是法家治理国家的那一套。
是实干学问。
可是朱熹一派却是玄妙而哲学,对于这种东西,别说普通人,就连大儒研究多了也晕。
解缙整天忙于朝堂事物,他是不可能专门去研究这种玄妙学问的。
那不利于治理国家。
所有尽管年少时学过,可到了如今已经丢的差不多了。
解缙和苏文塘没经过礼法和礼教上一套复杂的拜师流程,一是苏文塘不懂这些,二是解缙刚刚出狱,又有皇上的命令,也不介意这些。
但是解缙的教导要绝对是尽心尽力,没有保留的。
不过对于这些朱熹等一类的形而上学的知识,解缙所学的不多,知晓,不精。
在年轻时,因为科举可能还认真的研究了一阵,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这些东西都已经渐渐的抛弃掉了。
苏文塘也兴趣和解缙这老小子墨迹了,自顾自的喝起茶来。
想着怎么能通过这次的童试。
推陈出新,颠覆朱熹学说吗?
苏文塘捏着下巴,认真思考着。
若是实在没办法,到也不是不能拿出阳明心学这种大杀招数。
可关键的是,他对阳明心学也就是一知半解。
可能就是比普通人知道的多一点点。
“知行合一……”
苏文塘喃喃自语。
一旁的解缙耳朵很灵,听着苏文塘说话,愣了愣,随后问道:“啥?”
苏文塘摆摆手:“没啥。”
解释也解释不清,苏文塘自己都没搞懂呢。
解缙皱了皱眉,回味着苏文塘露出的四个字。
“知行……合一?”
不知道为何,解缙莫名感到这四个字有大力量,仿佛是一条带着金光的通天大道。
“文塘,详细说说,给我详细说说!”
解缙激动。
苏文塘却是没打算再说。
见苏文塘没说,解缙也没办法,毕竟师道尊严是建立在实力上的。
像他这样一个又没权利,又没才华的老头,还真不好提的更多。
寄人篱下。
寄人篱下啊!
解缙一时间有些惆怅。
如果早知道从诏狱后出来是这副模样,还不如继续呆在诏狱里呢。
起码时不时还会有同僚,学生来看望自己,满足自己精神上的关于崇拜方面的需求。
但是现在培养个屁的师道尊严。
正在解缙嘀嘀咕咕的时候,茶楼外朱棣大踏入了走了进来。
他身后还跟着身宽体胖的朱高炽。
两人进入茶楼,看到苏文塘便双眼发光。
“小崽子!后面的呢?!”
“什么后面的?”
“西游记后面的内容啊!别藏着掖着,给四爷爷拿出来。”
苏文塘这才恍然大悟。
“刚送出去了。”
“送出去?”
“书店开张,没有书稿开不了,就送去刊印了。”
“那你四爷爷岂不是没书可看了。”朱棣气坏了。
“那不能,等书印出来,我第一时间给您送过去。”苏文塘赶紧给朱棣倒茶,好声安慰。
朱棣这才冷哼着缓缓坐下喝茶。
“这还差不多,记得第一时间送过来,晚了我收拾你这兔崽子。”
“一定一定,您可是我四爷爷,我不先给您看给谁看啊。”
苏文塘好说歹说,才让朱棣满意。
太子朱高炽在一旁看着爷孙两,心中对苏文塘是越来越满意了。
自己这个便宜侄子要是真进了朝堂,绝对是自己是好帮手!
就冲着他和老爷子的这股亲近劲,做起事来便不需要顾忌太多,方便的一塌糊涂。
“大侄子啊,你的书我也看过了,但是只凭借一本书,是不是不太够啊?朝廷缺的银子可能还是不太够。”
如今朝廷缺多少银子?
这个不好估计,是个无底洞,但朱棣要整顿军务需要多少银子,这是比较好计算。
大概一百万两银子。
而修永乐大典同样也需要一百万两银子。
郑和下西洋同样如此。
这就已经是三百万两银子了。
更别说还要继续征讨鞑靼,那要是银子可就不是以百两为数,而是真正的不可计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