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冰川“到家”了
调入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之后,我被分配到冰川研究室的冰川组——真是冰川“到家”了。
当时施雅风先生已经复出并且主管冰川研究所的业务工作,施先生还同时兼任冰川研究室主任,副主任则是谢自楚教授。施先生那时还担任中国援助巴基斯坦中巴公路巴托拉冰川考察专家组组长。不久之后施先生正式出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所长。
壮观的大陆性冰川
打调进冰川所之后,我几十年的冰川研究生涯几乎都与施先生分不开,诸如青藏队考察、天山托木尔峰登山科学考察、《中国冰川》科学教育纪录影片的拍摄、天山中日博格达峰冰川联合考察、南迦巴瓦峰登山科学考察等,还差一点被派往巴基斯坦参加国际联合喀喇昆仑山冰川考察,所有重大的冰川科研活动都是施先生亲自安排、布置的任务。好几次考察活动归来,施先生还亲自组织和听取我的工作汇报。
调到冰川研究所不到半年时间,我就有幸参加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综合科学考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因为名字太长,人们都习惯地简称为“青藏”考察,将这支科学考察队称为“青藏队”。
浪卡子枪勇冰川
这是施先生和谢自楚教授亲自安排我参加青藏队科学考察的。同时,我得以被接纳到青藏队参加这个举世瞩目的科学考察,还应该感谢时任青藏队冰川组组长的李吉均先生。
李先生正是我在兰州大学就读时的老师。在校期间李先生待我很好,我们师生私谊一直到多少年之后的今天仍然不错。这次施先生、谢教授亲自安排我跟随李先生赴青藏高原考察并征求他的意见时,李先生高兴地答应了。
李先生在国内是几乎可与施先生齐名的少数几位冰川学家中很著名的一位。我有幸第一次参加冰川考察时就得到李先生的言传身教,这使我在以后的科学研究中受益匪浅,令我终生难忘。
施先李先生后来先后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谢自楚教亚科学院院士。
在1975年和1976年青藏队的两次科学考察中,我和李先生同乘一辆汽车,同住一个营地,行程数万千米,走遍了西藏东南部的山山水水。在他的带领下,先后考察了浪卡子县境内羊卓雍湖源头的枪勇冰川,拉萨河之源嘉黎县境内的麦地卡古冰盖和易贡藏布江之源的卡加冰川,西藏境内最大的两条现代冰川之一的、卡青冰川,西藏的江南——察隅县境内的阿扎冰川,曾发现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失事坠落的一架美国运输机残骸的若谷冰川,还有珠西冰川、波戈冰川……
谈及冰川专业本身,李先生自然如数家珍。什么海洋性冰川、大陆性冰川、极大陆性冰川,冰川运动,冰川构造,冰川景观,冰川地貌等等,真是无不知晓、无不精通。我们考察一路,李先生就讲解一路。每讲一个问题他都旁征博引,所引用依据的参考文献张口就来。每次长达多半年的野外考察生活毕竟还有许多空闲时光,比如黄昏收工回营地,比如天下大雨大雪无法出行上冰川,又比如车行道上塌方堵路不得不就地宿营。每当这些时候,李先生讲起古今来更是滔滔不绝,从出生在“麦克马洪线”以南德让宗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加措的情歌到著名学者八思巴被聘请为元朝的国师并帮助蒙古人创造了蒙古文字,他都说得有根有据,犹如亲临其境,亲睹其事。
“你们知道中央政府派到西藏地区的第一任总督是谁吗?”
有一次,一阵闲话过后,李先生突然发问。
“不知道。”我相信我们冰川组中没有人知道这个问题的准确答案。
“薛仁贵!”见我们听的人都摇头说不知道,李先生自己回答道。
从历史演义中,我知道在唐朝早期有薛仁贵征西的传说,但这远征的是否就是西藏而且还被任命为西藏的总督,我却是一无所知。当时想向李先生问个水落石出,可不知什么原因,那次“龙门阵”中断了。后来好几次见到李先生总想问个究竟或者至少知道史出何处,但终因忙于研究工作便一直存疑到现在。
卡加冰川的消融状态
我第一次考察的是枪勇冰川。但平生所见识的第一条冰川却是位于四川省西部康巴草原和金沙江分水岭处雀儿山东坡的新路海冰川。
1975年5月4日上午11时左右,当我们青藏队的十余辆汽车离开甘孜县马尼干戈兵站西行至雀儿山东坡盘山公路的基部段时,只见公路的南侧是一片美丽的草原,草原上零星地生长着一些不高但枝干粗壮的柏树。透过柏树,可以看见一个涟漪荡漾的高山湖泊,湖泊的源头分明是一条洁白如练的现代冰川。车队停靠在盘山公路的一旁,考察队员纷纷下车走过草地,穿过柏树林,来到那深不见底的湖岸边。可惜那时国家还很穷,考察队员中携带照相机的人寥寥无几(那时的照相机都是机械手动,胶卷全是黑白的),我又不好意思要求别人为自己照相留影,所以竟未留下纪念照片。
新路海和新路海冰川
雀儿山主峰海拔6168米,公路通过处的山垭口海拔4800米,新路海原来是一个第四纪古冰川退缩之后形成的冰蚀湖,湖呈南北向,长约5千米,宽20—150米。雀儿山现代冰川面积总计不过5平方千米,而眼前所见则是一条长约4千米的冰斗山谷冰川。雪线海拔5100米,末端海拔4500米,受300多年前小冰期以来路地球气温渐次升高的影响,冰川末端当时已高悬于湖源一座壁陡的花岗石基岩坎上,中间还隔着一个新路海。所以第一次见到现代冰川的我十分兴奋,恨不得生出一双翅膀飞到那令我心动的冰面上去,但毕竟此行的目的是研究西藏的冰川,大家当天必须按计划越过雀儿山,跨过金沙江进入西藏境内的岗托宿营,所以只好隔湖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