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夏朝
钧台之享:撑不过两代的禅让制
传说禹年老的时候,曾经到东方视察,并且在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召集许多部落的首领。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著玉帛,仪式十分隆重。有一个叫做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到会最晚,禹认为怠慢了他的命令,便把防风氏斩了,说明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符其实的国王。
禹原来有个助手叫做皋陶,禹决定推举他为继承人;但皋陶却先他而逝,皋陶的儿子伯益也做过禹的助手。按照禅让的制度,本来是应该让伯益做禹的继承人,但当禹死后,部落联盟中一些有权势的大家族拥立禹的儿子启,群起反对伯益。启趁动乱杀了伯益,夺得了王位(约西元前一九八八年到一九七九年),建立夏朝。从此以后,“禅让”制变成了“世袭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原由夏后氏、有扈氏等十几个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的名称,就变成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称号了。
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走向奴隶制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夏部落中的同姓邦国有扈氏反对世袭制,起兵造反,启亲率大军讨伐,双方于甘(今陕西户县)展开大战,有扈氏战败后,启将他的部落全部消灭。于是,众多邦国首领都到阳翟朝会,启地钧台(今属河南禹县)召开诸候大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钧台之享”,此举更进一步巩固了新王权,以国王为中心的国家体制也随之建立。
为什么到启的时候,发生了这么重大的社会变革呢?这不是偶然的,是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随著部落战争的加剧,越来越多俘虏变成了奴隶。氏族内部由于私有制的发展,耕地逐渐被分配到各个家庭使用,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富有家庭的家长们,为了取得更多财富,开始掠夺本氏族成员的生产要素,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多数人丧失了生产要素,成为平民、游民,甚至沦为奴隶,贵族们的财富和奴隶也理所当然地传给子孙后代。
禹在对外战争中不断胜利,俘获很多奴隶和财富,这时他的儿子启看到父亲担任部落联盟首长,富裕且很有权势,早就想继承这个职位;而夏部落的多数奴隶主贵族,也均不愿意把这个权力让给别的部落,才会导致了启与有扈氏的夺位之争。
有扈氏的子孙被罚做牧奴,而启为了镇压奴隶、打击旧势力,把原来的部落联盟机构变成专政机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