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销售的钱
提及销售,绕不开的是保险公司的销售佣金,那是一个盘根错节的体系。
横向来看,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佣金诉求,诉求的大小取决于其对保险公司的溢价能力。比如银行渠道,国有大行或全国性银行由于拥有规模化的网络,往往对保险公司有较强的溢价能力;反观小银行,一则大保险公司不屑与它们合作,二则在与小保险公司的合作中也要看人脸色,相同行业却天差地别。再如中介渠道,大型中介如泛华等,对保险公司有强大的溢价能力,这是许多小保险公司生存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原因。互联网渠道更是如此,在线旅行社(OTA)如携程和去哪儿的强大溢价能力,让许多想合作的公司(主要是财产险公司)都望而却步。
纵向来看,同一类型的渠道又分级严重。夸张的例子如某著名香港保险公司的重疾险,给中介渠道的直接佣金可以高达首年保费的120%。但因为中介网络的层层分销(最高者甚至高达12层),落到最底层的外部营销人员身上有可能只有20%不到的佣金。一份比较常见的长期保障型产品的佣金表,大概是长这样的:
表2-22 佣金表示例(%)
续表
注:非真实数据,比例仅供参考。
高高在上的金字塔顶端的中介头子坐拥天下,基层的营销人员水深火热,这是中介渠道普遍的现状。因为销售效率和规模不如中介渠道,保险公司自建的代理人队伍往往拿不到这么高的佣金比例,但对于销量超然的代理人,公司的“保险基本法”(1)中会设置一些其他奖励,以鼓励自家代理人。如下是平安人寿“保险基本法”中的奖励样例:
图2-11 平安人寿业绩喜报示意
在讨论国家经济形势如何时,我们可能会说制造业不好,也可能会提及房地产还是很赚钱,但这都是拿微观思维讨论宏观的错误想法。与此类似,我们在研究保险公司佣金水平时,最好还是少听一线代理人“吐槽”别家佣金如何,而应该从大盘子着手来分析。
那么什么是大盘子呢?研究宏观经济时,我们应该使用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而少用民间笑称的另一个CPI(China Pig In-dex,猪肉价格指数)。同理,在研究保险公司的佣金水平时,我们应使用“佣金支出/已赚保费”。
与“为客户支出的钱”类似,我们可以在各家公司财报的“业务分析”章节找到“佣金支出(2)”金额,将2014—2019年的数据摘出并整理,见表2-23—表2-26。
表2-23 2014—2019年平安人寿佣金支出与已赚保费
资料来源:2014—2019年中国平安年报。
表2-24 2014—2019年中国人寿佣金支出与已赚保费
资料来源:2014—2019年中国人寿年报。
表2-25 2014—2019年太保人寿佣金支出与已赚保费
资料来源:2014—2019年中国太保年报。
表2-26 2014—2019年新华人寿佣金支出与已赚保费
资料来源:2014—2019年新华保险年报。
同样,为了更好地评估4家公司,我们对佣金支出的占比进行6年平均,见表2-27。
表2-27 4家公司6年佣金支出与已赚保费占比平均(%)
从表2-27中我们可以看出,平安人寿和太保人寿的佣金支出占比较高。那么公司给了这么好的待遇,队伍的产出如何呢?在“被魔鬼化的销售”的“代理人的人均产能”一节我们已经看出,无论人均新单保费还是人均新业务价值,平安人寿都位列第一。太保人寿在人均新单保费上落后于中国人寿,但在人均新业务价值增速上是优于中国人寿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代理人待遇好了,产能自然不会差。产能好了,反过来又能给代理人更好的待遇,也有更多的资本投入公司的未来——这正是人身险行业强者恒强的逻辑。
(1) 指的是保险公司对代理人的基本管理办法,通常包含日常管理、收入待遇、业绩考核、福利保障等。
(2) 不同公司叫法不同,如中国平安称之为“保险业务佣金支出”,其他公司为“手续费及佣金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