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影像评论
雅克·亨利·拉蒂格与《发现印度》
可别指望我能爱上一张照片。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这张照片是雅克·亨利·拉蒂格于1953年在法国的昂蒂布角拍摄的。那时,近六十岁的拉蒂格已经从事摄影半个世纪了。照片拍的是一个女人,我不知道她是谁。看起来非常豪华的酒店(也许是别墅)的露台上,女人身着泳装,头戴滑稽的假发,斜靠在带有气垫的躺椅上。假辫子由条状的彩纸编织而成,这种普通的彩纸在一般派对商店就能买到。女人戴着一副巨大的塑料太阳镜,看不到她的眼睛。但照片暗示了一个可爱的挑逗性动作——女人正抬眼瞧着摄影师。这同时意味着照片中的女人正斜眼看着我,看着观众,压根儿没有阅读手里那本极其严肃的书——尼赫鲁的《发现印度》。这本书看起来似乎有八百页长,足有一吨重。假如女人读的是消遣读物《BJ单身日记》(Bridget Jones's Diary),照片就完全不会像现在这样。不过,《BJ单身日记》那时还没出版呢!但这种安排正好体现了照片的另一层用意,即它完全可能是昨天或是今天拍摄的,在白色太阳镜再次流行的今天尤其如此。
照片中书的编排是摄影者天才的体现,这是一种发明新事物的机智,或是一种把握瞬间的才能。事实上,若将图片中的任何要素省略,不管是假发、眼镜、涂色的指甲或者是唇膏,都会彻底削弱照片的效果。实际上,这是所有优秀照片的共同点,即一切要素都至关重要,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细节。我个人认为,决定一张照片质量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选择什么东西不该出现在图像中。有时加入一些特定东西,不仅会削弱图片的质量,甚至会毁掉图片的整体效果。就这张1953年拍摄的照片而言,特别值得一提的一点就是没有出现香烟和烟灰缸。香烟通常被当作魅力的附属品,体现着诱惑和时尚。问题是,香烟若出现在照片中,必定会使图片带上时间的烙印,无法令其历久弥新。正如吸烟的坏习惯会加速一个人面部衰老的过程,让人青春不葆。说实话,照片中若有任何香烟的痕迹,我一定会扭头而去。但事实上,我对这张图片恋恋不舍,照片中的女人让我目不转睛。
那么,她究竟是谁呢?
这次,我竟然忘记了自己对于摄影的一条规则。我一向以为,若对图片观察得足够仔细,一定会找到问题的答案,哪怕答案会以其他问题的形式出现。不管照片中的女人是谁,她肯定是个美人儿。坦诚地说,对于这一点,我其实没有十足的把握。原因很简单,我没能看清她的脸。但她的美丽毋庸置疑。我之所以这样断言,显然是因为我爱上了这个女人。依我猜测,拉蒂格说不定也爱上了她。很多男人都拍摄过他们爱恋的女人,但这张照片描绘的是你坠入爱河的那一瞬间。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女人抬起头来与我、观众、摄影师的目光交汇的那一刻是如此重要。这是眼神交汇的第一刹那,是以后每一次的目光相遇都会包含的时刻。如果这张图片拍摄的是与拉蒂格厮守十年的女人,那就证实了我的看法。那种眼神以及目光的相遇,仍然包含那种很久以前第一次露出却没被拍下来的表情的那股冲击力。就个人而言,虽然我只看过照片,却可以说是对她一见钟情。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拉蒂格成为众多时尚摄影师效仿的典范。推销衣帽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人爱上照片中穿衣戴帽的女人。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潜意识诱惑,摄影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催生这种诱惑。但对拉蒂格而言,照片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那么这张图片要推销的究竟是什么物件呢?是愚蠢的假发、滑稽的太阳镜,还是《发现印度》的精装本呢?问题本身正是作品的神奇和魅力所在。
正如我开头所说,这些古怪的配件的每一个都至关重要。书的出现至少暗示了一种异国情调;假发和太阳镜让图片带有一丝朦胧却明显的色情意味。如果你想看的是不戴假发和眼镜的女人,那无异于要开始脱她衣服了!并不是说照片本身有明显的色情意味,只是你急切地想看看她到底是什么样子。换言之,那幅画拿一个问题反复捉弄观众,你不过是想要找到该问题的答案而已。问题的关键是,照片为何如此构成、如此设计?我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若能查阅一本现有的关于拉蒂格的书,也许能解决问题。但我更喜欢少一些学术性的更直接的方法。当然,我也希望这一方法不至于太冒犯。“对不起,小姐。我不知道为什么……”
写于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