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传:苏州的风雅传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 与古为新

“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中国文艺源远流长,传统深厚,几千年来一代代艺术家留下了内容丰富的诗文书画作品,引发了无数专家学者角度各异的解读,所有这些作品以及对它们的研读阐释构成了一幅动态的艺术史、文化史。

听闻文翰君有志为宋、元、明三代的文艺巨匠苏东坡、赵孟頫、文徵明写传,我亦有所期待。中国艺术的一大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艺术家往往有综合的文化修养,集诗文书画创作于一体。这三位文人艺术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是中国文化的灿烂天河中闪耀的星座,其创作对中国的艺术史、文化史有重要的影响,实有必要以21世纪的史学观念、美学视野、跨界思维追溯他们的人生和时代,写出今人对他们的鲜活理解。

这三位艺术巨匠有一些共同点,比如都兼擅书画诗文,都喜好鉴藏、园林、游览,也都在生前就享有盛名。可是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面对的文化命题也有所差异,因此他们的人生和作品也各有特色。

苏东坡,是与孔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同列的文化巨人。他的作品闪耀着时代精神的光华,无论是诗文书画、话语方式还是生活态度都对中国宋代以来的文化有巨大而持续的影响,今天的中国人依旧对他感到亲切。他曲折的人生、博雅的知识、达观的性情,总是让人回味,值得一写再写,似乎永远无法穷尽。

赵孟頫,元代南北书画艺术交融的集大成者,继承多种书体风格而又别出心裁创造了“赵体”,并以书入画,是“文人画”的重要奠基者,对元末以来的绘画艺术有巨大的影响,可是对专业以外的人,大多仅仅知道他的名字和几件代表作,对他的人生际遇、艺术面貌不甚了解,元代的社会文化状况对许多人来说也比较陌生,值得各界研究者深入挖掘。

文徵明,和他的老师沈周构成了“吴门画派”的双子星座,是承前启后的山水画大家,对明代中期以来的文人画有巨大影响。他的书法也是明代的佼佼者,至今还有诸多影响。这位艺术家和苏州这座城市的关系也值得深入研究,吴门画派的兴起背后体现的艺术和商业、艺术和城市崛起的互动关系也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艺术,每个时代的艺术总以杰出作者和经典作品为代表,伟大的艺术家既来自那个时代,又能超越那个时代的一般状况,他们或者集大成,或者开宗立派,或者独辟蹊径,或者别有情趣,对后人、后世有无尽的启示,如此才可谓“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的境界。

我历来提倡立足“大文化”“大历史”看待文艺创作和研究,觉得创作者要有认识的高度、思想的深度、视野的广度、表达的精度,以扎实的创作功底和精深的文化素养为“厚积”之基,在创作过程中锐意追求“薄发”之境,登广博之峰而造文艺之极。上述艺术家的经历可以说就是生动的例证,我想这些前贤的人生、作品对今天的艺术家、作家、读者也会有许多积极的启发。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可以用来说明传记的重要作用,它给一幅动人的画、一篇精彩的诗文补充了大背景,让我们得以审视艺术家的一生,看到他的家庭生活、社会关系、时代氛围的方方面面,先了解他的人生,再来看那一幅画,读那一首诗,会有更透彻的认知,更震撼的感受。

文翰对文化史有相当的研究,之前已经写过《中国艺术收藏史》等通识著作,能沉下心来写这几位重要人物的传记,可以说是从“纵观”变为尝试“横切”,这需要慢工出细活,从原始的文献入手,抽丝剥茧,研究传主和周围人物的关系,体会特定时代脉搏的起伏,如此才能绘出众多主角、配角细致入微的群像,由点及面呈现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我觉得这几本书是求真意、有新见之作,求“真”,是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文化生态中严肃审视,勾勒形貌,点染精神,写人物的成长、内心的挣扎、命运的遇合,紧要处间或为之心中一沉;见“新”,是以当代的历史和美学观念看待三位艺术家和他们的时代,以视觉化的文字风格描画历史景观,探究前人容易忽视的侧面,叙述中不时让人眼前一亮。

惟愿诸君读之、鉴之,若有所得,诚为美事。

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