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内外兼修,短视频下半场红利风口
2017年,短视频行业迅速崛起,从抢占年轻人的手机屏幕开始,逐渐向更大圈层渗透。不知从何时起,年龄超过45岁的人群,也开始大量使用短视频软件。2020年,随着微信视频号的横空出世,此前几乎被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软件瓜分的短视频市场,开始产生新的格局。
1.1.1 短视频下半场,滋养视频号成长的“市场土壤”
短视频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通常是指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其较低的生产和理解门槛、兼具娱乐性和社交性、传播速度快等特质,让它很快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
在这个巨大的短视频市场中,视频号之所以被万众期待,被寄予厚望,与外部环境有着莫大的关联。
1.市场规模庞大,国民接受度变高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而根据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这也就意味着,短视频用户规模占手机网民规模的88%以上。
短视频软件已成为国民常用软件,几乎是“装机必备”。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市场。这是如今互联网行业生存的重要法则。短视频行业的市场规模空前庞大,且机会众多,许多普通人甚至因此改变了命运。
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出,国民对于短视频由开始的观望或抵触态度,转变为普遍接受并乐在其中。这是视频号开始发力的重要前提,也是视频号能够被更多用户接受的重要原因,因为人们对于短视频这一内容传播方式,已经有了较深的了解。
2.产业链日益成熟,MCN机构发展迅猛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短视频行业由最初个别运营者的“小打小闹”,逐渐发展为一个愈发专业和正规的行业。可以说,此时的短视频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稳定的产业链体系。
在这个产业链中,包含内容生产者、短视频平台、广告主及代理商、内容消费者、其他电商平台以及监管部门等众多主体,这些主体互相之间职责明确,关系清晰,如图1-1所示。
短视频行业产业链的逐渐完善,为短视频行业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正向循环。内容生产者们生产内容,吸引消费者关注,粉丝数量增加后,广告主及代理商会主动上门寻求合作,然后通过广告或代理的形式,将消费者引流电商平台,促成消费行为的达成。在这个过程中,短视频平台会给予内容生产者一定的流量扶持,帮助内容生产者快速“出圈”。

图1-1 短视频行业的产业链结构
而对于内容生产者而言,要想维持这个正向循环,最根本的要求是打造优质内容,以支撑后续发展。许多UGC[1]自己生产内容时,虽然有可能出现爆款视频,但这种概率太小,于是专业的生产团队和机构出现了,即PGC[2]、PUGC[3]以及专业的生产公司MCN[4]机构。这些成熟的内容生产者们与MCN机构的出现,使得短视频内容的打造更为持续,内容质量也更加精进,为短视频行业朝着专业化、长足化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专业的MCN机构通常不会放过任何可能获取流量的平台,视频号就是它们新的战场。于是它们纷纷涌入,在视频号上大展拳脚,为视频号的发展奠定了优质内容基础,这也是吸引用户观看视频号内容的关键。
而产业链的完善,使得内容生产者和平台,在大力打造和扶持优质内容时,没有了后顾之忧。根据长久以来的实践经验,笔者发现在互联网平台上,如果对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从高到低进行人群排序,那么年轻女性(或宝妈)>中年男性>年轻男性(刚刚参与工作的男性)。而视频号上涵盖了几乎所有人群,且年轻女性以及中年男性用户数量巨大。
3.抖音、快手等平台竞争加剧,用户需求多样化
但随着MCN机构的迅猛发展,UGC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目前在短视频行业中粉丝数量较多的内容生产者,几乎都与MCN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有些甚至就是经由MCN机构一手策划出来的。
早期抖音、快手上用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平台也缩紧了流量扶持,开始偏向将流量分拨给头部KOL[5],进一步压缩了普通UGC成长为头部KOL的机会,抖音、快手等平台早已从蓝海变成了红海。
这与大量用户转变为内容生产者密切相关,内容生产量增大,生产者之间竞争加剧。普通UGC如果此时入局抖音、快手等平台,想要发展成为头部KOL,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同时,随着内容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加剧,其生产的内容开始大量同质化,而与之相悖的是普通用户对于短视频内容需求的不断多样化。这些同质化的内容开始难以引起用户的注意,想要打造出与众不同、创意十足的内容,则变得难上加难。
当下,视频号才刚刚起步,正是需要大量内容生产者的时候,对于内容生产者而言,视频号仍处于红利期,是一片还未被挖掘的蓝海。同时,视频号并不希望平台被头部KOL垄断,官方希望视频号与当年的公众号一样,成为所有人发声的舞台,任何有想法、有能力的运营者,都可能在视频号上实现成功。
4.国家监管力度加大,行业规范大致形成
与此同时,国家对于短视频领域的监管也逐渐完善。从2017年至今,国家打击了众多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违法活动的不法分子,这对于短视频行业持续、规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视频号对于自身平台的监管也十分严格,对于违法乱纪行为,严厉打击。也开始了原创版权保护活动,使得视频号运营者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截至2020年年底,视频号注册量已超3000万,2020年12月有持续发文且平均点赞量在100以上的视频号近25万个。对于希望入局短视频行业的运营者而言,视频号目前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正面影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机会。
1.1.2 微信的战略级武器,叩开红利大门
在了解微信给予了视频号哪些红利之前,我们不妨先对微信做视频号的原因进行探讨,摸清这些原因对于更深层次地了解视频号的“前世今生”,具有重要意义。
1.微信为什么要做视频号
2020年1月9日,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演讲中称,“微信的短内容一直是我们要发力的方向,顺利的话可能近期也会和大家见面”。这场演讲拉开了视频号的序幕,也表明了微信会对视频号开始发力。综合微信长期以来的表现,笔者总结了微信打造视频号的两大主要原因。
(1)弥补微信视频功能的“缺陷”,丰富微信内容生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视频化表达受到越来越多普通人的青睐。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曾就记录到的微信用户的行为进行了分析:“最近5年,用户每天发送的视频消息数量上升33倍,朋友圈视频发表数上升10倍。这时候,我们再思考短内容就会想,我们不应该基于短文字来做,而应该基于视频化内容来做了。”
事实上,在腾讯的整个生态系统中,有许多短视频产品,如朋友圈小视频、微视、公众号的视频功能等,但这些短视频产品不是鲜为人知,就是难以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抗衡。
根据QuestMobile[6]发布的《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秋季大报告》显示: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头条系产品(以抖音为主)在用户App使用时长占比中,从12%增长到15.4%;快手系产品(以快手为主)在用户App使用时长占比中,从4.4%增长到7.2%;而腾讯系产品在用户App使用时长占比中,由45%缩窄至40.9%。
这对于腾讯而言,无疑是一个警钟。互联网巨头对用户时长的争夺加剧,腾讯系产品的用户面临着被短视频软件蚕食的困境,如果不针对用户喜好做出改变,发力短视频内容,这一境况将持续下去,前景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微信补足短视频功能显得紧迫又必要。
(2)沉淀微信流量,打通微信生态体系
在互联网流量时代,流量就是用户,有流量才有机会。简单来说,就是用户停留在哪个平台上的时间越长,该平台获胜的概率就越大。而微信目前陷入了一个流量逐渐流失的困境。
首先,微信本身是一个即时社交通信软件,当其他更多的软件开始具备“聊天”功能时,微信的部分功能被替代了,用户使用微信的频率和时长,会被其他软件蚕食。
其次,微信将原本可能在微信内部完成的交易权力,移交给了第三方平台。微信在允许第三方软件通过微信传播的同时,也带走了微信的流量。
而微信原有的吸引流量的产品,如微信公众号,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失去了内容行业霸主的地位,其总阅读数呈现平稳下滑趋势。对此,张小龙也曾坦言:“微信的难题是如何让用户在微信的生态内完成更多社交、娱乐、消费的需求,让用户停留更长的时间。”
综上,这些都使得微信迫切地需要一个内容产品,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社交、娱乐和消费需求,将微信巨大的流量基础沉淀下来,形成自身的生态闭环。
2.微信给予了视频号什么
当微信基于以上两点主要原因,迫切而又必要地开始打造视频号时,自然给予了其更多的红利,以解决上述困境和危机,这些红利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更广的用户基础
根据腾讯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及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用户人数(Monthly Active User,MAU)增至12.06亿。这几乎是中国月活跃用户数最高的软件,是当之无愧的“国民级”软件。这为微信视频号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用户数量基础。
在2021年1月19日发布的微信公开课中,张小龙发布了一组数据:“每天,有10.9亿用户打开微信,3.3亿用户进行了视频通话;有7.8亿用户进入朋友圈,1.2亿用户发朋友圈;有3.6亿用户读公众号文章,4亿用户使用小程序……”
而微信给予视频号的位置,使得视频号能够坐享微信大量的用户基数和超高的用户活跃度。视频号位于微信“发现”页面中,“朋友圈”的下方,如图1-2所示。

图1-2 视频号的位置
正如上文中张小龙提到的,每天有7.8亿用户进入朋友圈,在他们“光顾”朋友圈时,自然也会注意到处于同等位置的视频号。目前,微信将个人主页界面加入了视频号信息,当用户查看好友的个人资料时,也能直接点击观看其视频号内容,如图1-3所示。
视频号与朋友圈并驾齐驱,坐拥微信12.06亿用户,享受着每天7.8亿次展示,使得视频号迅速进入大众视野。

图1-3 个人资料页面的视频号展示
(2)更快的圈层渗透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可能不会使用特别多的手机软件,但一定都会使用微信。微信的用户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年龄圈层和地域圈层,这使得视频号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圈层渗透优势。
抖音最初是打通了一、二线城市,抓住年轻用户,然后逐渐向三、四、五线城市和中老年用户扩散;快手最初则是抓住了三、四、五线城市和小镇青年用户,然后才慢慢向一、二线城市用户发展的。而视频号从一开始,就已经牢牢掌握了全部圈层的用户。
这不仅使得视频号在用户数量上占据优势,也能让其运营者在目标用户群体选择上拥有更大的可选择性。
(3)更多的官方扶持
在2021年春节期间,视频号还发起了限时活动“制作我的红包封面”,条件就是用户必须创建视频号,并发表照片或视频,且这个作品需要获得10个赞,如图1-4所示。

图1-4 视频号“制作我的红包封面”活动要求
通过这些推广方式,越来越多的用户开通了自己的视频号,并开始发布作品,这使得更多微信用户开始发现视频号中全新的、高质量的短视频内容。
而这只是视频号获得官方扶持的一个缩影,在视频号诞生之初,微信对于视频号的扶持就从未中断过。
例如,视频号官方开设了教学账号“微信视频号创造营”,帮助运营者更快上手视频号运营,同时还利用官方流量对优质视频号内容进行扶持,刺激更多优质内容产出。还经常发布一些话题,吸引用户参与话题创作内容,其发布的“好看广州”话题,吸引了众多视频号运营者参与,官方为此特地在评论区@了这些视频号运营者,如图1-5所示。

图1-5 微信视频号创造营的评论区
通过这一系列的扶持活动,视频号运营者开始学会在视频号上打造更优质的内容,也吸引了更多用户入驻视频号,使视频号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4)更低的创作门槛
视频号官方对于视频号的定义是:视频号是一个人人可以记录和创作的平台,也是一个了解他人、了解世界的窗口。其中,“人人可以”便是视频号诞生的初衷,也表明了视频号几乎没有创作门槛,希望人人都可加入其中。
与图文形式的公众号相比,视频号的创作门槛显然更低。篇幅较长的公众号文章,对于许多普通人而言,写作起来稍有难度,内容质量也难以保证。而短视频则不同,在如今手机功能日益强大的当下,遇到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拿起手机随手一拍,就可以成为短视频作品,更加方便、高效。
(5)更稳的生态系统
视频号不仅仅是一个内容产品,更是打通整个微信生态体系的连接性产品。例如,原本用户只使用微信与亲朋好友进行社交联系,但通过视频号,他们开始与亲朋好友观看同一个短视频,又在短视频的链接处发现了公众号文章,点击阅读了公众号文章,并在这篇公众号文章上看到了视频号运营者发布的产品,点击产品图片就能跳转至小程序页面购买。
这是一个完整的内容平台的流量沉淀链条,视频号成为一种引流方式,延长了用户在微信停留的时间,构建了一个集内容产品、社交产品和消费产品于一身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