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按摩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节 病机

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与患病机体的体质强弱和致病邪气的性质密切相关。病邪作用人体,机体的正气与之抗争,破坏了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或使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或使气血功能紊乱,从而产生全身或局部的多种多样的病理变化,尽管疾病的种类繁多,临床征象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各个疾病、各个症状都有其各自的病机,但总离不开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经络和脏腑功能紊乱等病机变化的一般规律。

一、邪正盛衰

(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在疾病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正气和邪气这两种力量不是固定不变,正邪双方在其斗争的过程中,在力量对比上发生着消长盛衰的变化,正气增长而旺盛,则促使邪气消退,反之,邪气增长而亢盛,则会损耗正气。体内邪正的消长盛衰,形成了病症的虚实变化。《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过程中,邪正的消长盛衰,不是固定不变的。故疾病的转归,实质上取决于邪正的消长盛衰:正胜邪退,疾病趋向于好转和痊愈;邪胜正衰,则疾病趋向于恶化,甚则导致死亡;邪正相持,则病势处于迁延状态。

二、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即是阴阳消长失去平衡协调的简称,是指机体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阴阳消长失去相对的平衡,从而形成阴阳偏胜、偏衰,或阴不制阳、阳不制阴的病理状态。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甚为复杂,但其主要表现,不外阴阳的偏胜、阴阳的偏衰、阴阳的互损、阴阳的格拒以及阴阳的亡失等。

(一)阴阳偏胜

阴或阳的偏胜,主要是指“邪气盛则实”的实证。病邪侵入人体,必从其类。阳邪侵入人体,可形成阳偏胜;阴邪侵入人体,形成阴偏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胜则热,阴胜则寒。”明确地指出了阳偏胜和阴偏胜病机的临床表现特点。阴和阳是相互制约的,阳长则阴消,阳偏胜必然会制阴,而导致阴偏衰,阴偏胜也必然会制阳,而导致阳偏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指出了阳偏胜或阴偏胜的必然发展。

1.阳偏胜即是阳盛

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一种阳气偏盛,机能亢奋,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

2.阴偏盛即是阴盛

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气偏盛,机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以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证。

(二)阴阳偏衰

阴或阳的偏衰,是指“精气夺则虚”的虚证。“精气夺”,实质上是包括了机体的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物质的不足及其生理功能的减退,同时也包括了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的减退和失调。机体的精、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及生理功能,均可区分为阴、阳两类属性。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互根互用及相互转化的关系,维持着相对平衡的状态。临床出现阴或阴的某一方面物质减少或功能减退时,不能制约对方而引起对方的相对亢盛,形成“阳虚则阴盛”、“阳虚则寒”(虚寒)、“阴虚则阳亢”、“阴虚则热”(虚热)的病理现象。

1.阳偏衰即是阳虚

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热量不足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的虚寒证。

2.阴偏衰即是阴虚

是指机体精、血、津液等物质亏耗,以及阴不制阳,致阳相对亢盛,机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液不足及滋养、宁静功能减退,以及阳气相对偏盛的虚热症。

(三)阴阳互损

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在阴虚的基础上,继而导致阳虚,称为阴损及阳;在阳虚的基础上,继而导致阴虚,称为阳损及阴。由于肾藏精气,内寓真阴真阳,为全身阳气阴液之根本。无论阴虚或阳虚,多在损及肾脏阴阳及肾本身阴阳失调的情况下,才易于发生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的阴阳互损的病理变化。

1.阴损及阳

系指由于阴液亏损,累及阳气生化不足或无所依附而耗散,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2.阳损及阴

系指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以生、累及阴液的生化不足,在阳虚的基础上又导致阴虚,形成了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四)阴阳格拒

阴阳格拒是阴阳失调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病机,包括阴盛格阳和阳盛格阴两方面。形成阴阳相互格拒的机理,主要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阴或阳的一方偏盛至极,因而壅遏于内,将另一方排斥格拒于外,迫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出现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等复杂的病理现象。

(五)阴阳亡失

阴阳亡失包括亡阴和亡阳两类,是指机体的阴液或阳气突然大量地亡失,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

亡阴和亡阳,在病机和临床征象等方面,虽有不同,由于机体的阴和阳存在着互根互用的关系,阴亡,则阳无所依附而散越;阳亡,则阴无以化生而耗竭。故亡阴可以迅速导致亡阳,亡阳也可继而出现亡阴,最终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生命活动终止而死亡。

综上所述,阴阳失调的病机,是以阴阳的属性,阴和阳之间所存在着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互根互用和相互转化关系的理论,来阐释、分析、综合机体一切病理现象的机理。因此,在阴阳的偏胜和偏衰之间,亡阴和亡阳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也就是说,阴阳失调的各种病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病情的进退和邪正盛衰等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

三、精气血失常

精气血失常,概括了精、气和血的不足及其各自生理功能的异常,精、气、血互根互用关系失常等病理变化。人体的精、气和血流行于全身,是脏腑、经络等一切组织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精气血失常,必然会影响及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素问•调经论》说:“血气不和,百病可变化而生”。精、气和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因此,脏腑发生病变,不但可引起本脏腑的气血失常,而且也会影响及全身的气血,从而引起精气血的病理变化。精气血失常的病机,同邪正盛衰、阴阳失调一样,不仅是脏腑、经络等各种病变机理的基础,而且也是分析研究各种临床疾病病机的基础。

(一)精的失常

精的失常主要包括精虚和精瘀两方面。

1.精虚

精,包括先天之精、水谷之精及二者合化的生殖之精和分藏于脏腑的脏腑之精。

肾是藏精的主要脏器,所以精虚以肾精亏虚最为重要。脾是化生水谷之精的重要脏器,故精虚之源又在于脾。

2.精瘀

指男子精滞精道,排精障碍而言。

藏精是排精的基础,排精也是藏精的生理功用之一。如果房劳过度,或久旷不交,或惊恐伤肾,或瘀血、败精、湿热瘀阻,皆可导致精瘀而排泄不畅,若肾气虚而推动无力,或肝气郁结而疏泄失职,亦致精泄不畅而瘀。治疗则应审因论治,或补气,或疏肝,或活血化瘀,或祛痰利湿。

(二)气的失常

气的失常包括:由于气的生化不足或耗散太过致气的不足、气的某些功能减退、气的运动失常等。前两者多表现为气虚,后者则多表现为为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等气机失调的病理变化。

1.气虚

系指元气耗损,功能失调,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形成的原因主要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肺脾肾的功能失调而致气的生成不足,也可因劳倦内伤,久病不复等而致。如精神萎顿,倦怠,四肢无力,眩晕,自汗,易于感冒等,都是气虚的具体表现。

2.气机失调

是指气的升降出入失常而引起的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等病理变化。

(1)气滞:即气机郁滞不畅。主要由于情志内郁,或痰湿、食积、瘀血等阻滞,影响到气的流通,形成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或阻滞,从而导致某些脏腑、经络的功能障碍。气滞不仅能见肺气壅滞、肝郁气滞,或脾胃气滞,而且肺、肝、脾、胃等脏腑功能的障碍也能形成气滞。

(2)气逆:为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逆上的病理状态。多由情志所伤,或因饮食寒湿不适,或因痰浊壅阻等所致。气逆最常见于肺、胃和肝等脏腑。

(3)气陷:是气虚病机的一种,以气的无力升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机体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全赖于气的正常升降出入运动。在气虚而升举力量减弱的情况下,就会引起某些内脏的下垂。

(4)气闭和气脱:都是以气的出入异常为主的病理状态,其临床表现多为厥、脱等重症。气闭,多由于浊邪外阻,或因气郁之极,甚至气的外出亦为所阻,从而出现突然闭厥的病理状态。气脱,多由于正不敌邪,或正气的持续衰弱,以致气不内守而外脱,或因大出血,大汗等气随血脱或气随津脱而致气脱,从而出现功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气脱实际上是各种虚脱病变的主要病机。

(三)血的失常

血的失常,包括血液的生成不足或因出血、久病等耗损血液太过,或血的濡养功能减弱而致血虚;由于血热而导致血行加速;血的循行迟缓而导致血瘀等病理变化。

(三)气和血互根互用功能失调

气属于阳,血属于阴,两者之间的关系,犹如阴阳相随、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气对于血,具有推动、温煦、化生、统摄的作用;血对于气,则具有濡养和运载等作用。故气的虚衰和升降出入异常,必然影响及血。如气虚则血无以生化,血必因之而虚少;气虚则推动、温煦血液的功能减弱,血必因之而凝滞;气虚而统摄功能减弱,则血必因之外逸而出血;气滞则血必因之而瘀阻;气机逆乱,血必随气上逆或下陷,甚则上为吐衄,下为便血、崩漏。在血的虚衰和血的运行失常时,也必然影响及气。如血虚,则气亦随之而衰少;血瘀,则气亦随之而郁滞;血脱,则气无所依而随血脱逸,临床上气血相互为用的功能失调,主要有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和气血不荣经脉等证。

四、津液代谢失常

津液的代谢,实质上是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的过程。津液的正常代谢,是维持体内津液的正常输布、生成和排泄之间相对恒定的基本条件。津液的代谢失常,也就是津液的输布失常,津液的生成和排泄之间失去平衡,从而出现津液的生成不足、耗散和排泄过多,以致体内的津液不足;或是输布失常、排泄障碍,以致津液在体内的环流缓慢,形成水液滞留、停积、泛滥等病理变化。

津液的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由于多个脏腑的多种生理功能的相互协调,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平衡。总之,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和气的气化功能。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正常,津液的升降出入才能维持正常的平衡;气的气化功能健旺,津液才能正常地生成、输布和排泄。故气的运动和气化功能,实际上调节着全身的津液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