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创新和意义
一 创新点
在创新研发合作过程中,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和不对称信息的存在使得研发结果具有不确定风险,增加了供应链生产商和研发方之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同时也增加了创新项目整体的市场风险。无论是交易成本理论,还是契约理论(激励机制)都认为合同是限制机会主义行为、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相互信任合作的基础和前提。本书从创新型生产商的视角出发,针对生产商和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选择和激励问题,研究了不对称信息下的甄别契约机制。同时,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将研发方纳入闭环供应链,设计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激励契约。
本书主要的创新点总结如下。
第一,针对供应链上游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研发风险问题设计了研发合作的甄别契约,并进一步研究了两阶段的甄别契约更新机制。
已有关于研发方和生产商的合作研发研究大多关注合作成本共担和收益共享等合同设计方面,而对不对称信息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研究也类似于零售商与供应商、生产商与代理商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研究模式,缺少对创新研发特点和风险性的剖析。在面对研发方逆向选择问题时,本书第三章将研发成功的概率要素写进合同,为生产商设计了一个菜单式的甄别契约。然而,在合作过程中还有其他不确定因素,比如研发方签约后的努力行动是生产商无法观测的,双方在签订合作契约之后,研发方仍然可能出现偷工减料、“搭便车”等道德风险。因而,依据生物制药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创新中的多阶段谈判,在第五章对不对称信息下的甄别契约做了两阶段的更新机制设计,从而更大程度地激励研发方努力投入,为生产商如何选择创新研发合作伙伴提供了理论支持。
第二,将研发方纳入废弃产品回收闭环供应链中,从产品源头激励研发方进行以回收减排为目标的低碳研发设计。
在闭环供应链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较多集中于从运营和环境视角研究生产商与下游零售商在面对废弃产品的回收契约设计、废弃产品回收再制造问题。而创新产品关键部件的研发和原材料的使用对后期回收有直接影响,因此,在世界各国普遍实施废弃电子产品EPR的现实背景下,本书提出研发方应参与闭环系统的回收过程(见图1-1)。实际上,当生产商要承担产品回收处理的环境成本时,它们有更多的动机去甄别并激励其合作伙伴进行低碳研发,以获得更易回收和对环境污染更少的产品。同时,研发方最终要承担其研发部件的回收处理,因而要决策在研发和回收两个阶段的努力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不对称信息引发的道德风险。

图1-1 研发方参与低碳闭环供应链系统
第三,考虑供应链资金约束和创新产品市场风险的融资契约设计。
资金链对于一个创新研发项目至关重要。近年来,供应链金融成为运营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已有的文献大多基于信息对称背景下研究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抵押、担保等信用融资问题。而实践中,一方面供应链上游企业对创新产品的市场价格无法预测,另一方面生产商本身面临研发失败、市场需求不确定的情况,当市场需求无法实现而生产商面临破产处境时,供应商希望有更高价值的产品抵消部分贷款。因此,本书在市场需求不确定且创新产品的市场价格为私有信息的情景下,为供应链企业设计了信用融资契约机制,使供应商和生产商在关键部件和资金两个方面进行合作,帮助生产商在不同类型契约下做出最优订货量的决策。
二 研究意义
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机制的研究是当前供应链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传统的供应链协调问题更多地关注于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下游的渠道、协调,但随着低碳创新思想的驱动,对供应商(研发方)和生产商组成的上游企业间合作机制的研究成为供应链管理的关键问题。在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的成本构成、盈利模式、竞争规则和运营方式等均发生了变化,全球企业都面临着信息不对称、产品创新、碳约束及消费者低碳偏好等引发的新问题。本书选题属于学术界和理论界需要密切关注的重点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书的理论意义在于,从合作研发的角度研究了不对称信息下的最优激励契约,丰富了契约理论(Contract Theory)的内容。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Bengt Holmstrom和Oliver Hart分别提出了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理论,契约理论可以看作博弈论在信息经济学中的应用。本书在不完全契约的框架下,针对合作研发过程中存在的创新结果不确定性、市场价格波动、研发努力投入不可观察及存在私有信息的情景下,探讨如何设计有效的甄别契约及激励机制。因此,对进一步丰富委托代理理论、激励机制及不完全契约理论有重要意义。
本书的实践意义在于,随着科技更新加快和产品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低碳性及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理问题。因此,本书在新产品合作研发中,考虑了不对称信息和消费者低碳偏好等特性,通过契约激励机制设计,为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最优决策提供了实践指导。同时,从供应链结构上探讨了供应商参与回收减排的闭环供应链系统,将减排回收纳入合作研发的目标中,补充了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运营和融资管理的决策依据,使企业间合作机制的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实践性。本书的研究也对我国政府正在开展的EPR政策的具体实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完善政府环境补贴政策和检查监督机制具有实践意义。
[4]孙喜保:《每年两亿报废电器浪费惊人》,《工人日报》2015年7月8日第7版。
[5]马驰、荆峥:《我国基于EPR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建立的思考》,《经济论坛》201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