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引言

拖延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

人们往往认为写书的人对自己的写作倾向有非常深入的了解。确实,我们对拖延心理的了解可以说是非常透彻的:我们两个都知道对方的那些丑事,都经历过许多通宵加班的日子,都曾为写博士论文而挣扎多年,都经常要缴纳税收滞纳金,也都常常为自己的拖延行为编造种种故事——最极端的例子是说自己家里有人去世了。

除了拖延的亲身经历,我们也有多年与拖延心理打交道的职业经历。1979年,当我们还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成员时,就为拖延学生创设了据我们所知的全美第一个团体治疗课程。在这个拖延者团体中,我们看到一些拖延的模式和倾向一再地呈现出来。虽然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但其中还是有很多引人注目的共性。举个例子,我们原计划在星期一上午九点开始一周的团体治疗课程,结果发现这根本不现实——在十点之前,没有一个人出现在现场!

当面向公众开设拖延工作坊的时候,我们再次遇到了拖延这个怪兽。我们差点儿在开设的一周前取消了第一个工作坊,因为在预定的时间内根本没几个人报名。结果,几乎三分之二的人是在截止时间前最后一分钟报名的,于是我们不得不搬到一个更大的房间才能容纳下这么多的人。

30年来,我们在心理治疗和心理分析的私人诊所也处理了很多个案,很多来访者因为常年拖延而积重难返,这使我们有机会在更深的层次上探索这个问题。让我们感到幸运的是,来访者都勇于向我们敞开心扉,这使我们的研究工作受益良多。

所有这些经验都再次坚定了我们的想法:从根本上来说,拖延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根本而言,拖延是一个人如何与自身相处的问题,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在自尊上的问题。在本书第1版中,我们将它看作一个人自我价值感方面的问题。我们强调,自我价值感以一种自我接受的能力为基础,其中包括接受自己的生理状况、成长历史、所处的环境以及人本身的诸多局限性。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在25年后修订这本书呢?因为我们想将拖延的问题放在当今的文化背景下加以考察,并在对拖延的原有认知上增补一些新的视角。除了对拖延更深入的心理学认识,我们还有一些来自其他领域的信息,比如神经科学和行为经济学领域,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拖延的问题。

25年前,对拖延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但现在,已经有很多研究找到了导致拖延的原因。2007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的心理学家皮尔斯·斯蒂尔(Piers Steel)(1)发表了一篇文章,对800多项有关拖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其中也包括本书在1983年出的第1版,在他的文章中,这本书是最早被提到的研究成果之一。斯蒂尔最终找出了4个最可能导致拖延的原因:对成功信心不足、讨厌被人委派任务、注意力分散和易冲动、目标和回报太过遥远。我们很高兴看到这些研究和发现有力地支持了我们的临床观察和总结,但同时我们也认为还有很多其他东西被这一类研究忽视了。

自本书第1版面世以来,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大众根本无法接触互联网,那时个人电脑也没有普及,我们写作的时候是用铅笔写在本子上,然后将手稿用IBM电动打字机打印出来,甚至我们还要见面交换各自写的章节。为了将稿子隔天就交到出版商那里,我们经常不得不在下午六点前冲到美国联邦快递那里。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那我们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在八点前将稿子直接送到机场。如今,电脑已经成了我们的纸和笔,同时也成了我们的图书馆和邮件递送者。

在25年前,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平板电脑,更没有iPhone。而现在,技术进步了,我们可以每星期工作7天,每天工作24小时,但是这也会引诱我们每星期7天、每天24小时地拖延着时间!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也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家里,我们都可以在上网中持续数小时地迷失自己——浏览新闻、不停地搜索、刷博客、观看比赛、沉迷于虚拟的度假。网络上总有适合你的东西。

事实上,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不愿意做事的罪魁祸首,这种趋势正在不断蔓延。如今,信息已经是铺天盖地、无所不在。过多的信息让人无所适从,太多的信息,太多的决定,太多的选择——信息的泛滥让很多人陷入了拖延的泥淖。

在修订本书的时候,我们发现拖延比我们曾经设想的更加复杂——它不仅是个人心理、行为和情绪上的问题,还涉及社会、文化和技术走向,生物和神经取向,以及全人类的去向。因此,我们将以更加慎重的态度来对待拖延的全部复杂性。

就像在25年前一样,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们相信,要让拖延之手从你的生活中松开,既需要理解其运作原理,也需要找到应对措施,采取相应的行动。你或许已经意识到拖延是怎样耽误了你,但我们觉得,你或许并不了解拖延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潜在害处。所以,除非能看清拖延是如何“服务”于你的,否则就像做其他事情一样,你还是会一再推迟实践我们为你介绍的应对技巧。如果没有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拖延,那么所有这些实用的技巧都不会对你有所帮助。同样,在看穿了自己的老底,完全理解了自己拖延成因的情况下,如果不付诸行动,那么你依然不会有所进步。要知道,虽然阅读应对拖延的技巧可能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但阅读不能代替行动。所以,找到采取行动的好办法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书第一到第三部分,我们对导致拖延的形形色色的根源进行了追溯。在第四和第五部分,我们给出了一些帮你采取行动的建议。我们的目标并不是消除拖延,因为很多时候对一些事束之高阁反而对你更有利;相反,我们希望本书能让你更加接受自己,让你自己来掌握取舍和得失。我们希望读者能对自己抱有宽容乐观的态度,能够接受自己的优点和弱点,能够像与老朋友相处一样与自己和谐相处,通过这样的心态来减缓拖延的惯性。我们并不会建议你放弃雄心壮志和对卓越的追求,也不会劝说你逃避全新的挑战。但是,在你将梦想付诸行动的时候,伴随着内心冲突而来的恐惧、羞耻、担忧以及自我憎恶等情绪都是应该摒弃的。

我们不再像以往那样拖延。虽然莱诺拉每年还是要申请传真分机,但这不过是一件计划中的事,而不是什么心理恐慌的匆忙之举。虽然简花了5个月的时间才将她的平板电脑拿出包装盒,但她现在面对大部分事务的时候都能做到及早处理了。还有,虽然本书第1版的完成时间比出版商给我们的最后期限晚了两年,但这一次我们只需要4个星期的延缓时间!我们可以证明改变是有可能的,当然,我们也知道这并不容易。

我们希望这本书能陪伴你面对拖延的挑战,学会接受,学会行动,让自己的心理更加成熟。我们曾经就是这样陪伴着很多人穿越了他们的拖延心理。出于保密的考虑,我们将所有人的姓名以及相关信息都进行了改头换面的处理,书中讲到的拖延者往往是我们所了解的几个人的综合体。我们希望,在了解他们故事的同时,你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处境。因为只有在对自己生活处境的审视中,你才能发现自己的拖延存在的真实背景。我们认为这一点是相当关键的,因为只有当按照自己真实的样子而不是自己希望的样子来接受自己时,你才能以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采取行动,而不是继续生活在拖延的无边阴影之下。

简·博克

莱诺拉·袁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