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管教:将亲子冲突变为合作的7种技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剖析“需要管教的时刻”

“需要管教的时刻”在两种情况下会被激发,可以是出于父母的需要,也可以是出于孩子的需要。通常,父母的需要是某种顺从,比如“进车里去”“拥抱奶奶一下”“把垃圾拿出去扔掉”。比起孩子在做的事情,父母更想要孩子去做别的事情。孩子可能激发这类时刻的情况是,他不知道如何用社交中可接受的方式沟通,或许需要学习如何用除说脏话或者打人外的方式制止某人取笑自己。孩子需要明白如何用啼哭之外的方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如何在不用操控手段的条件下和别人做朋友,如何不用大发脾气就能获得帮助,以及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起伏。你可能听到过孩子需要帮助时的信号,其中包括“他推我了”“我想要吃糖”“我恨你”或者“都没有人喜欢我”。

我们经常把孩子想要的和孩子需要的混为一谈。孩子可能想要吃糖,但他需要的可能是学习如何延迟满足,以及控制失望的情绪。父母一定要对孩子的需要进行回应,而不是孩子想要的。

在这两种需要管教的时刻,一种是当你有某种需要时的顺从情况;另一种是当孩子有某种需要时的教导应对。两者都需要7种基本技巧,不过使用的顺序可能会随情况而改变。

顺从:家长的需要

需要孩子顺从的情况通常有4个基本阶段。第一个阶段,不是你想要孩子做他没做的事情,就是他的行为越了界。此时,你可能会感到很受挫。如果你心烦气躁,那么用自我控制的7种技巧重拾镇静,然后用关注的力量(即关注你想要发生的),再使用自由意志的力量。放弃你可以迫使孩子做什么的想法,把关注点转移到帮助孩子更愿意选择合作上。

在第二个阶段中,你设定界限,孩子做出回应。你明确指出哪些可供选择,哪些不可接受。使用坚决的技巧或者选择的技巧。你的选择取决于若干因素,这些因素将在后面的章节中提到。现在放轻松,着眼大局。你的孩子会用3种方式做出回应:

·在你设定了界限后,他会顺从,按照你说的去做。

·他会抗拒,拒绝你设定的界限,可能反映在语言方面,也可能反映在非语言方面;可能采用微妙的抗拒方式,也可能公然抗拒。无论采用哪种方式,他都是在表达拒绝。

·他会大发脾气,以此表达他对界限的不满。

第三个阶段是你对孩子的反应做出回应。如果他最初的反应是不顺从,那么你做出反应的技巧会教会孩子在别人抗拒他的意见时他该如何回应。

在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孩子最终选择顺从(如果他最初不顺从)。你往往可以通过使用正面意图的技巧和共情的技巧,避免权力争斗。不过有的时候,孩子就是不按照你说的去做。尽管你是出于爱的意图,但孩子还是全无要顺从的意思。在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用爱的意图摆明后果会有所帮助。

以下是对这4个阶段,以及你处理这些情况时所需技巧的总结。

第一个阶段:孩子的行为越界。你想要孩子做别的,而不是他正在做的事。你所需要用的技巧是镇静。谨慎地实践第2章中自我控制的7种力量。

第二个阶段:你设定界限,孩子对此做出反应。你设定了界限。你所需要的技巧是坚决的技巧和选择的技巧。这些技巧将在第4章和第5章中讲到。孩子对你的界限的反应有3种:顺从、拒绝或者大发脾气。

第三个阶段:你做出反应。你对孩子的回应做出反应。如果孩子顺从,那么使用鼓励的技巧。你会在第6章中学习如何有效地运用鼓励的技巧。如果孩子拒绝,那么你可以将其归因于积极正面意图。你所需要的是使用归因于积极正面意图这一技巧帮助孩子将抗拒转化为合作。在第7章中将教授这一技巧。如果孩子大发脾气,那么你需要使用共情的技巧。第8章将告诉你关于共情你所需要的一切。

第四个阶段:结果。最终,孩子顺从或者不顺从你的要求。如果孩子顺从,那么鼓励他。如果孩子仍然抗拒,那么使用后果的技巧。后果会激励孩子使用他们已经具备的技巧。你将在第9章中学到后果的技巧。

当然,在经历这4个阶段之后,孩子未必会顺从。随着孩子的行为变本加厉,整个过程可能会升级。如果是这样,那么4个阶段会重走一遍。你的目标是让冲突逐渐降级而非升级。如果你自始至终坚持使用自我控制的7种力量,那么一段时间过后,你一定会看到冲突逐渐降级。如果你失去了控制,那么肯定会使冲突升级。

各种管教情景的不同之处是细节各异,基本的解剖构造是一样的。

你的孩子会把各种行为都试一遍,你要做的是明确地区别哪些是你认为可以接受的,而哪些是你认为不可以接受的。这一过程与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极为相似。孩子出生后,他具备发出构成人类语言的任何声音的能力。通过听成年人讲话,他学习发展母语(比如英语)所使用的声音,而让其他语言(比如韩语)所使用的声音逐渐消失。

同样,孩子生来就在行为方面具备无限的潜能。他希望把每一样东西都放到嘴里尝一尝,触摸商店里的每一件商品,试图用每一种可能的方式影响他人,使之遵从他的吩咐。通过榜样行为和管教技巧,你给那些你认为安全和可接受的行为设定界限。你做出榜样的行为和你鼓励的行为保留下来,而其他行为逐渐消失。

教导冲突的解决之道:对孩子的需要做出回应

在孩子需要解决冲突的时候出现的教导情况,也会经历4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孩子想要他没有的东西,或者想要他人做出与现在不同的行为。对孩子来说,现状不可接受。孩子的不满通常以对抗、哭哭啼啼、抱怨或者找麻烦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第二个阶段,你要做的是将这种“混沌”转变为教导的机会。你力求把抗拒和心烦气躁的情绪转化为合作。达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法是使用共情的技巧和积极正面意图的技巧。你可能用这两个技巧通过孩子的具体需求进而看到其背后的精神层面的需求,比如耐心、善良、信任和爱。要想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并且理解孩子,你必须使用自我控制的7种力量,身体力行这些力量,孩子最终会将其内化,并且一生受用。

你创造合作的气氛和教导机会的努力通常会让孩子有以下3种反应。

·孩子会愿意学习新技巧或者解决问题的新策略,用社交中可接受的行为处理冲突。

·孩子会抗拒你创造教导机会的尝试,并且需要较长的“冷静”时间才能做好解决问题的准备。

·孩子会以假装合作来取悦你,但是不会真的在意你的教导。

第三个阶段是你对孩子反应的回应。如果孩子愿意受教,你必须向孩子表明用恰当的方式满足他的需要的具体方法。例如,如果你想要孩子和他的朋友用语言而非肢体冲突来沟通,那么你必须逐字逐句地教给他怎么表达。采用坚决的技巧或者选择的技巧来达成这一目标。当孩子选择使用你教的字句时,你必须就他所做出的选择鼓励他。尝试新的技巧会令人害怕不安,孩子在改变时需要你的支持。

如果孩子仍然抗拒,那么给孩子一小段冷静期会有帮助。比如“我明白了,你还没做好解决这个问题的准备。当你准备好接受我的帮助时,就告诉我吧。”对年幼的孩子,你需要提供给他一个专门的地方去冷静。如果孩子假装合作,那么说明你们之间还缺乏信任。孩子害怕失去你的赞同,也害怕做出改变。当爱是无条件的时候,改变来得更容易。多花些时间与孩子联结。检查一下你的待办事项清单,确保孩子的名字在清单上列于首位。利用统一的力量建立并强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在教导解决冲突的第四个阶段和最后一个阶段中,孩子可能需要更多地练习你所教的技巧,可能开始使用你教的技巧,也可能抗拒学习你教的技巧。如果你多次教给孩子某个技巧,而孩子似乎没有使用这一技巧的动力,那么使用后果的技巧会有所帮助。无论如何,这一过程都要继续进行。总是有新技巧要学。学会说“我可以玩一下你的小汽车吗”,而不是一把夺来玩具的孩子,接下来必须学的是如果对方拒绝了,那么应该使用哪种社会可接受的技巧。每次出现冲突都会带来一个教导的机会。现将教导孩子解决冲突的4个阶段总结如下。

第一个阶段:孩子想要自己没有的某种东西,或者想要他人做不同的事情。他通常会显得心烦气躁或者表现出不良行为。用自我控制的7种力量保持冷静,并为孩子做好保持冷静的榜样。

第二个阶段:你创造一个教导的机会,用共情的技巧和积极正面意图的技巧揭示出孩子的需要(而非想要什么)。孩子采用3种方式对你创造的学习气氛做出反应:愿意学习、抗拒学习或假装学习。

第三个阶段:你对孩子的反应做出回应。如果孩子愿意,那么用坚决的技巧或者选择的技巧教孩子如何去做。如果孩子仍然抗拒,那么教孩子如何冷静下来以及在哪里冷静下来。如果孩子假装顺从,那么重新构建你们之间的关系。

第四个阶段:孩子以学习新技巧或者“忘记”使用新技巧来对你的教导做出回应。如果孩子“忘记”了,那么用后果的技巧会敦促他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