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能点6 应聘简历筛选
应聘简历是应聘者自带的个人介绍材料,筛选应聘简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应聘简历可以先用第三方招聘平台、邮件功能进行筛选,如通过设置职位名称、工作年限、行业、学历、更新时间、求职状态、期望薪酬等相关条件进行筛选。
接着对重点信息进行匹配,做进一步筛选,如通过基本信息里面的性别、年龄、籍贯、住址等,工作经验里面的工作年限、工作单位、职位、跳槽频率等这些信息进行重点筛选。最后要重点关注学历、经验等相关重点信息的空档和缺失,在下一步的面试中作为面试的重点。
筛选简历只适用于初步筛选,在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筛选时,应注意以下五点。
一、分析简历结构
简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应聘者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结构合理的简历都比较简练,一般不超过两页。应聘者为了强调自己近期的工作,介绍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时,通常可以采取从现在到过去的时间排列方式。相关经历常被突出表述。
二、重点看客观内容
简历的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即主观内容和客观内容。在筛选简历时,注意力应放在客观内容上。客观内容主要分为个人信息、受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和个人成绩四个方面。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年龄、学历等;受教育经历包括上学经历和培训经历等;工作经历包括工作单位、起止时间、工作内容、参与项目名称等;个人成绩包括学校、工作单位的各种奖励等。主观内容主要包括应聘者对自己的描述,如本人开朗乐观、勤学好问等对自己的评价性与描述性的内容。
三、判断是否符合职位技术和经验要求
在客观内容中,要注意个人信息和受教育经历,可利用“直接排除法”判断应聘者的专业资格和经历是否与空缺岗位相关并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就没有必要再浏览其他内容,可以直接筛选掉。在受教育经历中,要特别注意应聘者是否用了一些含糊的字眼,比如没有注明大学教育的起止时间和类别,这样做很有可能是在混淆专科和本科的区别,或者是统招、委培、成教等的差别。
四、审查简历的逻辑性
在工作经历和个人成绩方面,要注意简历的描述是否有条理,是否符合逻辑。比如一个求职者在其简历中描述自己的工作经历时,列举了一些著名的单位和一些高级职位,而他所应聘的却是一个普通职位,这就需要引起注意。或者有的求职者在其简历中称自己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什么成绩(成绩最好用数字呈现),获得了很多的证书,但是从他的工作经历中分析,很难有这样的条件和机会,这样的简历也要引起注意。如果能够断定在简历中有虚假成分存在,就可以直接将这种简历排除。
五、梳理简历的整体印象
通过阅读简历,招聘人员可以挑出给自己留下符合空缺岗位要求的简历。另外,要标出简历中感觉不可信的地方,以及感兴趣的地方,面试时可询问应聘者。
简历并不能代表本人,工作经历比学历更重要,不要忽视求职者的个人特征,让应聘者更多地了解企业,给应聘者更多的表现机会,注意不忠诚和欠缺诚意的应聘者,关注特殊人员,慎重做决定。同时,招聘人员也要注意自身形象。
六、对简历类型进行分类
通过简历筛选,最后要形成简历筛选的结果表,如表2-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