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经济论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有幸受晓勇兄之托,撰写《能源经济论集》(以下简称《论集》)的序言,无法推辞又实难胜任。晓勇兄2013~2019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并一直兼任国际能源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这本书汇集了黄晓勇教授多年来对能源经济问题的深度研究和思考,内容丰富而又极具功底,读来受益匪浅。

能源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一个新的分支,相对于其他传统经济学科还比较弱小,目前有关“能源经济”的论著还比较少。201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能源经济学》的专著,主要从经济学视角阐述能源的供给、需求和预测,以及能源定价理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同时解释说明能源利用效率的相关理论。与《能源经济学》相比,《论集》从能源金融、能源合作、能源市场、经济理论四个方面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能源与经济的相关理论,其中涉及诸多非常有趣的论题,比如在《既有积极意义也有很大弊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与失》中探讨了经济学研究的范式以及经济研究和现实经济发展的关联度问题;在《〈经济大国的寂寞?——诺贝尔经济学奖何时花开东亚〉书序》中,从数理形式主义谈到中国经济学的坐而论道,从日本经济奇迹谈到世界范围内经济学的格局;在《推进天然气人民币战略的路径探析》中率先提出“天然气人民币”的概念,呼吁建立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天然气交易中心的政策制度。

有人将能源喻为“经济的晴雨表”,能源的消费和供给能够在经济社会中快速反应,并迅速传导至其他行业。《论集》中的《全球能源格局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一文提到,某些能源输出国(如委内瑞拉)受价格拖累导致债务危机,避险情绪引发周边国家外汇市场动荡和资本外流,从而进一步引爆债务危机,最终导致严重的区域甚至全球经济风险。2019年底至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全球经济陷入深幅衰退,给全球能源带来深远影响:原油需求大幅下跌,石油市场供给过剩,国际油价暴跌。2020年能源市场环境更加复杂,世界经济和原油需求部分修复,煤炭比重下降,天然气供应竞争加剧。在疫情蔓延、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的外部约束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正如《论集》中提到的:“需求导向使得全球能源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未来,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变化,全球主要能源结构也将发生重大调整。总体趋势可以概括为:低碳化和可再生化”。中国的能源发展亦兼顾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2020年下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得到抑制,世界总体格局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全球政治经济走势依然不甚明朗,中国面临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上述情况无疑会对世界能源市场及中国的能源发展战略产生诸多影响。

黄晓勇教授曾在2018年出版专著《天然气人民币》,书中系统阐释了天然气人民币的概念、战略意义和实施路径。《论集》中收录了部分天然气人民币的相关研究,可以看作《天然气人民币》专著的精练版。在借鉴“石油美元”概念的基础上,黄晓勇教授提出与之相对应的“天然气人民币”的概念,通过人民币在天然气投资、生产和贸易中的广泛与大量使用,推动全球天然气市场实行以人民币计价与结算。倘若这一构想能付诸实施,将在中国能源金融领域具有革命性意义。天然气人民币的推行,其意义是重大的:它能够在天然气进口时使人民币流向境外,而天然气出口国则通过购买中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投资人民币金融产品,使人民币得以回流中国。天然气人民币的推行具有切实可行性:一是中国天然气贸易稳定增长;二是液化天然气发展使天然气贸易全球化;三是中国具有优越的经济和区位条件。由于过去以石油美元为重要支撑形成的美元霸权长期以来广受诟病,美国凭借石油美元的铸币税获取巨额财富,因此推进天然气人民币交易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国际社会的内在需求,特别是有望通过天然气人民币形成一个更加合理的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然而,虽然中国具有建立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天然气交易中心,但要顺利推进这一交易中心的建设仍面临国内政策和制度等多方面的障碍。目前天然气市场交易主体过于单一、法律保障不到位、缺乏先进的信息服务平台支持、合约交易程序和交割安排还不尽完善等,都限制了我国建立区域或全球性天然气交易中心。但是从长远来看,符合“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目标,加快构建天然气人民币体系是顺天应时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从内容上看,《论集》在研究能源安全问题上颇具独到见解,并且从能源储备、能源合作、能源转型以及能源创新几个方面加以诠释。能源被誉为除三大生产资料之外的“第四大生产要素”,长期以来,能源对保障国家战略、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都有无比重要的意义,加快完善能源战略储备制度,优化能源布局,保障能源安全,不仅关乎国计民生,更是一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基础。保障能源安全,需要加强能源重点领域建设,改善能源供给保障水平,确保能源安全生产,增强能源科技自主创新,提高能源服务能力。《用长远眼光看待石油储备》提到石油对国家战略储备的重大意义。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超过60%。《“一带一路”建设如何撬动国际能源合作》认为,国际能源合作是保持能源持续稳定供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建设将有力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并为我国与共建国家开展能源合作、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打开新局面。《以“一带一路”促进亚洲共同能源安全》指出,“一带一路”推动了共建国家发展战略对接与耦合,畅通能源输送通道,增强彼此互信和谅解,为实现共同能源安全努力。《以绿色发展引领能源行业变革》指出,我国的环境问题、能源改革问题依然艰巨,亟待以绿色发展引领能源行业变革。绿色发展是新时代建设的重要诉求,生态环境问题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表现,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制约,建立“四个革命”“一个合作”体系,能够有效推动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变革发展,有效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论集》中提到“共享能源”“气候治理多元化”等全新概念,因此它不仅是一部介绍能源经济领域理论和实践的作品,更是一本汇集诸多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观点的著作。黄教授的“共享能源”概念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他认为共享能源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从生产、消费和存储入手,与智慧城市、“互联网+”、分布式储能相结合;另一方面与周边国家及地区展开能源战略合作,共同构建清洁能源的全球共享体系,建立“绿色丝绸之路”。共享能源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生产领域可以布置分布式能源生产设备、发电设备;在消费领域可以应用于能耗交通;在能源储存领域可以结合众筹和共享经济,实现社区级储能集资建设。“气候治理多元化”从《巴黎协定》入手,分析了中国为实现减排目标构建的全国性碳交易市场、企业绿色转型和碳排放机制改革。这些颠覆式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是未来能源革命的发展方向。

《论集》在“经济理论篇”中论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与失。这是一个全新且很有意思的话题。在作者看来,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激励已经背离了设置奖项的初衷,经济学家试图将经济学改造成如同物理学一样的“硬科学”,以体现经济学相对其他社会科学的优越地位。然而,由于经济研究和现实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越来越低,数学在经济学中的深度运用和仿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引发了很多问题。由此,作者指出经济学研究的数学化和范式化现象,“这种对数学的痴迷是获取科学性表象的一个捷径,因为这样不需要回答我们生活的世界中那些更复杂的问题”。然而,能解决现实问题的经济学才是好经济学,经济学家研究的经济问题既能解决发达国家的经济问题,又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才能称为人类经济学研究的瑰宝。从根本上来看,这是一个数理形式主义的怪圈。经济学研究的数学化和范式化,表面上看拥有无比严密的推理和验证,实际的沉痛代价是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学习抽象的数理模型,而忽略了经济研究与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这又涉及一个学术导向的问题。由于现有的科研考核体系是期刊本位制,文章越写越难、理论模型晦涩难懂成为高水平文章的共性。有学术期刊主编坦言:现在很多学者用众所不知的语言去诠释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学者研究沉浸在自娱自乐的数学游戏中。黄教授将现代经济学研究比作穿在西方标准模特身上的时装。看起来很妥帖合身、光彩夺目,但是否好看关键还是要看穿在谁的身上。西方的标准模特都是有各种既定标准和严格条件的,这些条件类似于经济学中的各种假设。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个体与西方的标准模特相比,身材差异是明显的。因此,经济学的研究不能“坐而论道”,就学术而论学术,背离学术研究的初衷。在黄教授看来,限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价原则和中国当前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发展水平,到目前为止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应该成为中国经济学发展中刻意去追寻的目标,而更应关注中国现有经济学教育和研究体制机制中不合理的方面,例如经济研究的官本位思想严重、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的问题等。

最后,让我们用《论集》中的一句话结束序言。2016年度首届中国经济学奖的得主之一许成钢曾这样评价科斯:“他非常乐于做一个寂寞的对现实世界不断探索的科学家。因为他有对世界的好奇心。好奇心带来的研究与其他动力带来的研究是不一样的。”希望读到此处的读者,都能够成为经济学研究中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的经济学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理事长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会长

李平

2020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