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景:女警扶贫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书记

钟晓健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为人诚实,说话直率,做事踏实。2004年参加公安工作。在市局治安支队工作那会儿,外勤办案多,皮肤虽然晒黑了,但办案能力加速提升。后来,他从神木大柳塔挂职锻炼后,回局机关警卫处任职。每次看见他,还像第一次见面那样腼腆地嘿嘿一笑。“哇,我的仙女姐姐,怎么变村姑姐姐了?”看我一脸无辜地回应,他便拍拍我的肩膀:“姐姐,你变苗条了……”然后一脸坏笑走开,没有一点副处长的“架式”。

晓健的爱人马丹与我是好姐妹。丹丹是警界的美女,宣传册上镜率最高的“模特儿”,五官清秀,身材高挑,她还是学霸型美女。你说说,长得靓,学得好,偏偏说起话来又温柔似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当初晓健追求她时,下足了功夫。兄弟的魅力加上弟妹的学识,珠联璧合。再瞧瞧人家这对金童玉女级组合,生了女儿冰玥,锦上添花。乳名蛋蛋,真是个金蛋蛋,弹吉他、奏钢琴、跳拉丁、书法、绘画样样厉害,多才多艺。小姑娘笑起来眼睛眯成条缝儿,和晓健一模一样。她喜欢和小鸟、小鸡、小鸭交朋友,喜欢在沙地里打滚,脱了鞋子满山跑。

晓健的父亲钟伯伯是我们的老领导,一位温和敦厚的长者。钟伯伯有个“老拜石”(方言,铁杆兄弟)叫郭宝林,与我的父亲也是“老拜石”,我管他叫郭爸。2017年5月26日,晓健任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我知道,父辈的缘在我们这一代开始延续了,晓健就像我的亲兄弟一样。

晓健从市级机关的副科级干部到贫困村里的第一书记,酸甜苦辣的故事很长。上任后的第一天,我领着晓健去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组织部、纪委、扶贫办、发改委、国土局、水利局、交通局、民政局等各级业务指导单位逐门拜访。这家门进,那家门出。当天晚上,晓健宿舍的灯彻夜亮着,工作日志上记满了各单位联系人和联系方式、村情、贫困户建档立卡名单。我突然发现,身边这个一笑眼睛眯成缝的“大男孩”一夜之间升级成了“大管家”。次日,去乌镇乡政府与领导见面对接工作时,晓健主动留联系方式、谈想法,对于贫困户数、致贫原因也能说个一二三。第三天,我将之前三年多的扶贫工作顺利移交。他看着各种档案、卡表、相册说:“姐,这几年你受苦了。”我低头不语。温暖很简单,只不过是一只可握的手和一颗理解的心。

驻村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晓健吃在村上、歇在农户家,与村民一起聊天、干活。大家有困难都会主动找他帮忙,心里话也愿意同他讲。渐渐地,这个穿警服的第一书记成了大家的贴心人。仅三个月,晓健走遍了全村24户贫困户和35户非贫困户,填写了入户调查资料本及贫困户档卡册100余套。他体内缺钾不能大量出汗,又患有日光性皮炎,大夏天还要穿着厚厚的防晒袖套,奔走在沟壑山峁间。那件被汗渍浸染成“心形”的警用短袖,成了网红照片在朋友圈里疯转。

第一书记是全面手,这话一点也不为过。

他是设计师。设计“驻村干部去向牌”,公示驻村工作队员包抓项目,队员严于律己,村民监督反馈,“一箭双雕”;设计“当日执行事项提醒牌”,每日工作公布在提醒牌上,逐事兑现;设计“贫困户详情一览表”,放在办公室桌上以便随时查阅;设计“磁石照片墙”,领导的关心和同志们的努力时刻鼓舞着我们;设计“法律法规展板”,公民道德、村规民约、治安防范、防洪防汛等必知必会上墙,给村民普及法律知识,帮助群众提高防范意识。他是大管家。购买木制凉亭,美化环境,村民们拉家常有了好去处;网购“驱鸟带”,庄稼地的果穗不再怕飞鸟野鸡吞食;工作队没米、没面、没菜、没油、没纸他要操心,水费、电费欠了他要去交,办公室电脑、打印机坏了他要过问;工作队逢年过节,给队员发红包,请大家在城里撮一顿,让队员时时有大家庭的温暖。他是律师。村民恼羞成怒地来,喜笑颜开地回,处理矛盾纠纷,邻里老少谈心,鼓励村民统一思想,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他是外交家。与各行业部门领导、科室干事相处融合,他成了脱贫攻坚办公室的常客,赢得村干部、村民的信任。他是工程师。危房改造、道路硬化、发展养殖业、打爱心水井、兴办农业合作社,他让这个村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刘家峁不穷,我不来;刘家峁不富,我不走”。这是他驻村扶贫工作的座右铭。他是“临时党支部”书记。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完善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进村务、党务公开,撰写心得体会,制作宣传栏,样样精通。

工作中的第一书记钟晓健

他是民警嘴里的“卖粮书记”。他邀请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为农户提供农业技术指导服务,以保障村民的粮食充足,牲畜兴旺。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为理念,建立“基层党组织+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成为推进精准脱贫攻坚的助推器。周内,他和我们走乡镇、跑县城,品牌注册,宣传推广;深入农户,统一收购、过秤、打包、封装。周末回城时,将包装好的鸡蛋和小杂粮等农产品装车,运送到市局机关订货民警的手中。利用市局工会微信工作群及扶贫工作群平台,进行农产品的联络、销售、订制、结算,做好市局机关内部的营销及推广,以此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苗林大哥带领工作队,与辖区酒店饭店和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小杂粮供货关系,形成一种可持续性的销售,稳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担重任,拔“穷根”,晓健书记成了村民眼里的好干部。

工作中的晓健拼尽全力,生活中的他全力以赴。

有天下午,我们正在村委办公室忙对标考核的工作。办公桌上台账表格堆积如山,地上也放满了贫困户各种档案卡册。突然,钟伯伯进来了。晓健抬头一看是父亲,忙向大家介绍。钟伯伯环顾堆满文件的房间,手中提着的袋子都没有地方可放,沉默半晌。在单位,我只见过性格开朗说话温和的钟伯伯。那天的他,是父亲的他沉默片刻。钟伯伯调整了一下情绪说:“农村锻炼是好事,都是财富。”大伙儿腾出一把椅子请钟伯伯坐下来,端上茶水。本来想和儿子说说话的钟伯伯也只能陪着我们忙忙碌碌。那天,我们加班很晚,晓健在拼起来的两把椅子上睡了几个小时,钟伯伯虽然在儿子的床上过了一夜,但我相信,那晚的他,一定彻夜未眠。

晓健血糖、血脂、血压都高,钟妈妈每周从家里都带足荞面饼饼、粗粮杂粮给儿子。爱妻丹丹给他包里塞满麦片、海带条、香菇片等低糖零食。我们吃白米饭,他只能吃黑米饭。我们吃白面,他吃从家里带来的剁荞面。他不愿给厨师添麻烦,有时泡麦片就算一顿餐。我知道晓健喜欢吃蒜薹、胡萝卜、菜花。我在镇上买来这三种菜,择洗焯好,再与卤好的大肉剁成馅给他包饺子吃。晓健吃饭不挑,也从来不对饭菜做什么评价。那天的饺子他吃了不少,我心里欢喜着。他走出厨房时专门说:“姐,今天的饺子真香。”去年冬天,我去北京出差返村,看到鞋架上多了一双可爱的红色拖鞋。队友说,晓健特意给我挑选的。晓健待我的好,在他送我的那箱水果里、在我生病治疗时的问候里、在外出抽调工作的理解中、在日常细碎的驻村生活中。

建设中的刘家峁村

村民邀请驻村工作队参加春节农村大秧歌表演

2018年末,我们去扬州考察产业扶贫项目枣木文创产品的加工成型。俗话说,千里路上不捎针。临出发前,晓健带了村里的小杂粮,拿了几根不同年份的枣树桩做文创样品。每一颗绿豆、每一粒小米里都装着驻村工作队的小心意。“这不是要麻烦人家嘛!”他说,“就当见面礼了。”虽然比我年龄小,但他想得很周到。细心的他,每到一处,心里想着爱妻丹丹和女儿蛋蛋。他拿起小吊坠、首饰盒让我帮着挑选款式,光娘儿俩的东西就塞满皮箱。返回榆林时,还不忘给钟伯、钟婶、岳父、岳母买礼物。晓健是个孝顺的儿子,我看见了另外一个与往日不一样的兄弟。

晓健出生在城里,思想在村里,生活在村里,工作在村里,他将村民的苦乐和队员的悲喜都装在心里。从了解到熟悉、从分析到总结,再到执行和落实,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群众全程参与到扶贫开发中;从磨合到适应、从鼓舞到相伴,再到彼此支持和帮助,突出队员的长处,把自己藏在身后:这样的第一书记,我们爱戴。晓健和乡镇干部开玩笑说,这几年的工作经历能写成厚厚的一本书。他也许不曾想到,写作纪实文学《光景》正是受他这句话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