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时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意大利喜歌剧

如上所述,意大利的十八世纪正歌剧反映了声乐的主导地位。然而喜歌剧的情形有所不同。从喜剧元素最早引入意大利歌剧时起,与那些元素联系在一起的角色属于较低的社会阶层。仆人、乡下人、小市民或残疾人是通常被取笑的对象。随着正歌剧逐渐褪去自身的喜剧元素,喜歌剧体裁就开始发展起来。尽管最早的喜歌剧体裁源于贵族的赞助,但迅速增长的普通观众群使得这一新体裁存活了下来。1709年,喜歌剧的第一个演出季在那不勒斯举行,在此,那不勒斯方言作品的丰厚传统有着很好的发展。也许是因为它的特殊方言,那不勒斯喜歌剧只在当地流传。但是,那不勒斯以及意大利其他地方正歌剧主体中喜剧的缺失逐渐由另一种幕间的戏剧作品来补偿:幕间剧[intermezzo]。如其名所示,幕间剧是插在歌剧中间的部分,歌剧通常由三幕构成,因此幕间剧就分为两部分,每个部分上演于两幕之间。

就其本体形式而言,幕间剧常被认为和正歌剧一样是一种陈规套路,因为它的角色是单向度的,不能表现有血有肉的人物。但是这种观点忽视了喜剧和悲剧的核心戏剧手段。众所周知,正歌剧通过身份认同形成艺术表现:悲剧角色是高贵的,观众也认同这样的角色。但喜剧则不同,它通过摈弃达到戏剧效果:观众嘲笑喜剧角色,而且只有通过清醒的反思才能认识到自身与角色相同的缺点。与十八世纪晚期的喜歌剧形式相似,1720年代和1730年代的喜剧性幕间剧所运用的常见形象大部分源出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中的即兴民间艺术,其表现手段就是嘲笑、戏仿和讽刺。这一时期的正歌剧和喜歌剧都未努力去刻画真正的人物:他们的目的只是展示常人的特征。感谢这些角色的民间根源,因为源于即兴喜剧的人物贴近生活。老丑角[Pantalone]或格拉茨阿诺医生[Dr. Graziano]几乎都是一个好色的老头、家长或监护人形象,一位法律或医学从业者总要被年轻的恋人所诓骗,并最终被击败。卡皮塔诺[Capitano]或斯卡拉莫切[Scaramouche]一定是个自负、说谎、胆小如鼠的士兵,他最终总会暴露其真实面目。波莱格赫拉[Brighella]是一位活泼、机敏、聪明的女仆,她伺候的女主人哥伦比娜[Columbina]正害着相思病。阿勒奇诺[Arlecchino]是与波莱格赫拉对应的男性角色,也是一个年轻的恋人。普尔钦奈拉[Pulcinella]是个又矮又胖、愚蠢且丑陋的仆人,还经常打老婆。戏剧史上大量作品的创作都基于以上这些有限的角色及其性格化的艺术表现。

figure_0143_0054

两位典型的即兴喜剧角色,驼着背和挺着大肚子,正表演一段喜剧性舞蹈。左边的是普尔钦奈拉[Pulcinella]。约翰·乔治·普施纳(1705—1750)创作的版画。

如同正歌剧,幕间剧也由宣叙调和咏叹调构成。然而,它通常只有两个角色并用自然的人声演唱。由于幕间剧中没有正歌剧的明星歌唱家参加演出,它就无需较重要的体裁所具备的那种一整套声乐技艺:花腔、华彩段、即兴装饰、类型化咏叹调以及退场咏叹调。幕间剧的音乐和剧情与之所衬托的正歌剧并没有直接关系,这样的创作通常出自另一位作曲家之手。最重要的是,最好的幕间剧很快与它们的“母体”正歌剧相分离,开始独立上演,或者融入其他的正歌剧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