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文物里的中国史07:宋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各族政權大盤點

讀過金庸武俠小說的人們,絕不會對契丹、遼、西夏、大理、金等名稱感到陌生。對於經常出現在小說裏的這些政權,人們認識又有多少呢?

契丹與遼

契丹的祖先來源於鮮卑人,在遼西過着遊牧生活。在唐初貞觀年間設立松漠都護府,由契丹部族首領擔任都督。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機趁晚唐軍閥割據之機成為契丹可汗,公元916年建立契丹國,其後由阿保機之子耶律德光改國號為大遼。遼不斷向外擴張,得到了後晉石敬瑭割讓的幽雲十六州,即今北京、河北省北部和山西北部。

在不同的統治區域,契丹實行了不同的制度。在契丹舊地和西北遊牧地區,實行部族統治;在原屬中原的地區則沿襲原有的官制和法律。

此外,契丹皇帝面東升帳,把中樞官員分為管理契丹政事的北面官員和負責漢人事務的南面官員。

綠釉鳳首瓶

1950年遼寧義縣清和門蕭慎微祖墓2號墓出土

此瓶造型像一隻伸頸斂翼的鳳鳥,故名鳳首瓶。這種器形流行於西域,唐代也有類似製品,稱作「胡瓶」。遼代陶瓷器中,有很多鳳首瓶,可能是受到西域民族的影響。

西夏

盤踞西北地區的党項是古代羌族的一支,以遊牧為主。唐末党項首領拓跋思恭率兵助唐剿滅黃巢軍,被封為定難軍節度使,賜姓李。

宋初時期,党項人仍然對宋朝稱臣,但到了公元1038年,黨項首領元昊(hào)建國稱帝,國號為大夏,定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西夏就此建立,並先後與遼、宋發生多次戰爭,互有勝負。後來,三方分別訂立和約,維持和平局面。

公元1227年,蒙古軍隊殺死末帝,西夏滅亡。

綠釉獸面瓦當殘片

西夏

1972年寧夏銀川西夏皇陵出土

瓦及瓦當施綠色釉起於北魏,直到唐代數量還很少。西夏王陵的瓦及瓦當上施綠釉的比例已大幅增多,但仍主要用於宮殿及陵墓建築。

大理

公元936年,白族(中國西南一個古老民族)貴族段思平建立起大理國,國土範圍相當於現在的雲南、四川的西南部、緬甸東北部、老撾北部和越南的西北部。

宋徽宗時,冊封段氏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雲南節度使、上柱國、大理國王。宋對大理一直深存戒心,但在經濟方面,雙方的交流十分頻繁,大理的馬、藥材、皮氈、大理刀等都很受歡迎。

大理國國內通行漢字,提倡教育和儒學。大理與宋貿易的目的,其中之一便是搜羅中原典籍。公元1253年,蒙古攻打大理,大理滅亡。

崇聖寺三塔

位於大理城西北一公里蒼山中和峯麓

在大理國時期,崇聖寺是雲南地區的佛教活動中心。崇聖寺在清末咸豐、同治年間毀壞,三塔至今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