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游IT世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每當變幻時

踏入第三個五年(2007-2011年),我們經歷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香港剛復甦的經濟再次受打擊,公司自然受影響,業務放緩,幸好我們的根基已經比10年前亞洲金融風暴時穩固,大家都懂得沉著應對。

我也逐漸抽身從事更多公職,回饋社會,同時擔任多個政府委任的法定和諮詢組織委員,包括教育局、城市規劃委員會及廉政公署等,另外又有20個公共服務職位。

2011年,為了將電子教育和環境保育訊息向大眾推廣,在同事的義務協助下,我們利用GIS與Web2.0技術開發及建立了「樹印2.0」手機程式和網上平台,首度完美結合了眾志成城的crowdsourcing、互聯網及流動應用三大元素,供智能手機用戶免費下載,讓市民分享愛護樹木的理念,並傳達環境保育的健康意識……

我投放在公職和社會服務相關工作的時間絕對比一份全職還要多,因此公司業務全賴一群合作多年同事的鼎力協助,才能讓我在外這樣「任性」。

到第四個五年(2012-2016年),公司業務進入穩定期。面對愈來愈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們也與時並進,相繼推出雲端系統,把軟件裝置於流動工具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使專業人員在辦公室以外也能方便使用。

客戶的要求亦不斷提升,我們於是精益求精,調整營運模式,例如與其他公司合作,以各自的強項互補長短,譬如早前我們便與日本高科技公司合作,為香港政府製作3D-360全景街道錄像影片。

我同時積極步署接班大計。大家也許奇怪,我才40出頭,但已思慮接班人的問題。其實早在公司成立10週年時我已開始有這個念頭,並不斷觀察公司上下的表現,又鼓勵有心有力的同事繼續進修,為公司積累更多人才,確保業務能健康發展下去。

世界形勢幻變不斷,只要保持初心,也就是嫲嫲的叮嚀——行有餘力,要貢獻教育,造福社群——我便能泰然面對外界的紛擾,繼續從容上路。

我自己呢?其實一刻也沒有停下來,公司少回去了,公職也減少了,但社會服務無時或忘,好幾個醞釀多時的項目終於在2016年開花結果,例如展示各區社企的「好地圖」(Good Map),當中詳列全港18區500多間社企,有餐飲、洗衣、環保產品、陪月托兒及汽車維修等。按圖索驥便可知道附近有甚麼社企,地圖上並詳列資料和創辦理念。我期望「好地圖」可以協助弱勢社群就業,也促進各階層的培訓。

2014年,美國總公司為響應總統奧巴馬的呼籲,決定贊助全美中小學(K-12)免費使用公司的專業地圖分析軟件ArcGIS Online,我獲悉後便致力把資助項目帶來香港。

努力終於有了成果,這個名為Map in Learning Program(MiL計劃)的免費電子學習項目在2015年底向部分中小學推出先導計劃時,反應非常踴躍;到2016年中與教育局正式啟動時,已經有超過100間中小學參加,而且從部分學校的分享中,看到老師和同學的非凡創意,真的令人欣喜。

我期望MiL計劃可以啟發年輕人的多元智能,為我們發展智慧城市培育更多人才。

不得不提的是我的心血結晶:「Esri初創企業計劃」。這是延續美國總公司鼓勵年輕IT創業者的一個資助計劃,公司不單提供軟件免費使用,又有培訓和技術支援,以及可以出席全球最大規模的Esri用戶大會,觀摩萬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專業用戶和開發者如何運用軟件的機會,肯定令年輕人眼界大開。而我自己更會親自擔任初創公司的導師,提供商業意見,需要時更會介紹人脈,希望可以幫年輕人一把。

同時,我也創辦了非牟利的「智慧城市聯盟」(Smart City Consortium)並擔任督導委員會主席,希望借這個平台滙集商界和民間精英,為香港發展成智慧城市出謀獻策,並促成其事。成立短短兩三個月,個人和企業會員已超過100,四方八面熱烈的支持也證明我們走對了路。這只是個開始,我預期2017年會有更精彩的進展。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我榮獲母校香港大學聘任為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的榮譽教授,從2016/17學年開始,負責指導碩士生,課題主要圍繞智慧城市。重返教壇是我一直的心願,期待可以和年輕人在切磋互動中,能迸發學術的智慧火花。

回顧創業的20年,世界形勢幻變不斷,有時的確令人目迷,可是,只要保持初心,也就是嫲嫲以往的叮嚀——行有餘力,要貢獻教育,造福社群——我便能泰然面對外界的紛擾,繼續從容上路。

家庭

我在嫲嫲的庇蔭下成長,童年過得無憂無慮。

興趣

我從小酷愛地圖和打乒乓球,也喜歡園藝和親近大自然,至今也沒有改變。

香港大學

在港大,我不單遇上結合地圖和電腦興趣的「地理資訊系統」(GIS),更慶幸得到良師的指點,一生銘記。

數碼港

我們是數碼港第一批租戶。數碼港被譽為亞洲科技樞紐,作為本土IT公司,我們自然大力支持。

Esri

為了解用戶對使用GIS軟件及相關方案的實質意見,用戶的交流非常關鍵,所以我們致力鼓勵用戶參加用戶會議(User Conference),而Esri中國(香港)也在香港舉行多次區域性的用戶會議。

二十而不惑

公司雖然只建立了二十年,卻似有四十年的歷練,而我對它如何走下去也有清晰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