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北极光的幸福(最新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此恨綿綿。

真正踏進北極圈土地,迎接我的是冰涼空氣。

北極光,自地球大氣層形成之日,就已經在空中飛舞。

美國太空總署NASA曾指出,2013至2014年太陽風暴活躍,強烈太陽耀斑將令北歐地區出現比平時頻密和奪目的極光。關於北極光,流傳著許多神秘傳說。1881年瑞士物理學家佛利茲(Herman Fritz)表示:「北極光奇觀最耀眼處,位於北方近67度的天際」。北極光英文全名叫“Auroa Borealis”,是根據羅馬曙光女神「奧羅拉」(Aurora)的名字,以及古希臘語中「北風」(Boreas)兩組詞彙,結合而成。

光圈4 快門30"

拍攝北極光,要長時間曝光,所以要用腳架

很多人以為,只要到北極圈內,晚上就一定看得到北極光。如果這麼容易就看到北極光,那就不會有那麼多北極光傳說。關於北極光,流傳著許多神秘的故事,很多傳說表明古人懼怕這種光。北歐神話,提到復仇心重的精靈,會殺掉任何嘲笑北極光的人。對那些老祖先來說,明暗度強的極光是惡疫、災難與死亡的先兆。現代人,卻相信,看到北極光就會幸福。

這樣的現象,保護了地球,免於因為太陽粒子的破壞,也保護了地球上的生命。北極光,正是保護我的幸福之神吧。

每年的1月到3月,是北極光最為活躍的時期。極光追尋者都會聚集在特羅姆瑟(Tromso),靠著雪山屏障,避開惡劣天氣,在清晰夜空,欣賞北極光奇景。

特羅姆瑟位於北極圈以北300公里,接近北緯70度,因此又名極光之都。它是挪威北部最大的城市,人口接近七萬。

俗語說:「期望愈大,失望愈大」。要如何不抱著不必要的期望,以避免失望?

要看到北極光,還需要運氣和耐心。北極光會因為地球磁場與太陽風之間的互動,而持續移動,一般不會輕易看到。觀賞極光的地方要非常暗,最好是在沒有月光的時候。另外,天空要沒有雲——由於下雪下雨一定看不見,只有2、3月下雪機率較低。但同時,天氣要夠冷,愈冷愈容易看到。而最重要,是太陽風暴要活躍——所以,有人等了一個星期,也未必看到。

留下了兩天,天氣不是太好,密雲還下著雨,我從酒店望出窗外,只見厚厚的雲層,有些失望——可能看不到北極光!老遠跑到這裡漫天風雪,看到的只有頭頂的烏雲?

六時,我跟隨預訂了的本地團出發,經驗老到的攝影師兼領隊,一直驅車,跟蹤風向,甚至抵達挪威接壤芬蘭的極北邊界——只是,我折騰到深夜三時,仍然不見極光。

我的內心幾乎跌落谷底。已經是第二次來北歐,仍然看不到極光?

明明是跟自己說好了:不抱著不必要的期望,以避免失望。可是,低頭看到,不是雪花,而是一地心碎。

人愈來愈長大,愈怕抱有期望。

像戀愛,你不是不想要,只是不敢要。開始了,期盼了,最終失望,不能漂漂亮亮離場。

在戀愛時怕吃虧,於是把自己都給輸掉;因為,你計較的,不是付出,而是愛。

因為曾經失去;我終於學懂面對。

只要知道底線,知道最壞的都不過如是。當捱過去了,以後就可以無畏無懼,發生任何事都可為幸福而爭來;相信自己,又可以重新出發。

怕失望,怕吃虧,可以選擇不去旅行,光留在家裡看Discovery Channel。

但因為我不怕失去,不怕吃虧,學懂接受失去的悲傷;然後鍥而不捨,才會獲得接下來前所未有的快樂。

人生充滿未知,幸福,就在轉彎處。

北極光

每晚八時開始,是觀賞極光的最佳時刻,遊客大都會選在這段時間觀賞極光。

地球衛星照片顯示,極光是持續不斷,但一般不會輕易讓肉眼看到。若碰撞的強度夠,在晴朗的黑夜裡才可以看到極光。1881年,瑞士物理學家佛利茲(Herman Fritz)在其著作《極光》中表示:「北極光奇觀最耀眼之處位於北方近67度的天際。」挪威科學家斯托摩(Carl Stormer)在1910年則昭告世界說北極光通常出現在100到120公里的夜空上。極光的產生,是因為太陽表面爆炸時釋放出大量的太陽粒子。太陽粒子就會以高速(每秒數千英里)穿過太空。如果這種粒子雲接近地球磁場,他們就會被牽引,並被推向地球磁場的南極與北極。於是,太陽粒子就會與地球大氣層中的氧與氮,發生碰撞,產生北極光。

光圈4 快門30"

拍攝北極光,ISO可按情況,調至800-1000

光圈4 快門30"

拍攝北極光,可利用湖畔倒影,更有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