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敏感期1:执着于身体的运动
运动是孩子智力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对脑部的发展非常重要,也是联结身体和心灵的一个重要渠道。蒙台梭利认为一个人的心理能力必须在运动中得到实体化,这样它才能统一这个正在展现的人格。如果心理能力和运动被分裂开,就会各自发展,其结果是“人被分裂了”,人就会处于空虚、发呆和混乱的状态中。 0~6岁是儿童的运动敏感期,而0~3岁,特别是1岁以前,是大肌肉敏感期。孩子在动作敏感期对运动的执着,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身体的运动,二是手指的运动。
前者中,比较明显的是“想在窄的、高的地方走动”的冲动。每次出门,只要看见稍微高点的地方,就肯定要站上去,然后从那里走下来。人行道旁的路缘石,窄窄的,又有一点高度,对于孩子来说正是不得了的好地方,每次看到都要过去走一趟。
通过在这些高高窄窄的地方行走,可以培养孩子的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人体中统管运动能力的,是大脑。因此,这个时期的孩子通过在窄的地方行走、往高的地方攀爬,既锻炼了身体机能,又促进了大脑发育。
其中,男孩尤其喜欢往高的地方爬。他们会趁着别人抱着自己时,赶紧用脚踩着你的身体借力往高处爬;他们从很小就往高一点的桌椅上爬,往栅栏上翻;甚至有时候,正蹲下准备背起他,他的手往肩膀上一撑,直接跳了下来!
作为男孩的妈妈,真是操碎了心。
为了杜绝此类危险情况的发生,我的建议是,直接带他们去公园等安全的地方玩个尽兴。不管是儿童攀登架,还是滑梯,都能满足他们想登高的愿望和需求。这样,当孩子在家里爬桌子时,你就可以对他说:“不是说好了,只能爬公园里的儿童攀登架吗?”
孩子的冲动无法抑制,大人只能改善环境
说到在家里创设一个适合孩子活动的环境,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的是安全性。比如,如果椅子和桌子摆放得很近,孩子很可能就会拿椅子当踏板,爬到桌子上去。另外,我们每年都能听到有孩子踏着阳台上的空调外机、晾衣杆等翻出阳台护栏的事故。而这些悲剧的主角,主要都是正处于动作敏感期的幼儿。
我们不能抑制孩子敏感期内攀高的欲望,让他们自由、科学成长的前提是,家长要将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的危险品放置于孩子的活动范围之外,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个安全、自由的环境;其次,要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和尝试,因为运动不仅是一种自我表现,更是意识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练习平衡感的“线上行走”
美国心理专家格塞尔·阿诺德认为:敏感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最早的时候,孩子是依靠身体来感知空间的,通过扩大对于空间的感知来探索这个世界。
孩子之所以想要攀高,是在用平衡感受自己的身体,掌握空间,探索未知的远方。有一个方法既可以满足孩子这一内在需求,又能避免他们在攀爬时因爬得太高而产生安全隐患。那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线上行走”。
找一个稍微开阔的地方,用白色的线画一个圈(见本书第46页),然后让孩子们自主挑选一样东西拿在手里,安静地沿着白线行走。至于拿在手上的东西,他们既可以用一个大勺子盛着乒乓球,也可以用手拿着杯子。平衡感好的孩子走得很稳,甚至可以在脑袋上顶一个小布袋。不管是哪种道具都没关系,都能帮助他们训练平衡感。
这种“线上行走”练习,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还能让他们平静下来。这段行走的时间,在蒙台梭利幼儿园中被称为“安静时间”。
在练习时,孩子们一边听着古典音乐,一边默默地沿着白线行走。这是小孩子也能修的“禅”。在蒙台梭利幼儿园里,参加这项练习的有2岁的孩子,不过更多的还是3~5岁的孩子。
平时总是精力旺盛、活泼爱闹的男孩,在这段时间里,也能够安静下来。一般而言,在完成这项练习之后,幼儿园里会召开早会。这时不需要老师嘱咐让大家安静下来,值日生说“今天是×月×日星期一,天气晴朗……”时,每个人都能安静下来仔细聆听。
家长也可以在家里和孩子玩这个游戏。家长可以用白色胶带在客厅的地板上粘一圈,也可以用几条浴巾连着围成一个圆。因为浴巾本身有厚度,团在地上形成一定的高度,用来训练孩子的平衡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