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的逃亡之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方孝儒被诛十族,建文帝君臣逃往吴江避难

建文4年(公元1402年)7月13日,燕王朱棣带领大军打入应天城的金川门下,而在皇宫里的建文帝朱允炆得知朱棣已经打入应天城下后,建文帝命人烧毁皇宫,紧接着建文帝君臣乔装打扮,随后建文帝带上太子朱文奎在李方和杨应能等一共27位大臣的陪同下来到位于暗道入口处的北门,他们进入暗道后一直来到位于清凉山下一个小屋内的出口。此时,在小屋内的李瑞和李方的妻子月儿(李瑞的母亲,她被丈夫李方叫来和儿子李瑞共同守护这条暗道的出口。)听到暗道出口的门有敲门声,母子俩人知道是皇上和父亲李方等人来了,于是月儿和李瑞马上打开门,迎接建文帝父子、李方等人。建文帝等人出来后,建文帝对打扮成和尚的大臣杨应能和叶希贤说道:“两位卿家,你们俩既然和朕一起打扮成和尚,那我们以后君臣之间就以师兄弟相称。”接着建文帝又对打扮成的道士的翰林院编修程济和已经打扮成船夫的锦衣卫都指挥使李方、李瑞父子两人说道:“程济、李方、李瑞,你们三人朕以后就分别称呼为程兄、李爷、李叔,你们三人就称呼朕为应文吧。”最后建文帝和大臣们决定:建文帝父子、杨应能、叶希贤、程济、兵部侍郎廖平、李方父子、李方的妻子月儿先和翰林院侍书史仲彬一起乘坐小船去史仲彬的家乡吴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而剩下的21位大臣则各自到回到自己的家乡躲藏起来,并且准备时刻接应和支持建文帝的逃亡。

而在应天城下燕王朱棣等人远远看见皇宫里有火光,于是朱棣等人连忙来皇宫,朱棣先派人用水把皇宫的大火破灭后,然后派人寻找寻找建文帝的尸体,可是怎么也找不到,最后只在钟粹宫找到马皇后和大监王钺等人的尸体。朱棣只好命人把马皇后和王钺等人先埋葬了,然后又命令新上任的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派锦衣卫去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朱棣还叫来翰林院文学博士方孝孺给自己起草即位诏书。

方孝孺(公元1357~1402年),字希直,浙江台州府宁海县(今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曾拜一代大儒宋濂为师。洪武31年(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建文帝即位后遵照遗训,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建文帝先后让方孝孺担任过翰林侍讲和翰林院文学博士等官职。

方孝孺誓死不从,朱棣愤怒地问方孝孺:“先生,难道您不怕死吗?”

方孝孺坚定地回答道:“死又有何惧,大王要杀要剐都可以。”

朱棣心不甘心,继续问道:“诛灭九族,先生也不怕吗?”

方孝孺回答:“大王,要诛就诛灭十族。”

于是朱棣又把方孝孺的学生也加上,然后朱棣下令:“诛灭方孝儒十族。”,就这样被朱棣命人杀害的方孝孺家人和学生达到了873人,朱棣命令把方孝孺凌迟处死在江苏南京聚宝门外,时年46岁,随后朱棣又在皇宫下令处死了许多曾为朱允炆出谋划策和不肯投降的文臣武将。兵部尚书齐泰和和翰林学士黄子澄等大臣先后被下令处死。不久,建文帝的主录僧溥洽法师也被下令关进大牢,紧接着朱棣登上皇帝宝座,成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并命人昭告天下:“建文帝朱允炆和太子朱文圭、马皇后等人已被火烧死。”

齐泰(?~1402年),本名德,字尚礼。明太祖朱元璋赐名泰,南直隶溧水(今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人,一代名臣,官职兵部尚书,曾做过建文帝朱允炆的师傅,支持建文帝削藩。

黄子澄(公元1350~1402年),江西分宜县人,名湜,字子澄,曾担任翰林学士,做过建文帝朱允炆的师傅,支持建文帝削藩。

溥洽(公元1346~1426年),姓陆,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僧人。明太祖朱元璋曾召溥洽为僧录司右讲经,命主天禧寺(后来的大报恩寺),后又做过建文帝的主录僧。靖难之役后,有传闻说溥洽知道建文帝逃亡的事情,并且知道建文帝的下落,所以朱棣随便找了个借口,命人把溥洽关进了大牢。

建文帝等人在逃亡的路上闻听大臣方孝孺、齐泰和黄子澄等大臣被朱棣下令处死和主录僧溥洽被关进大牢后,建文帝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他觉得方孝孺、齐泰、黄子澄是被自己牵连而朱棣杀死的,溥洽法师被抓也是因为自己。8月,建文帝父子和杨应文、李方等大臣到达了吴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