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思路和内容
一 研究思路
到目前为止,核心通货膨胀的度量方法在国外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国内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仍然有限,主要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各类文献主要是采用国外学术界已使用的方法度量我国的核心通货膨胀,缺少一定的创新性。其次,度量我国核心通货膨胀的方法比较单一,没有采用目前存在的度量方法全面地度量我国的核心通货膨胀。第三,尽管某些文献对所度量的核心通货膨胀的平稳性等特征进行了检验,但评价的标准均比较片面。最后,在研究核心通货膨胀预测能力方面也缺少创新。据此,本书的主要研究思路如下:
首先,从核心通货膨胀的度量方法及其评价体系两方面查找和阅读相关文献材料,并分析各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和对本书研究的作用。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已有的度量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度量我国的核心CPI,并对所得的各种核心CPI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其次,将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方法应用于状态空间模型,以此度量我国的核心CPI,该方法主要是针对状态空间模型的传统估计方法的不足,将贝叶斯法和MCMC法相结合,将其应用于状态空间模型的估计过程,进而提高估计的速度及准确性。
第三,根据核心通货膨胀的含义——通货膨胀中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共同成分,采用动态因子指数模型度量我国的核心CPI。
第四,根据不同的选择标准,从定量和定性分析的角度对不同方法度量的我国各种核心CPI进行评价,并采用不同的模型研究各种核心CPI预测CPI的能力。
最后,对核心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对本书进行总结及提出展望。
本书分别使用Eviews软件、Gauss软件及S-plus软件进行经济计量分析和程序编写工作。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
结合本书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并综合考虑国内外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本书对我国核心通货膨胀度量问题的研究共分以下七章。
第一章:绪论,首先介绍本书选题的理论和现实背景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其次,简要地介绍国内外学术界对核心通货膨胀的研究状况,并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目前存在且尚未解决的研究问题,将其作为本书研究的重点内容。最后,介绍本书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详细地阐述核心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各种度量方法。目前,对核心通货膨胀的含义并没有形成一致意见,本书归纳出国内外学术界对核心通货膨胀含义的不同界定,对其公认的特征进行总结,提出我们认为合适的核心通货膨胀含义。进一步详细介绍各种度量核心通货膨胀的方法。国内外学术界对核心通货膨胀的度量方法往往分为统计方法和基于模型的方法两大类,而本书从估计核心通货膨胀所使用数据的角度重新对其进行划分,并详细介绍各种度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过程。
第三章:运用本书所划分的度量方法对我国的核心CPI进行估计,并对不同方法度量的核心CPI进行简要的数据分析。本章将采用状态空间模型估计我国的核心通货膨胀,并针对估计状态空间的传统方法存在的不足,将贝叶斯方法和MCMC方法相结合对状态空间模型进行估计,该方法提高了估计的速度和准确度。同时根据核心通货膨胀的含义——通货膨胀中持久、稳定的趋势,该持久、稳定的趋势必然是合成CPI中各类商品价格指数的共同变化趋势,因此,合成CPI的各类商品价格指数所包含的共同变化趋势即为核心通货膨胀成分,采用动态因子指数(DFI)模型估计我国的核心CPI。
第四章:本章分别从核心通货膨胀的期望预期、追踪通货膨胀趋势值、平稳性、与CPI的相关性、波动性、协整关系及因果关系等方面对核心CPI的度量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检验,比较各种核心CPI的优劣。
第五章:本章采用不同的模型对各种核心通货膨胀预测未来标题通货膨胀的能力进行研究,提出一个新的、更适合于检验我国核心CPI对CPI预测能力的模型。
第六章:对关注核心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风险进行理论分析,并对我国核心CPI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核心CPI与CPI进行研究分析,针对它们的不同特点提出相应的建议。
第七章:全书总结和展望。本章对全书的主要内容进行综合、整理,在此基础上阐述本书的重要研究内容,并归纳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 谭小芬:《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与汇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 奚君羊、刘卫江:《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理论思考——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新界定》,《财经研究》2002年第4期。
[3] Bryan,M.F. and Cecchetti S.G.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as a Measure of Inflation”,NBER Working Paper,No.4505,1993.
[4] Fischer,Stanley and Franco Modigliani.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Real Effects and Costs of Inlation”,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 114,1978,810-832.
[5]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7年第二季度》,2007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