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之美:名诗妙句说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词搜索

作者:周·无名氏

题目:《诗经·邶风·击鼓》

亮点:情深意挚,怦然心动。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定,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600年的诗歌,现存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是指各地区的地方歌谣;“雅”是指贵族所作的,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颂”是指宗庙祭祀时的乐歌。

击鼓的声音响镗镗,士兵踊跃地上战场。土墙漕城(修筑忙),只有我(随军)向南行。跟随将军孙子仲,平定陈国与宋国。长期不许我回家,使我愁苦心忡忡。何处扎营何处住?何处丢失了我的马?到何处去寻找它?(原来)在那树林中。生死离合,与你有过约定,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活到老。叹息离别啊,我们不能重相见,叹息分别太长久,我无法信守(和你一起活到老的约定)了。

这首诗是爱情诗吗?



当初这首诗歌颂的可是战友之情,诗名为《击鼓》,全篇描写的也多是战争场面,而“子”在春秋战国时代是对男子的尊称,可见本诗描写的是两位战士在九死一生的战场上互相结识,从而一起战斗、互相依靠。诗人和战友约定,大家手握着手,同生共死,不管遇到什么危险,都不能抛下对方。可天不从人愿,战争将两个人分开,连相见都不能,更何谈信守当初的誓言。

一直到学者钱锺书提出“山盟海誓”的说法,这首诗才开始被理解为一个征战在外的士兵,想家归不得,连能不能活着回去都不知道,回忆与妻子分别时的山盟海誓,情意绵绵,不由痛彻心扉。从此,“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才成为生死不渝的爱情代名词。

不只孔子所编的《诗经》中有不少名句被人误读,就连他的弟子们所作的记录孔子许多言论的《论语》中也有不少名句被断章取义。

我们有些人小时候被教育要“与人为善“以德报怨”,还说这是孔子说的,其实孔子的本意并非如此!原文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可见孔子并不赞成以德报怨,而是认为要用公正正直的态度对待行为不端或伤害自己的人,不能一味宽容,姑息养奸。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拿起法律的武器,以公正的法律来解决不公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