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诗词搜索
作者:北宋·柳永
题目:《凤栖梧》
亮点:缠绵执着,激情回荡。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阕写登高望远,离愁之情油然而生。下阕写作者为消离愁,决定痛饮狂歌。
我久立在高楼上,微风拂面丝丝缕缕,望不尽的春日离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黯黯升起。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的余晖里,默默无言,什么人会理解我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
打算借这疏懒放纵的心情喝个烂醉,可是对着美酒即使纵情高歌,勉强欢乐却还是觉得毫无趣味。衣衫丝带渐渐觉得宽松了,可我始终不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颜色憔悴。

为什么词人“衣带渐宽”却始终不后悔?
“衣带渐宽”二句以刚健之笔抒写满腔柔情,词人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是因为“春愁”的纠缠,而这“春愁”正是刻骨的相思、坚贞不渝的爱情。所以他甘愿为思念心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也不后悔,表现了词人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柳永,原名柳三变,家族世代做官,多出进士。他学成之后,就到汴京应试,准备大展宏图。他认为考中进士、做个状元是唾手可得的事,就一天到晚喝酒、听歌。不料事与愿违,放榜时他名落孙山,沮丧愤激之余,写下传诵一时的名作《鹤冲天》,宣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意思是皇上不让我进士及第去做官,我不做官,又奈我何!我在词坛上叱咤风云,难道不是一样的辉煌?
牢骚发完,重整旗鼓,柳永再战科场。但由于《鹤冲天》传到朝廷,宋仁宗看到后很生气,虽然柳永这次考试成绩过关了,但仁宗觉得他不适宜为官,于是亲手把他的名字勾掉了,并批注:“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再度的失败,使柳永真的怒了,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无所顾忌地纵游在妓馆、酒楼之间,致力于民间新声和词的艺术创作。官场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词人柳永,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发挥。
五十一岁时,柳三变改名柳永,终于及第,去了浙江,留有《煮海歌》,对当时煮盐为生的民众给予了深切的同情。短短两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载入了《海内名宦录》中,可见其在经纶事物上的天赋。可惜由于性格原因,他屡遭排贬,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把他安葬了。出殡时,满城名妓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每年清明节,歌妓们都会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成为习俗,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也称为“群妓合金葬柳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