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的脸与文明的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日文版序

本书集中了在1953年6月到1957年8月之间,我从印度到欧洲的留学记录,这一记录不是研究报告,也不是探险记、旅行记,而是我在研究、旅行途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人的素描。

四年间,由于日程计划安排得很满,研究、旅行非常匆忙,没有时间去细致周密地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全景图。而对于那些读过很多旅行记、历史书、报纸、杂志的读者而言,我还是想把他们已经非常清楚的东西,特意用并不是很美的文笔描述出来。在这里我所介绍的画面,角度是各式各样的,有的从正面来看,有的从侧面来看,有的从斜面来看,也有的从上面来看,还有的从背面来看。但是,所有的面孔,对我而言都是全新的,因为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第一印象,这些新鲜的人和事,吸引我敏锐地去捕捉他们的每一点细微特征。有一些看起来是非常可笑的面孔,不知读者能否接受或同意我的描述方式,不管怎样,谨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这些还未成熟的描述。

这些素描是我通过对访问地人们的面貌、行动、人际关系、思考方式等的观察,进而来理解和思考简单社会和文明社会等问题的结果。这与专业的社会人类学、西藏史的研究有一些不同,一般研究者去了未去过的地方,看到了各种各样人的面貌,就以他们的专业研究习惯,非常深奥刻板地把所遇到的一切记录下来(当然,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描述出在那里生活着怎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社会问题等,进而去考察以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地理条件为背景的人类的生活图像,这并不是与我们无关的“大海那边的事”,而是关系到生活在日本的我们本身,同时我们也不应忘记存在于我们之中的问题。


书中涉及印度、欧洲和西亚,在印度我做了专业的田野调查工作,这里是我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我最想介绍的,这一部分的比例占本书的一半以上。而且,关于印度,感觉好像只能写像这样的书。关于印度的书写起来很难,而且理解起来也同样难。

印度对于日本人来说,并不像在观念中所形成的对于中国和西欧的印象和标准那样。这里没有朝霞映照下优雅的紫禁城的金色之梦,以及远望去红色楼阁林立的古都——北京的诗意般的风情,也没有令人怀念的中世纪的水上都城——威尼斯游船上奢华的浪漫情调,而是一幅像陷入泥沼、不能自拔的场景:架梨寺院中的狂热,山羊被杀后在炎炎的烈日下鲜血不断地涌出,当太阳从染红的地平线上落下去的时候,漆黑的草原上诸神神奇般地翩翩起舞……这是没有介入任何中间色彩的地域,是一个充满原始味道的世界,在这里丝毫没有夹杂优雅、纤细和感伤之情。

刚进入这个世界的半年左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对于这里的一切,有一种强烈的刺激和神秘之感,不过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神经变得非常疲惫,自己固有的常识和标准常常受到冲击,甚至经常会遇到违约、没有诚意、侵犯私生活的行为,就连所希望拥有的清洁和美的东西,都难以得到。当时也正好赶上印度流行阿米巴赤痢和疟疾等恐怖的热带病魔,这些疾病也开始侵蚀我非常虚弱的身体。整个印度处于四面楚歌之中,我似乎也尝到了完全失败的滋味,产生了不能自拔的绝望感。

然而还算幸运,那个酷暑在季风的吹送下,很快就过去了。在热带,当喜马拉雅的凉风吹过之时,我骤然意识到“印度”的高深莫测,同时我也感觉到她如同大地母亲的女神一般,温柔体贴,并且开始用她那强有力的身躯拥抱我。这时,我就好像在体育活动中经过长时间的激烈训练之后,开始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从此,我渐渐地进入了解印度的角色。

在印度待了三年之后,我去了欧洲,从而有机会把印度从外部世界客观地,特别是在与欧洲的对比中来认识。我在从欧洲返回日本的途中,中途又在印度逗留,对印度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本书正是个人的一些经历和体验,虽然不太成熟,但我还是想尝试着把它介绍给读者。

围绕着旧大陆的这些国家,在文化和人际关系方面最令我叹服的是印度和英国。印度和英国是由具有极端价值观的人们组成的国家,在这两者之间,日本人好像是不管怎么努力也不能泰然处之。而且,我相信,通过对比两种文化、人们的各种状态以及在人类的长期历史中所反映出来的民族、政治、经济的变迁,这对于今后也一定有很重要的意义。

正因如此,在英国一章中,如果从不了解的人来看,英国丝毫没有没落的迹象,英国人的特点是非常雅致的。但是我绝不认为像英国这样的社会是绝对好的社会,我也不想一生住在英国。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在英国的日日夜夜。每天一早起来,从五楼的窗口向外望去,灰色的天空、黑色的高楼大厦以及在大街上、穿着朴素的定制的服装、匆匆地迈着直线脚步的很多上班族的姿态,尽收眼底。哎!伦敦的一天又开始了。此时,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会对英国人肃然起敬。当太阳的光芒照射在地平线时,令我顿然想起与此价值观相反的印度,同时也马上想从伦敦顺便去一下巴黎和罗马。


不只是印度和英国,以我来看,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在具有自己非常优秀东西的同时,也有一些糟粕的东西。我一听有人说,哪个国家最好、最喜欢时,就感到非常头疼。现在回头一看这一长期的旅行,数不清的很多国籍的朋友和老师们的面容浮现在我的眼前。对我来说,不管是什么样的面孔都令我喜欢、令我念念不忘。其中有十几个人将在本书中出现。我一点也没有歪曲事实,原原本本把他(她)们的面貌,告诉给日本的人们,这也是我对他们的友情的回报。


暂且不提未开化和文明的问题,我从所访问的地方、所遇到的人们那里,学到了在日本不能学到的珍贵的知识。从中选择一些来做介绍,并提出我的看法,但我绝不想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这些内容想必每个读者都会从各自的角度去领会和接受。不过,限于我所关心的人类及其社会,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也是应该的。但不能陷入教条之中,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观察和考察,不用说,和我的专业社会人类学、西藏史是关联的。此外,从调查地得出来的看法,在某种意义上,如果能对读者有所裨益,是非常幸运的。

最后,对于这四年多的研究旅行途中,给予我亲切帮助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诸位同胞(他们的名字恕不一一列出)表示最深切的感谢!本书的出版,同时也是向他们转告我的旅行已告一段落,谨此托诸位的福,平安无事。此外,对于本书的写作及观点有不同意见者,谨请提出宝贵意见。最后对于提供资料的诸位,我从心里表示诚挚的谢意。


195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