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应对:自我关爱与心理成长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保持理性,提高谣言“免疫力”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关于疫情的消息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社交平台上被疫情消息纷纷刷屏,然而关于疫情的许多谣言也在网络环境中被一次又一次地引发热议。像“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多戴几层口罩才可以防病毒”、“饮用高度酒能抵抗新型冠状病毒”、“吃抗生素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30万湖北籍境外旅客打包回上海机场”等虚假信息被网友们不断地疯狂转发,让不少的人产生了焦虑情绪。

为什么在危机中,谣言往往比真相更具有市场?

谣言是未经证实的、带有强烈的情绪渲染而非客观的信息陈述,通常发生在那些信息来源模糊、让人感到危险或者存在潜在威胁的情境中。有研究表明,当人们身处于困境或紧张的状态下,则更容易相信谣言。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如此相信谣言?因为谣言具有一定的心理功能,满足了大众的基本心理需要——提示生活中所存在的风险,引起公众的关注,注意问题的严峻性,提前使人感到恐慌,激起应激状态,并做好最坏的打算。所以,人们往往会相信谣言并传播它给更多的人。

01 人们具有事实寻求动机

为了有效地在环境中行动,我们需要掌握有效、准确的信息,这一目标激励我们搜寻并扩散有用的信息。在疫情扩散的危机下,疫情的不确定性、控制感的缺乏与焦虑情绪共同产生了人们对求知的需要。等待的过程充满着煎熬,“总得做点什么事情才会安心”的思维会驱使人们通过获取信息获得短暂的安全感,从而减轻无助感和负性情绪。因此,当正常渠道(如官方部门)暂时没有提供确切消息时,人们就会通过非正式渠道获取相关信息。而微信群里的疫情信息则会让我们虚幻地觉得掌握了疫情,何况这些信息还是来自于身边的亲朋好友,可信度就显得更高了。这便为谣言的散布提供了温床。

02 谣言往往具有只提供结果,不提供过程或原理的特性

就像网络盛传“香油滴鼻孔可以预防冠状病毒”的疗法,背后的医学原理是什么?要么语焉不详,要么诉诸传奇故事或者宫廷秘方。为了让我们相信谣言,谣言不得不省略大量有助于了解事实真相的细节,而保留下来的信息就显得更为突出,所以谣言总是看上去简单而粗暴,带有强烈的情绪渲染,使人印象深刻。

谣言的简单、直接和粗暴也迎合了情绪慌乱的人处理信息的方式。人类拥有两套信息加工系统:一是快速直接,二是深思熟虑,后者需要耗费心智资源。因为人在慌乱中往往没有足够的心智资源去再三斟酌,所以往往会不由自主地相信谣言提供的“特效办法”(这些方法往往简便易行、深具可操作性,一下子就击中了处于慌乱中的人的痛点)。此外,人们也存在着认知需求上的差异,有些人喜欢采用快速直接的方式,不愿意投入心智资源做深入思考。从而促使他们忽略了防疫抗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受到谣言的蛊惑。

03 认知失调会导致谣言广泛扩散

当人们已有的认知(如思想、态度、信念等)和接收到的另一种信息发生矛盾时,会产生不适感和心理学紧张感,这种现象就是认知失调。当我们想方设法减少这种不适感时,就会选择相信这些谣言以证明我们的害怕是事出有因,来降低认知失调。毕竟没有人喜欢一直让自己处于矛盾的状态中,所以谣言会给我们提供一些理由,让自己心里舒服一些。但是,越相信谣言,谣言就越恐怖,越容易激发起人的恐惧情绪,也越容易扭曲人的认知,导致谣言传播越为广泛。

04 听谣者的“无意”传播

谣言的散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传谣者和听谣者“合作”的结果。我们头脑中存在着关于病毒传染的经验或图式schema)。例如经过SARS之后我们都知道病毒会致死、病毒会人传人等,所以当我们听到疫情信息时,头脑里马上就会联想到以往的经验,并会用与自己经验一致的方式去解读谣言,保留看起来合乎逻辑的信息,甚至会增添一些自己对信息的理解,使得谣言在散播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趋于极端、离谱。

当我们一旦相信了某个谣言时,就会有意或无意地散播这些谣言。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集体主义观念浓厚的社会里,历来秉承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社会规范,我们赞扬全国各地奔赴武汉的医疗队,同样地,我们也乐于向亲朋好友共享疫情信息和抗疫防疫的方法。所以,一旦有一个人相信谣言的存在,紧接着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形成“一传十,十传百”的社会流瀑效应,进一步巩固了谣言的力量。而且,当我们向他人分享谣言时,还会由此产生心理上的一体感,即“我们是自己人,我才会告诉你这些”的感受。

05 “真相错觉”效应

无论一件事情是真是伪,不断地重复都会使它变得更加真实可信,所谓“三人成虎”。网络的便利性、匿名性更是加剧了传播的频率。

李佳雯 绘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应对疫情谣言?

01 不信谣

流言止于智者!我们汇总了关于抗疫防疫谣言的一些特征,如果你看到具有以下特征的信息,务必多加注意:

●内容简单,只讲结论,不讲原因

●对于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描述不完整

●没有注明信息的确切来源,均以某知情人士,专家或者教授来代指

●冠以权威名头。例如,「震惊」,「惊爆!」等耸人听闻的标题来吸引眼球

●某些细节被刻意突出。例如,文字不断反复和重复,并加感叹号等符号加以标识

●信息引起人们的情绪波动,让人感到生气、愤怒

有助于识别谣言的小tips:

●关注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信息源

●不以转发数量或曝光程度判断信息的可靠性

●不轻信朋友圈、微信群和非官方的信息

●遇事咨询专家和热线

02 不传谣

谣言只有散播才会成势!让我们共同努力,不要随便传谣助长歪风邪气。

非常时期更要增强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在发言和转发信息之前,尽量考虑转发的信息是否有确凿的根据,是否会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对于不确定信息来源、难以判断真伪的信息,不随意转发与传播。不随意传播恐慌情绪与错误的预防和应对方式,让谣言止于智者。要意识到大家都在转发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抵抗住从众(随大流)的压力,为自己的言论负责。

对于已被官方辟谣的谣言,可扩散辟谣信息,告知亲朋好友,扩大辟谣信息传播范围,彻底抵制谣言。

03 不造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1)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网络非法外之地,即使在网上造谣,也会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的处罚。

附上两个辟谣的微信链接,供大家参考:

https://mp.weixin.qq.com/s/qN0exxtdHe-cWq0fQ24w4A

https://mp.weixin.qq.com/s/D43NnITghjFmYjENNbAgiA

疫情之下,到了我们躺着就能为国家做贡献的时候了!希望大家在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尽量减少外出。祝愿大家都能健康平安。中国必胜!

最后,送上自编顺口溜一首,大家再看到防疫抗疫信息时可以读一遍哟!

求关注,求转发,先过脑子想十秒。

非官方,非权威,聊天截图不可靠。

金偏方,特效药,你又没病用不到。

包预防,立见效,医生不敢打包票。

看电视,多睡觉,哪样不比造谣妙。

你信谣,我信谣,智商只会被群嘲。

不传谣,不造谣,你好我好大家好。

国家兴,社会旺,匹夫有责要记牢。

文/吴明证 钟建安 任怡安 陈前 陈皓云 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