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皇寺
崇皇寺建于唐代初年,是当时参禅与胜游的重要场所,位置在原崇皇供销社所在地及其周围一带。
有关崇皇寺之名,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汉薄妃妊文帝而出宫,在这里的一棵柏树下诞生文帝,到唐代建寺的时候,根据这个传说,于是因以得名。又传唐明皇李隆基两次到过此寺,故名重皇寺。据司马迁《史记》记载:“高帝五年(前202)七月会战垓下,十二月追杀项羽于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北)。”薄妃为汉高帝入关途中所纳,后来不甚宠幸,战争年代总是留在后方。栎阳当时是汉军的军事中心,高陵亦为其重要的战略后方,文帝诞生之时,正是酝酿垓下大战之时,当此军书旁午、戎马倥偬的情势下,传说汉文帝出生在后来称为崇皇寺的这个地方不是没有可能的。
崇皇寺为宋太宗敕赐名额,寺内有瑞楼云塔,又有一土丘,丘上建有阁亭,每当盛夏,居之不暑,故又叫纳凉阁。历史上崇皇寺是关中地区佛教的重要活动中心,常有文人骚客来此拜瞻,题诗咏怀。北宋绍圣四年(1098)六月高陵县令种师道从军出塞,其友人辋川居士石君倚及高陵县尉赵天佑为其饯行,自毗沙途经崇皇寺,于纳凉阁上题字对诗,发思古之幽情:
腰间羽箭觅封侯,佩剑骎骎塞北游。
惟有樊南多病客,独登危楼日迟留。
(石君倚)
施意学梅仙,深宫见白莲。
阁陈先圣像,碑记大周年。
孤塔穿云外,双林依日边。
禅关有遗恨,翠柏晚多烟。
(赵天佑)
明理学重臣吕柟有《游崇皇寺》诗两首,诗云:
崇皇阁远见泾崖,秋日一游一补诗。
岂为将来种太尉,辋川居士与追随。
寺额崇皇产异香,汉文诞此幸明皇。
相传柏柢蟠龙窟,正在泾阳与渭阳。
到了民国时期,虽然寺内建筑多有毁坏,其残存的外墙上还刻有无名诗一首:
崇皇古寺昔年留,地似灵龟载瑞楼。
左边青龙高数丈,右边白虎如斗牛。
朱雀楹门立岸口,后边玄武靠山丘。
翠柏林中生太子,金銮殿上辖诸侯。
崇皇寺所在地在秦汉时为泾河上的官邸,供来往京都的官员歇宿。自有佛事以后,有庙会,为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至十八日,新中国成立后遂成为夏收前的四月八物资交流会。
崇皇寺毁于清同治年间。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遗址附近出土了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所立的《重修崇皇寺记》和《临济宗派》两通碑石,记载寺内主要建筑,南北二十六丈,东西十九丈,整个寺院占地二十亩。根据碑文的记载,日渐荒废的楼阁建筑,在明朝重修后,又恢复了往日气宇轩昂的外观。崇皇寺当属禅宗南五宗之一的临济宗教派。它源出六祖曹溪慧能,下传怀让(南岳)、马祖、百丈、黄蘖至临济义玄禅师。义玄住镇州滹沱河侧临济院,为该派之祖,故名临济宗。临济下传七世,又创出扬歧、黄龙二派,其教禅风痛快峻烈,以“棒喝”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