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艰难向前迂回再前行1966—1978
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陕西与全国一样,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内乱。在坎坷和挫折面前,三秦人民用各种形式抵制“左”倾错误。加上这一时期国家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大力投资以及陕西三线建设,全省国民经济仍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966年到1970年,陕西省实施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三五”计划仅是一个初步设想。这一时期,陕西是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国家在财力、人力和技术力量上集中投入,在行业上重点发展钢铁工业、煤炭工业和国防、机械、化工、电子、仪器仪表工业。同时大力开发水利电力资源,相应地发展轻工业。1969年以打“歼灭战”的方式完成九个地方“小三线”建设项目。进入70年代,集中力量修建襄渝铁路和阳安铁路。投资161.39亿元,新建47个工矿区、镇,汉中、韩城、渭南成为初具规模的新兴工业城市。尽管三线建设遇到了“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但全省人民还是竭力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使各项工程得以实施。在这期间,全省每年动员几十万人参加和支援三线建设,高峰期常年民工就有100多万。由于国家对工业建设的高投入,陕西“三五”计划设想的主要指标大体完成,这一时期全省经济总体保持了较快增长。
1971年到1975年,陕西省实施了国民经济第四个五年计划,提出要把发展农业放在第一位,开展了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到1975年底,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比1965年增加229.88万马力,新增有效灌溉面积比1965年增长87.5%以上,机耕面积比1965年扩大670.4万亩。农业总产值与“一五”“二五”时期年递增速度持平。粮食总产量比“一五”“二五”时期年递增速度提高了2.9个百分点。在工业方面,建设了一批技术先进的大型工业企业。在这期间,全省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比1965年增加了44.74万人。全省工业总产值相当于1965年的3.23倍,工业总产值比重上升到1975年的71.2%。建成了电气化铁路,全省铁路、公路通车里程有较大幅度增加。社会商品零售额每年递增7.9%,比全国同期高1.3%。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迁建、新建了16所大专院校,中小学的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有较大增加,新建20多个科研院所,完成一批重要科研项目,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等方面均取得了新成果。应当特别指出,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破坏,全省经济建设还会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经过全省人民的艰辛努力,经济得到恢复。到1978年,粮食、棉花、油料、钢材以及居民收入等指标均比上年有增长。
1972年,陕西汽车齿轮厂锻造车间
陕西汽车制造厂生产线 陕西省档案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