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发展情况分析
(一)综合分析
2019年,江苏省大数据发展指数为45.95,位居全国第2。其中,基础环境指数为12.86,产业发展指数为18.95,行业应用指数为14.11,如表5-1所示。
表5-1 江苏省大数据发展指数

在基础环境指数中,江苏省组织建设指数为32.74,政策环境指数为19.41,信息基础设施就绪度指数为38.24,集聚示范指数为67.07,智力保障指数为56.93,如表5-2所示。
表5-2 江苏省大数据基础环境指数

在产业发展指数中,江苏省产业规模指数为78.50,企业数量指数为41.50,创新能力指数为20.46,数据资源指数为49.04,如表5-3所示。
表5-3 江苏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

在行业应用指数中,江苏省的政务应用指数为47.67,工业应用指数为61.60,重点行业应用指数为37.91,民生应用指数为40.19,如表5-4所示。
表5-4 江苏省大数据行业应用指数

(二)优势与亮点
基础环境条件优越,集聚示范和智力保障水平突出。江苏省基础环境总指数达到12.86,位列全国第2。其中,江苏省集聚示范指数为67.07,位居全国榜首。江苏省虽然不是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但在推动产业集聚示范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2016年,江苏省盐城市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签订部省合作协议,共建国家级盐城大数据产业基地。同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复江苏省及南京市分别作为省级和市级健康医疗大数据试点单位,并批准在南京江北新区开展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试点建设。2017年,江苏省卫生计生委批复常州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常州)中心。南京市作为我国软件产业发达城市,于2010年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认定为“中国软件名城”,南京也成为中国首个荣获此称号的城市。2019年,苏州市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中国软件特色名城”称号。此外,江苏省还拥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云计算创新服务试点城市等多个国家级集聚示范工作推进,集聚示范效应显著,为江苏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此外,江苏省高度重视大数据相关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智力保障指数达到56.93,位居全国第2,仅次于北京市。江苏省在教育部公布的三批近300所设置“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中占12所,在教育部公布的30多所设置“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中占5所。研究机构不完全统计,江苏省拥有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才超过2万人。
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各方面均衡协调发展。江苏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产业发展指数达到18.95,位列全国第3,仅次于广东省和北京市。江苏省产业发展各方面均衡发展,各项指标得分均在全国前列。江苏省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78.50,位列全国第2。江苏省是我国软件产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的大省。2018年,江苏省实现软件产业收入8936.454亿元,电子信息制造收入27250.8亿元。受软件产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的双重带动,江苏省大数据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江苏省大数据企业数量指数达到41.50,位列全国第4。江苏省信息产业实力强劲,拥有众多优秀的软件、电子信息制造、互联网等大数据相关企业。首席数据官联盟统计,江苏省大数据企业数量达到400家。
行业应用跻身前五,政务和工业应用全国领先。江苏省高度重视大数据行业应用,行业应用指数达到14.11,位列全国第5。江苏省以示范项目为基础加快推动大数据应用发展,2017年评选出60个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涵盖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民生服务、社会治理3个领域;2018年在《江苏省强化大数据引领推动融合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中,提出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智慧江苏建设,实施200个融合应用示范项目,优选50个标杆项目,以点带面统筹推动大数据融合应用。其中,江苏省作为工业大省,大数据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受到高度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如苏州建设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徐工信息牵头江苏省重点领域工业大数据元数据规范标准建设。江苏省工业领域大数据应用指数达到61.60,位列全国第3。此外,江苏省加快培育政府治理、民生应用等领域大数据应用新模式、新业态,在环保治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江苏省政务大数据应用指数达到47.67,位列全国榜首,民生大数据应用达到40.19,位列全国第4。
(三)问题与不足
政策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江苏省政策环境指数为19.41,位列全国第17,相较大数据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2,政策环境指数相对较低。江苏省于2016年印发了《江苏省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对全省发展大数据做了系统部署,并于2018年发布了《江苏省强化大数据引领推动融合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对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提出了要求。但江苏省省级大数据顶层设计仅有上述两个文件,当前尚没有出台细分行业领域的大数据政策文件。同时,也没有针对大数据领域出台专门的激励政策、管理措施和法律法规。
组织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江苏省组织建设指数为32.74,位列全国第14,排在中游。据研究机构统计,全国目前已有17个省、79个市建立了专门的大数据管理机构,各地聚焦数据资源管理、产业生态建设、数据治理等重点领域,加快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大数据发展路径。目前,江苏省专门的大数据管理机构包括南京市大数据管理局,以及常州、徐州、南通大数据管理局,尚没有成立省级大数据管理机构。此外,南京市、常州市、徐州市、南通市等地的大数据管理局组建时间较晚,大数据管理局的工作尚在探索和完善过程中,相较其他省市大数据管理机构尚有一定差距。
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从指数上看,江苏省数据资源指数达到49.04,位列全国第3,且南京、泰州、连云港、扬州、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淮安等地纷纷上线了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但目前江苏省尚没有省级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与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已经上线升级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相比,江苏省在全省政府数据汇聚、整合、共享和开放方面统筹力度仍然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