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本章小结

本章从规模经济、技术变化和需求的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影响。

(1)规模经济理论分别以外部规模经济、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理论模型为基础,指出即使比较优势不存在,国际贸易仍可产生,因为除了相对价格差外,规模经济亦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基础。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国际贸易仍是互利的,贸易利益主要表现为:贸易可充分实现规模经济利益;贸易可改变市场结构,促进竞争,从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技术进步。

(2)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在产品的发展过程中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在初始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主要是研究与开发;在成长期,决定比较优势的最重因素是资本;而在成熟期,非熟练或半熟练劳动则是决定比较优势的最主要力量。

(3)重叠需求理论是从消费者行为,即需求方面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的。即如果两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则这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重叠部分就越大,因而,两国的贸易关系就越密切。

思考与练习

1.简要分析下列情形中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的相对重要性:①加拿大是主要的新闻纸出口国;②世界上半数的大型喷气式客机在西雅图生产;③许多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产自法国;④中国大量出口运动服装和鞋;⑤美国和日本相互出口复印机;⑥Intel生产了世界上半数以上的CPU。

2.试比较产业内贸易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3.试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4.试比较产品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5.试比较产业内贸易理论与重叠需求理论的异同。

6.重叠需求理论适合解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吗?

7.如果创新国在丧失比较优势之后,转而研究开发新品种,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发生产业内贸易?如果发生产业内贸易,那么贸易应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

8.结合重叠需求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解释为什么美国始终是世界汽车生产和出口大国。

9.人们经常说收益递增的存在是国家之间产生摩擦的根源之一,因为每个国家都希望能扩大那些具有规模经济的行业的生产。依据本章理论来评述这一观点。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义乌模式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不邻边,不靠海,发展经济的自然禀赋并不理想。然而,义乌化不利为有利、以逆向思维独辟蹊径,选择了“买全球,卖全球”的方式来发展小商品流通业,一举成为世界闻名的国际性小商品集散中心。

20世纪80年代“兴商建市”,以小商品批发市场为标志的商贸圈建设贯穿于义乌经济发展的始终。义乌小商品市场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在国内市场建设尚存争议之际,率先树起了小商品市场大旗;在其他地区开始兴商建市之时,义乌商圈又以加速度方式进行扩张,连续保持全国商品交易额排行榜榜首。义乌的小商品有不少已占领了全国1/3的市场份额。每年的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在带来订单的同时,也带动了饭店业、餐饮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其独特的商业旅游,义乌国际商贸城现已成为“4A级”旅游景点。

在销售量的吸引下,工业迅速崛起。在商品市场发展初期,义乌周边交通较发达的乡镇首先接受商品市场辐射发展加工业;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制造业开始高速增长,形成了专业村的分工集聚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后,制造业快速向工业园区集聚,形成小商品制造业的群体规模优势。

当国内其他地区开始大规模“兴商建市”之时,义乌市场又开始了国际化经营步伐。一些海运集团在义乌国际物流中心设立办事处,仅此一项就使义乌的物流成本比其他外贸城市低30%左右。2005年联合国在义乌设立我国首个采购信息中心,使义乌在成为继我国国家机关采购基地之后,又成为联合国物资采购重要基地。沃尔玛、麦德龙、欧尚等全球零售业巨头也纷纷到义乌举办采购说明会,义乌正逐步成为国际性的日用消费品采购平台。

(1)依据本章理论解释“义乌模式”这种现象;

(2)“义乌模式”的发展以后会遇到什么问题?

(3)“义乌模式”给我们以哪些启示?

参考文献

[1]李坤望.国际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保罗·克鲁格曼.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政策——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3.

[4]佟家栋,周申.国际贸易学——理论与政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华民.国际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6]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