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叙
【原文】
医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书,争光日月。人亡代革,薪火无传,玉楸子悯后世作者不达其意,既解《伤寒》《金匮》,乃于己巳二月,作《四圣心源》,解内外百病,原始要终,以继先圣之业。创辟大略,遇事辍笔。庚午四月,北游帝城。十一月终,南赴清江。辛未二月,随驾武林。四月还署,研思旧草,十得其九,厥功未竟。八月十五,开舟北上,再客京华。壬申十月,作天人之解,续成全书。癸酉二月,解长沙药性,五月删定《伤寒》,七月笔削《金匮》,八月修瘟疫痘疹,成于九月十七。
【译文】
中医有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四位圣人,他们的书可与日月争光。然而先人已逝,时代变迁,四位圣人的医书、医理没有流传于后世,我本人悲悯后世之人不能畅达通晓四位圣人之书的义理,在注解了《伤寒论》《金匮要略》之后,又于己巳年二月作《四圣心源》,解说内因、外因所致各种疾病的本末关键所在,以此来继承先圣的医学事业。在构架完成其书的梗概之后遇到别的事情而停笔。庚午年四月,北游帝城。十一月底,南赴清江。辛未年二月,随皇驾至武林。四月返回之后,思考研究以前的草稿继续写作,完成了十分之九却没有最后告竣。八月十五日开船北上,再次客居于京华。壬申年十月,写成《四圣心源》中的《天人解》而续成全书。癸酉年二月作《长沙药解》,五月修改编定《伤寒悬解》,七月修改《金匮悬解》,八月修改瘟疫、痘疹方面的内容,成书于九月十七日。
【原文】
维时霖雨初晴,商飙徐发,落木飘零,黄叶满阶。玉楸子处萧凉之虚馆,坐寂寞之闲床,起他乡之遥恨,生故国之绵思。悲哉!清秋之气也,黯然远客之心矣!爰取《心源》故本,加之润色。
嗟乎!往者虞卿 ①违赵而著《春秋》,屈原去楚而作《离骚》。古人论述,往往失地远客,成于羁愁郁闷之中。及乎书竣业就,乃心独喜,然后知当时之失意,皆为后此之得意无穷也。向使虞卿终相赵国,屈原永宦楚邦,则《离骚》不作,《春秋》莫著,迄于今,其人已朽,其书不传,两人之得意,不如其失意也。
【注释】
①虞卿:战国时期游说之士。因进说赵孝成王,主张以赵为主,合纵以抗秦,而为赵国上卿。后因他事逃亡,穷困著书,世传为《虞氏春秋》。
【译文】
时值雨后初晴,秋风渐起,黄色的落叶飘零满地。我居住在颇有秋风萧瑟凉爽之意的宽敞的房间里,有几分寂寞,不禁使我内心生出一些他乡之遥恨,故国之绵思。秋天的清凉肃杀之气真是让人感伤啊!于是就在这样的境况和心态下取出以前的《四圣心源》稿本加以润色。
令人很有感触的是,古代的虞卿离任赵国的相位之后编著了《虞氏春秋》,屈原离开了楚国之后而作《离骚》。古人著书立论,往往是在失势、失意,或远客他乡之后,而成书于羁旅愁苦郁闷之时。等到把自己想写的内容成书之后,内心却有一种独有的欣喜,然后体会到以前之失意成就了此后的无穷之得意。如果当初的虞卿始终做赵国之相,屈原一直为官于楚国,那么,《离骚》和《虞氏春秋》就不会问世;时至今日,其人已成为朽骨,也不会有其书的流传后世。可知两人在官场上之得意,反倒不如其失意了。
【原文】
当世安乐之人,其得天者诚厚。然隙驷不留,尺波电谢,生存而处华屋,零落而归山丘,身与夕露同晞,名与朝华并灭。荆棘狐兔之中,樵牧歌吟之下,其为安乐者焉在!窃以为天之厚安乐之人,不如其厚羁愁之士。丈夫得失之际,非俗人之所知也。
顾自己巳,以至壬申,历年多矣,元草未就,是天既长与以穷愁之境,而不频假以萧闲之日。帝眷之隆,何可恃也,良时非多,勖 ①之而已。
癸酉九月甲戌昌邑黄元御
【注释】
①勖 (xù音旭):勉励。
【译文】
在有生之年享受安乐的人们,确实得到了上天给予他们的厚爱。然而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活着的时候居住着华丽的屋宇,性命陨落之后的尸骨却归于山丘,身体像夕阳之中被晒干的露水那样消失了,名誉也像早晨萎谢的花朵一样了。当狐狸、野兔觅食寻欢于荆棘之中,樵夫、牧童长歌短吟于山野之下的时候,那些享受过安乐的人们又在哪里呢!我个人以为,上天之厚待荣华安乐之人,反倒不如其厚待羁旅愁苦之士。大丈夫处世,如何看待和理解得意与失意,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所能理解的。
只是自从己巳以至壬申,经历多年,初稿未成,这只能说明上天既给予了我不尽的穷愁悲苦,却不肯多给我些闲暇的时日。皇帝眷顾之隆恩,又有什么可依仗的呢?心身状态良好的时日不多了,除了自我努力之外还能怎样呢。
癸酉年九月甲戌日 昌邑 黄元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