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病理论与痹证治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中医对风湿病病名的认识

中医“风湿病”的名称,自古有之。在中医文献中,凡提到“风湿”的,其涵义有二:一是指病因;二是作为疾病的名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风湿”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风湿”有26处之多;《黄帝内经》中除痹论篇外,以“风湿”单独出现者有17处;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一书,更有特点,言“痹”甚少,而论及“风湿”者多处,《金匮要略》中更是极为明确地首先提出以“风湿”作为病名,如云:“病者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一书,将“痹”隶属于“风候”项下,或散见于其他诸候论中。如在“风候”项下列有“风痹候”“历节风候”“风身体疼痛候”“风湿痹候”等,散在其他诸候论中的有“腰痛候”“风湿腰痛候”“脚气痹候”“脚气痹挛候”等。在每候下,论及其病因,皆由风寒湿毒所致。及至清代·喻嘉言《医门法律》则更以“风湿”作为专论,详尽论述风湿为患引起肌肉、关节病证的机制及处方,可谓独具匠心。由此可见,“风湿”一名,已有几千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