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应秋讲《黄帝内经》 素问(下)](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11/27360311/b_27360311.jpg)
第四节 六腑痹的病机
【原文】帝曰:其客于六腑者何也?岐伯曰:此亦其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六腑亦各有腧,风寒湿气中其腧,而食饮应之,循腧而入,各舍其府也。帝曰:以针治之奈何?岐伯曰:五脏有腧,六腑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随其过,则病瘳也。
【提要】讲六腑痹症的病机,并提出六腑痹的针刺治疗方法。
【讲解】问曰:“其客于六腑者何也?”六腑痹症的病变、病机是怎样的呢?六腑痹症的发病,还是内在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根本原因还是由于饮食、居处等伤了六腑之气的缘故,故曰“此亦其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由于饮食、居处搞得不好,三阳之气先伤,风寒湿之邪才有机可乘。
三阳经都有经穴,三阳都主表,在人体的最表层,若内部腑气受伤了,腑气不能充于各阳经腧穴,于是“风寒湿气中其腧”,即风邪、寒邪、湿邪就从腧穴进入体内,这是“中其腧”的意思。“而食饮应之”,“食饮”就是指前面提到的食饮、居处,意思是说,外有邪气从经腧而入,内有食饮所伤的病变来应之,如胃先伤足阳明经就会有反应,如肠先伤手阳明经就会有反应,这是“食饮应之”的意思。若外邪侵犯手三阳经,就循手三阳之腧而入;若外邪侵犯足三阳经,就循足三阳之腧而入,故曰“循腧而入,各舍其府也。”
问曰:“以针治之奈何?”痹症在临床上如何用针刺来治疗呢?“五脏有腧,六腑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随其过,则病瘳也”,这是讲痹症的治疗方法。腧、合是指井、荥、输、经、合的“五输穴”。按照经络学理论,每条经脉都有“五输穴”,临床上灵龟八法、子午流注等针刺法,基本都是选用五输穴来治疗的。五输穴在手者不过肘,在足者不过膝,都属于远端的经穴,从疗效来看,选用远端经穴,比选用病位的经穴、近端的经穴效果要好得多。具体的方法是“循脉之分”,循其经脉之分布,如手太阴肺经的五输穴,足太阴脾经的五输穴等。“各有所发”,选择五腧穴经气发动之机,“发”是指五输穴的脉气发动;“各随其过”,“过”就是病之所在,是指病性、病因、病位等,此即辨证施针,选什么穴,用什么手法,这都取决于病之虚实阴阳。“则病瘳也”,“瘳”是愈之意。五输穴对痹症的治疗,可以说是针灸治疗的强势所在,从临床疗效来看,比循经取穴治疗的效果要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