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大医:耿鉴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扬州耿氏用药特色

扬州耿氏《咽喉科得效方》,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耿鉴庭老大夫之家传,最近余有幸亲临耿老面授,受益匪浅,仅就其用药窥探之,漏误之处,望同道补正。

《咽喉科得效方》共收集方剂104首,除汤剂外,还有丸、散、茶剂等。观其方、药,除按主辅佐使等中医用药原则外,还体现了一个“降”字,注重了一个“开”字,抓住了一个“巧”字。

“降”即降气、利水、向下等意。降气可以降火,降气可使痰顺,降气可以消积,利水可引热下行。耿老在治疗急症关下喉痹的丹栀射郁汤中,佐以枇杷叶旨在消痰下气,使以甘草、赤苓既能清咽缓解急迫,又能引热使其有下行之路。在荆防甘桔汤中,用枳壳化滞下气,用陈萝卜缨清咽除痰降气化滞。在治疗咽关水肿的麻黄杏苡甘桔汤中,使以车前子引湿下行。在天地玄黄汤中,用大黄为主药,荡涤邪滞,再加金果榄、甘草,往往一下之后,咽中症状亦随之而清。耿老在散火清厢汤加减时,脘闷苔厚者加生山楂、郁金和枳壳,磨积而又化气,气化则积也消,试而均能应手。耿老在处方用药中体现降字的药物屡见不鲜,如枳壳、陈萝卜缨、沉香、大黄、鸭跖草、木通、牛膝、前胡等。

“开”即开肺气、升提、催吐、散邪等意。如耿老在大队理气下行的三香汤中,使以乌扇、金橘叶意在引诸种理气药直达咽喉,使阻塞之气得以迅速下降。在治疗喉风的二前汤中,耿老用了大队降气、降痰的药物,但又强调最好先用土牛膝探吐后再服此方。还有缩垂汤、消风散等,均注重了“开”字。常用药有金锁银开、土牛膝、桔梗及升麻、荆芥、防风等。

上开下利是耿老治疗咽喉病组方原则之一,其代表方剂甘桔卜缨汤就是很好的说明。桔梗开,卜缨降而均能清咽。甘草、桔梗泡茶叫甘桔茶,如加陈萝卜缨,耿老认为更好。甘桔茶是耿老现传治咽痛之最早方剂,此方治咽关肿痛应用甚广,但历代医家颇有争议。如《喉科玉钥》谓:“甘草甘平,生用入十二经,以泻君相之火;桔梗苦辛,入手太阴少阴,以散上焦之邪。虽为伤寒立方,而一隅三反,为喉科立方万世之法程也,虽有继起名贤,安能出其范围哉。”还有《肘后方》中的神效方、《圣惠方》之治喉痹肿痛饮食不下方、《和剂局方》之如圣汤、《圣济总录》之散毒汤,均是本方之化名。有许多名方,如《三因方》之荆芥汤、宋仁宗之如圣汤、《本事方》之利膈汤等均以此方加味而成。而《咽喉脉症通论》则有与上述不同看法,云:“古有甘桔汤,乃清喉之要剂,今人见有喉症患者,即用之无疑,嗟呼,此犹抱薪救火,非能愈疾……夫喉症乃火毒上升所致,须以降气泻火为要。甘草补中而泻火,既受其补,则火愈炽,疾愈重矣。桔梗引诸药上行,药既上行,则痰火亦引之而上行,势必喉间壅塞。故小儿惊痰,大人痰火,桔梗是最忌者。”持此种意见的还有《疫喉浅论》等。而耿老意见,盖甘草生用泻火,桔梗开散滞气,凡喉症初起,疫火内伏,邪未宣透,藉甘草以泻内火,藉桔梗以开肺气,亦上开下泻之意也。如疫邪宣透,火势鸱张,毋庸再行开提,桔梗方可去之,故予清化诸方中无桔梗,亦此意也。至于呕吐痰症,湿热蒸腾,则甘草亦当去之,恐甘能令人满也。若一概禁忌勿用,未免失之偏耳。耿老又云:“《咽喉脉症通论》之说,非持平论,其害无此之烈。查萝卜缨能降气化痰,若配合使用,即可减少其敝。乃余家不传之秘也。”

img

“巧”即技巧、灵巧、变通之意。固有的死方对活人之病,不可能完全适合。耿老云:“法无定法,若能体会其含意,则变通化裁,投而应手矣。”又云:“法为规矩,机动使用,则在于巧。”例如耿老的膏芩二母汤,包括了《外台秘要》治骨蒸之石膏散、仲景治阳明经病之白虎汤、丹溪治肺火之清金丸、治火旺烁金之二母散,以及《伤寒论》调理善后之竹叶石膏汤等意而灵活变通。再如,耿老的荆防甘桔汤吸取了《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卫生宝鉴》及苏州张氏、扬州包氏之众家之长变化而成。最近我治疗一男性,20岁,学生,有慢性扁桃体炎病史,近日突受风寒,而咽关红肿疼痛、恶寒发热、咳嗽三天,舌质淡,脉浮紧。我试投荆防甘桔汤加前胡二帖,服后霍然而愈。这充分说明耿老用药之精练,组方之严密,独出心裁。

总之,耿老用药有升有降,动静结合,巧于变通。上升(开肺气)下利(利水气)意使其空。耳鼻喉系清窍之窍,清者净也,空者旷也,清净无浊,空旷无塞,功能才调达,而无疾也。

——《咽喉科传灯录》之“传灯附录”耿鉴庭 刘慕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