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轻解心结
男孩正骑着车停在马路边,面朝来时的路,在这条道路寻找小媱的身影。他不知道小媱什么时候会来,但他相信小媱既然下此约定,就一定会过来。
他身后是一个十字路口,路口的中央有一个面积很大的圆形花坛,花坛上密集地种着花,红的黄的紫的,一圈围着一圈,一层叠着一层。路口的车辆三三两两,过马路的人也很少,附近的交通灯在阴天里显得特别明亮。这样的环境要识别一个人并不困难,但是男孩患有较为严重的近视眼,在没戴眼镜的情况下,他必须聚精会神才能确保不会错过小媱。
然而小媱并没有沿着马路过来。她穿堂过舍,直接绕到了男孩的身后,在那一片密集的楼舍里跑了出来,喘着气,在大街上放慢脚步寻找男孩的踪影。很快她便看见了:正在前方十字路口的路灯下,那男孩正骑在自行车上背对着自己呢。她也不吱声,轻手轻脚向男孩靠近,直到距离两步之遥时,大声地喊起男孩的名字:
“陈、华、卿——”
她就是想吓唬吓唬那个男孩。
男孩并没被吓着,他听声音就知道喊者何人,回过头来,脸上尽是瞬间涌现的喜悦。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只好条件反射地回一句:“哈哈,可来了。”
说完又补了一句:“你从哪里过来的,我怎么没看见你?”
小媱没有回答他,盯着他的头发掩嘴欢笑了起来。华卿大惑不解。小媱指着他的头发问道:
“你是去偷吃砂糖了吗?是去偷吃砂糖了吗?”
原来华卿之前一直蒙着毛毛雨,头上已经起了一层白白的露珠,就像撒了一把砂糖——当地流传的典故,有一个小孩子偷吃白砂糖,他把头伸进砂糖罐里,结果粘了一头发的砂糖,偷吃完还以为没人会知道呢。后来“偷吃砂糖”这类话被用来调侃头上蒙了白水珠的人。华卿深知其意,于是慌忙低下头用手抹着头发。
“别抹了,抹了就不好看了。”小媱仍不放过。
华卿顺势自嘲道:“刚才看见你对我笑,我便一头雾水,原来是真的‘一头雾水’啊……”
身旁不时有人走过,却没有一个人会在意这两个共处一伞的相对站立的少男少女。在家宅了一天的邓小媱此刻心情异常愉快。华卿双手正正地握着车把,跟她说:
“上车。”
“去哪里?”
“随便找个地方总比蹲马路边强吧?”
小媱也觉得蹲马路边的确不合适,于是拿出一片纸巾慢条斯理地擦拭后座,随后轻轻地坐了上去。男孩说,已经不下雨了。女孩犹豫了一下便收起了雨伞。男孩继续慢慢地骑着车。小媱总觉得有人会看着她,她也因此而浑身不自在。是的,这么多年了,每次她和妈妈外出,特别是到亲戚家中作客,她会担心自己的一举一动会招来人耻笑,或招来妈妈的责怪,在谨言慎行和担惊受怕中间重复度过这些岁月之后,她的杯弓蛇影的“后遗症”来总会在某个时间段中突然来袭,促使她再次保持那种拘谨的状态。
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里跑,驶过了一间间装饰得五颜六色的铺面,掠过一张张迎面而来的陌生人的脸,最后拐弯驶进了人民公园。进了人民公园,穿过一片树林,迎面而来的是一面人工湖,湖的形状像一个葫芦,在两边狭小的地方横贯着一条石桥,石头泛着青色,与湖边那一块块青石砌成的堤岸相得益彰。湖的周围种着杨树和柳树,现在它们已经换上了悦人的新装。湖水碧绿中带着浑浊,大概连绵的雨天扰乱了一池春水。自行车沿着湖边跑,人的身影连同树影都倒映在湖面上,春风吹来,湖水荡起波纹,人影便活泼地摇曳着前进。雨后的春天就是一幅中国水墨画,而大自然似乎精通了水墨的用法,所有景物都如饱浸了水分,淋漓、写意。
他们在一座凉亭前停了下来。这座凉亭临湖而立,看上去有一定的岁月,六角,双层重檐,粗糙的柱子下长满了翠绿松软的青苔。华卿很喜欢这个古典风格的建筑,尤其是在雨天,他一直认为雨天才是这个亭子最雅致的时候。
“你叫我出来,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吗?”小媱小跳下车,轻声问道。
“特别的事情?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就不可以叫你出来了吗?”华卿故意捉弄她。
果然把她给噎住了,良久,她才诺诺地妥协道:“可以。”说着转身走进凉亭,在距离自己最近的长石凳上坐了下来。齐耳的短发和在微风中轻展的鬓角齐刘海,使她看起来相当温顺、随和。
华卿并不是要“欺负”她,见她妥协了连忙解释道:“我刚从学校里回来,没想到在路上就遇见你了。”不过,叫小媱出来的确是他头脑发热的结果,他并没有考虑过小媱的实际情况,若小媱真有要事在身,那他这做法就很对不起小媱了。
“你在家……有要紧的事是吗?”华卿关切地问。
“没有啊,我在家,好无聊好无聊——无聊得近乎抑郁。”说着内心被惆怅所占满。
“对呀对呀,抑郁了就出来逛一逛,找个人聊聊天!——真巧,也需要找一个人来聊聊天。”华卿说着向小媱抛了一个眼色,暗示这个人就是她。
“怎么,你也抑郁了啊?”
“是啊是啊。”华卿兴奋的点头。
再怎么闲,你也用不着学别人抑郁吧?”小媱觉得抑郁是一个很沉重的问题,没经过长久积累的忧伤只能说“不开心”。而且自己说的“无聊得近乎抑郁”是深有感触,哪像他,说完抑郁还能那么开心地挤眉弄眼。
平日里,陈华卿老跟她开玩笑,次数多了,她便知道华卿的品性,也不再对他“礼貌有加”:胆子越来越大,说话也越来越“不客气”。
“干嘛要学别人呢?抑郁这事,是人都会的啊,我当然也不例外。”华卿辩解道。
“好吧,”小媱相信了他,“我很好奇你究竟会抑郁什么……”
抑郁……
华卿在想自己应该抑郁些什么比较好。要真实,又要能打动人,这个真不好找。
就在华卿抓不着主意之际,小媱竟然开口抢过了话:“我知道是什么了!是因为明天的比赛,对不?”她觉得自己已经猜中了答案,所以说完后非常得意。
华卿恍然大悟:“噢,对对对,就是这个,”内心却暗暗庆幸:你不这样说我还真找不到抑郁的借口了。庆幸之余又在小媱的身找到一种憨逗感,反语夸奖道:“这都让你猜中了,你怎么这么聪明呢?”
“那是当然的……”
小媱每每做了让华卿忍俊不禁的事情,华卿都会用这样的话来夸奖她,夸奖的次数多了,小媱不耐烦便会回复他说:“那是当然的!”却不知华卿时常因为她的这句话而笑得更疯。
省教育局第年都会开办面对全省中学生的物理实验设计大赛。这个偏远落后的小城并没有足够的条件来开展相关的实验教学,所以每年只能推荐物理成绩优异的学生去参加。然而大赛考察的是知识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那些考试成绩好却没经过实验锻炼的学生正好被击中软肋,所以华卿所在的学校已很长时间没有学生获奖了。这次陈华卿能参赛,也是老师看在他考试成绩好而把他推荐上去的,这让华卿很尴尬。他自认自己动手能力不好,但老师乃至班上的同学,都认为“考试成绩好”就是理应代表年级去参赛,这让他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的同时,老师和同学又都等待着他凯旋归来,这更让他压力山大。
压力之下的陈华卿原本想让明天的比赛是听天由命了,可同学和老师的殷切期望又让他一直于心有愧。
下午,他和他唯一的一名队友回校商议比赛的事情,完毕,在回家的途中路过小媱家正好看见小媱出现在窗台里。于是就有了前面的种种情节。
其实华卿都不知道这样的事算不算“抑郁”。他很少关注自己的情感,即使是兴起去做某些事情,也不会反思自己是何种情绪。现在要他仔细想想,又觉得还没“抑郁”那么严重……是迷茫?是焦虑?
小媱才会用“抑郁”这么忧伤的词语。而且在使用这个词语的时候,整个人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似的瞬间落寞,散发出一股淡淡的哀愁气息。华卿可不会这样,他说这些的话,倒像是晴天里的一阵过云雨。
“你看啊,路这么远,坐车坐那么久,比赛的难度又那么大,最主要的是我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准备这样的比赛,我只不过是群众演员,过过场就下来的了,还要这般折腾,有什么意思?”
事情倒真让人郁闷,但还未到达“抑郁”这地步,于是华卿逼真地叹了一口气,以表现“抑郁”时才有的百无聊赖、生无可恋的语感。
“怎么会没意思?”小媱瞪大了眼睛,“你可千万别这样子想。”
“你得想想,你物理学得那么好,每次考试都近乎满分,这就够了呀,你应该对自己有信心!而且,预赛你不是过了吗?是你自己做的吧?没作弊吧?”
“作弊倒是没有,初赛主要是写分析报告,但明天的复赛就不一样子了,而且……”。华卿一时不知怎么跟小媱解释。他想,小媱应该是没明白他的意思。他的意思是理论和实践完全是两码事,不能把考试上的光环直接套在实践的事情上;小媱却认为,聪明的人应该更懂得如何去学习,同样是陌生的事情,聪明人明显要比不聪明的人更快地掌握规律,抓到诀窍,所以聪明的华卿作为代表去参加比赛是实至名归的,理论和实践怎可能没半点关系呢?理论学习对实践的帮助是很大的呀。
“你看,你没作弊,那是你自己做出来的,这就是能力啊。”小媱鼓励他说。不止这一次,以往的很多考试,小媱都很疑惑,华卿有着其他人所羡慕的聪明才智和别人所没有的认真勤奋,怎么他就老是不知道呢?
“那么多人都支持你的啊,老师、同学,还有我,都相信你能够拿个满意的成绩,是‘相信’,不是‘期待’哦!所以,凭借你的聪明才智,你要对自己有信心,你是最、棒、的……”小媱慷慨激昂。
华卿煞有介事地点点头,额头上却暗暗拉下三根黑线。他想起,就在前两天小媱还夸赞过他,说他“很聪明”“很棒”,起因竟然是自己帮她解决了她压根无法想出来的物理难题。华卿知道,这些题目其实不难,物理稍好的人都可以做得出来,根本就承受不起那样的赞誉——只是没想到她这么笨。
有时候华卿会想,小媱之所以什么事都支持自己,会不会是因为她和自己关系太好了,她可以不去分析事情的可行性而单凭个人情感来支持自己呢?这样的支持跟“脑残”差不多吧……他身边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毫不负责任地用各种“鼓励”的话推他上险峰,却从来没就险情提供过建设性意见,就等着他跌下来,然后替他“收尸”。如果小媱也这样,那他内心的知己的空缺永远填补不了。纵然是鼓励,他需要的也是别人评估其能力后给其信心,而不是单单在情感上希望他好,然后支持他。
当这念头再次冒出,伴之而来的惆怅也如这阴郁的云雨笼罩在华卿心头。华卿从来不跟小媱提及这点惆怅,他自己本来就很少关注内心的负面情感。只是没想到现在稍加提点,这份情绪竟如洪水猛兽,瞬间淹没了他进来时的所有的逸然。
这样的情绪变化自然瞒不过心思细密的邓小媱。
“或许他们的支持对于解决问题没多大的作用,但是……他们真的只能这样了,毕竟优秀的人都属于少数。他们学习不好,也没参加过这类比赛,所以不能帮你复习,不能和你分享经验,不能给你指导的意见。看见你入选了,只能为你高兴,为你祝愿,又或者为你做一些可有可无的事情。他们真的尽力了……他们能做的其实也只剩这些。所以,你的旅途可能会很孤单,但是大家都是关心你,希望你好的。”小媱说完卑微地低下头。这个“他们”,说大家,也说是她自己。
华卿被小媱的这番话深深感动:原来小媱是真心实意想过要帮助他,并希望他过得好的。
他原本想假装忧郁来戏弄一下邓小媱的,没想到到最后真的被邓小媱开导了。
他坐在小媱的身旁,对小媱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小媱,谢谢你。”
小媱盈盈地笑了,没说话。
华卿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和小媱肩并肩地坐得那么近。他没法分辨和小媱并肩而坐的时候,究竟是湖边盛开的金盏菊,还是小媱,在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这幽香足以让人忘掉了时间,忘掉世间的一切;又像是一股轻轻的风,带着湖水般的清凉迎面袭来——这幽香和清凉,顷刻在全身溶化,那样酥醉,那样素净,又那样回味无穷。他很享受这种并着坐的感觉,后来觉得这样子似乎不太庄重,于是悄无声息地往右挪了挪。小媱并没有觉察到华卿的举动,她面朝着湖,思考了一会儿,半是尴尬半是疑惑地说道:
“说到底,我真不明白你怎么突然就感谢我了……”
“你不用明白的,你知道我要感谢你就行了!”
“哦……”小媱无心探究,倒觉得身旁的这个同学真的好奇怪。
“为了表示感谢,送你一份礼物。”华卿说着已拿起书包,低着头在里面不停地翻啊翻。